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 但大多数学生 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 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 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并进 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 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思想领域里, 资产阶级分子同 北洋军阀反动统治进行的斗争。它承接了前一章所介绍的 “捍卫民主 共和的斗争 ”这一知识点。 同时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为马克思主义杂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这又 为后面的 “五四爱国运动 ”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埋下了伏笔。
按照课标的要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要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 的主要内容,并进而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u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从视频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这段录象使学生认 识到辛亥革命的缺陷, 初步感知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并利用录 象中的最后一句话 “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来点题,引出本课 的课题。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 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打倒孔家店 ”口号来培养学生解读、判断 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文化运动是先进的中国人为振兴中华, 改造黑暗的旧中国的 探索,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和科学。以此来进行历史观的教育。 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②陈独秀、 李大钊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是一种关心国家、 民 族前途的爱国行为,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师生互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设问:为什么要重铸国魂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 动?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提纲预习过本课, 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 答,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的原理, 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指出辛 亥革命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新文化运动则补上了 这一课。
2、概况:
要求学生齐声回答,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
代表人
旗帜
主要阵

活动基

u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 “官僚养习所 ”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 运动的活动基地, 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 方针?在旧思想、 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 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 的是什么?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 高二学生处于认知水平从形象向抽象过渡, 思维能力的提高是 一个转折期;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有进取心,富有激情,感情 丰富,爱冲动,爱幻想。
四、学法分析
【教法、学法及依据】
由于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 再加上半学期以来的学习, 已经掌 握了一定的学习技能, 他们的自主性学习的特点比较突出, 所以本课 主要采取了 “创设问题 ”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 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 拨;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根据录像内容教师步步设问:
l从刚才的录像中同学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l辛亥革命有没有成国家贫弱的根源是什么?
l怎样才能振兴中华民族?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为了重铸国魂,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 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那就是 ——新文化运动。 今天就 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普通高中的历史教学要在初中教 学的基础上,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概念, 了解历史发展的基 本线索,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而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新文化运 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内容,难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参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 理解能力,确本文的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及依据】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引入教学,不但使教学容量扩大,而且使 教学更具有趣味性,为此,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供
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 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程序
【课前预习】学生利用提纲预习
【导入新课】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的时候,西方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逐 渐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而中国的发展状况怎样呢?请同学们看 一段记录片。 (记录片解说词: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通过武装斗争终 于摧毁了满清专制,但照搬西方政治的结果,却是画虎类犬。虽然名 义上建立了共和政体, 民主政治却仍与中国无缘。 先进的中国人由此 得出了新的结论:国家贫弱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的阻碍, 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首先刷新国民的观念,将国魂重铸。)
②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继维新 变法、辛亥革命之后,在思想领域中反对封建斗争的继续,是中国资 产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开展的启蒙运动。 其目的是在中国实行资产 阶级民主政治。其特点是高举 “民主 ”、“科学 ”两大旗帜,斗争矛头直 指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封建文化。 因此其性质是封建斗争。 后期新文 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突破了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局限, 开 始寻求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探索救国图存的新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