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显示皇家气派与皇权的至尊,反应了一个朝代的盛衰与国力的强弱。
2.私家园林:为贵族、官僚、文人、富商所私有的园邸,大多呈前宅后园的格局。
3.寺观园林:指佛寺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4.大内御苑:皇城或宫城以内。
(宅院)行宫御苑:近郊风景地带。
(短期)离宫御苑:远郊风景地带。
(长期)5.一池三山:太液池、瀛洲、蓬莱、方丈三仙山。
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6.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
7.岭南四大名园:佛山顺德清晖园、佛山禅城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
8.三山五园:(位于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中,最为宏大壮丽的五座园林)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
9.枯山水: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10.园林: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优美景观艺术作品。
11.台地园: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利于俯视,有层次感、立体感,容易形成气势。
12.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内,成为园内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
13.框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范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14.夹景: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称为夹景。
15.点景:利用其它形式如对联、石刻等增加诗情画意,点出景的主体,给人以联想,还具有宣传和装饰等作用,这种方法称点景。
16.舫:仿照船的造型建在园林水面上的建筑物。
17.榭: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园林中指较高敞安静的园林建筑,后逐渐发展成为名山大川。
18.影响中国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19.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囿、台、园圃。
20.唐长安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21.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22.中国古典园林按照基址选择方式和开发方式的不同划分的类型,可以分为哪几种及其特点:类型:人工山水园林、天然山水园林。
特点:人工山水园林:在平地上开凿水体,人为创建山水地貌,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城镇居多,人的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天然山水园林: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天然风景地带。
包括山水园、山地园、水景园。
23.古埃及园林园林类型:宫苑园林、圣苑园林、陵寝园林、贵族花园。
24.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
25.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寺院园林、城堡庭院。
26.“罗布林卡”是藏语的译音,意思是“有如珍珠宝贝一般的园林”。
罗布林卡中用植物来围合景域划分景区。
27.英国风景式园林和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差异:①中国风景式园林擅长小中见大、师法自然,还要本于自然而又高出自然。
英国风景式园林虽能本于自然但因为没有明确的意境营造未能达到高于自然的境界。
②中式是一种写意自然,更富想像力。
中国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则是一种本色自然,以理性、客观的写实,更舒展开阔与真切生动,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③英国风景式园林对于现代城市的影响比中国古典园林对城市的影响要深刻得多。
它所崇尚的疏林草地至今依然是现代城市公园的基本语汇。
④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习性的不同, 差异较大。
英国园林从总体而言面积都较中国古典园林大, 并以天然的真山真水为造园基址。
而中国古典园林, 特别是私家园林则面积较小, 景物摹效于自然, 即以精炼概括的手法, 用人工的力量来再现天然的景色, 以达到“虽由人作, 宛自天成”意境。
28.英国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
29.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①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裁剪,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典型化的自然。
能小中见大,大中见小。
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天人谐和。
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西方园林相比,体现出全然不同的审美观念。
③浓郁的诗情画意充盈其中。
运用了各种艺术之间触类旁通的技巧,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中,表现诗一般的严谨和精炼。
④园林意境深邃高雅。
创作者将自己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的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蕴涵大体上有三种不同情况:A: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人工山水园)。
B: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意境的信息(皇家园林)。
C: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作文字的点题——运用景题、匾、联、刻石等。
30.文艺复兴中期意大利庄园特征:16世纪后半叶,意大利的庄园大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在庄园内构成若干台层,形成台地园。
意大利的台地园具有以下特点:①园林布局有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全园。
②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③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
④建筑有时作为全园主景位于最高处。
⑤理水技术成熟,如水景与背景在明暗色彩方面的对比,有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场)、跌水、喷水、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
⑥植物造景日趋复杂,将密植的常绿植物修剪成高低不一的绿篱、绿墙、绿荫,剧场的舞台背景、侧幕,绿色的壁龛、洞府等。
⑦迷园、花坛、水渠、喷泉等日趋复杂。
31.宋代文人园林特点:①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②疏朗,景物数量不求其多但整体性强,不流于琐碎。
建筑相对独立,感官疏朗;山多平缓;水面面积较大,形成开朗气氛;植物利用较多,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为主,留出林间隙地,虚实相衬。
③雅致,文人文化的精髓。
④天然,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契合,使园内外两相结合浑然一体; 内部以植物造景为主,借助于“林”的形式来创造幽深而独特的景观。
32.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时期的主要成就: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它作为这种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
②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其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
唐人已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
③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
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④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⑤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有所提高并跨人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做法已经比较普遍。
⑥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
33.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鼎峙的局面,各有什么特点?①江南园林叠岩料品种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用石量大,假山石多于土,手法多样,技艺高超。
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景色,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及其色、香、形的象征寓意,注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作为创作源泉,从中吸取精华,园林空间多样而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鲁、柜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总的来说,江南园林深厚的文化积淀、高雅的艺术格调和精湛的造园技巧,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足以代表这个时期民间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②北方园林,建筑形象稳重、结实,再加上封闭感,具有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北方水资源匮乏,园林供水困难,因而水池面积较小。
叠山形象偏于凝重,与北方建筑风格十分协调,颇能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植物配置观赏树种比江南少。
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园内空间划分较少,整体性较强,不如江南私园曲折多变了。
③岭南园林的规模较小,多数是宅园,建筑比重较大。
庭院和庭园形式多样,建筑物比江南更趋开放通透,外观形象也更富有轻快、活泼的意趣,建筑局部多有运用西方样式,叠山常用英石包镶,山体可塑性强,姿态丰富。
理水手法丰富多样,不拘一格。
建筑意味较浓,但不少园林由于建筑体量偏大,楼房较多而略显壅塞,深邃有余而开朗不足。
34.圆明园的造园手法和艺术成就:①造园手法:圆明园全部由人工平地起造;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创造出一个完整的山水地貌骨架;园中经管多以水为主题,水体占全园面积的一半。
水面有宽有窄。
筑山以及叠石景观与水体构成了山重水复、层次多边的园林空间;圆明园内人工创造的山水景观,既是天然景观的缩影,又是江南风光的再现,建筑都呈院落的格局。
②艺术成就: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35.意大利台地园的特点:意大利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点是台地园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一些几何形体构成。
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变化统一、比例协调、尺度适宜,反映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36.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特点:①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宫殿位于放射状道路的焦点上,宫苑中延伸数千米的中轴线,强烈地表现出惟我独尊、皇权浩荡的思想。
②构图中,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的作用,通常建在地形的最高处。
花园在规模、尺度和形式上都服从于建筑。
③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上,加以重点装饰,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
最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都集中布置在中轴上。
④园林环境完全体现了人工化的特点。
追求空间的无限性,表现广袤旷远,具有外向性等,是园林规模与空间尺度上的最大特点。
⑤法国式园林又是作为府邸的“露天客厅”来建造的,需要很大的场地,并要求地形平坦或略有起伏,整体上平缓而舒展,有利于中轴两侧形成对称的效果。
⑥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式,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主要展现静态水景,除了形色各异的喷泉外,动水较少,只在缓坡上做一些跌水景观。
⑦植物种植,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能明显体现出季节变化。
常见的树种有椴树、欧洲七叶树、山毛榉、鹅耳枥等,一般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
⑧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
创造出以花卉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以追求鲜艳、明快、富丽的效果。
⑨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