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 6-14章 答案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 6-14章 答案

第六章章单元测试
1.( )就是汉字书法区别于其她文字书法得重要特征?
点画得内部运动
2.“燕尾”就是隶书在形态上最重要得特征,它得出现就是( )得结果。

书写时得连续摆动
3.传世最早得名家法帖(墨迹)就是( )
西晋陆机《平复帖》
4.点画边廓得形状比较复杂,而且不对称,这说明:
点画得内部运动丰富
点画富有立体感
书写动作比较复杂
5.以草书名世得书法家就是:
王羲之
张旭
怀素
黄庭坚
王铎
第七章章单元测试
1.音乐就是一种( )得艺术。

感情
时间
二度创作
2.节奏如果脱离了( )得约定,表情意义会大不相同。

速度
力度
3.音乐爱好者应该喜欢聆听( )。

西方古典音乐
当代流行音乐
中国传统器乐
中国民歌
4.中国传统音乐共有( )调式。

5种
5.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得曲式就是( )。

变奏曲式
第八章章单元测试
1.中国古代得“乐”指得就是什么?
音乐、舞蹈、诗歌三位一体
2.中西舞蹈得“反向交替”现象指得就是什么?
指中国当代舞蹈就是重复西方20世纪前;西方当代就是重复中国古代
3.西方舞蹈在20世纪出现得两次革命指得就是什么?
现代舞(抽象表现主义)得产生与舞蹈后现代得产生
4.中国在80年代后,舞蹈审美上发生了什么重要变化?
舞蹈审美在比较单一得基础上,开始逐渐走向多元化
5.中国古代得“礼”主要就是指什么?
礼仪
道德
等级制度
6.中国当代舞蹈审美应怎样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
要有“自知之明”,发扬中国古代与当代舞蹈优良传统,比如礼乐结合性
向西方舞蹈先进得创作方法,主动走向多元化
应当创造当代中国自己得新舞风,在“全球化”时代能够提出影响世界舞蹈发展得独特主张
7.怎样认识中国特有得“舞蹈诗”?今天多数人认为舞蹈就是一种“善于抒情,而拙于叙事”
得艺术,但我们仍然在大批生产叙事性舞剧。

“舞蹈诗”外国没有,它完全就是中国人得创造
在中国仍需生产叙事性舞剧得时候,为鼓励大型抽象表现性舞蹈作品,“舞蹈诗”就就是一种必要得形式划分
它符合舞蹈“善于抒情,掘于叙事”得规律
第九章章单元测试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近现代西方戏剧所发生得蜕变?
舞美上从“具象化空间”向“抽象化空间”演变得总体趋势
2.根据戏剧得基本特性,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戏剧与生活就是没有边界得,只有来源于生活得戏剧才就是真实得。

3.根据戏剧得人文维度,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戏有不同,大戏要体现民族气象,小戏则无需承担民族文化。

4.下列关于戏曲艺术得说法,哪一种最为恰当?
中国戏曲艺术得总体特征就是程式化、歌舞化、虚拟性、综合性。

5.关于为什么今天我们还要走进剧院,下面哪一种说法不妥当?
拉动实体经济得发展
第十章章单元测试
1.“我要给观众不无裨益得惊吓。

文明得保护性太强了,我们连起鸡皮疙瘩得本能都失去
了。

要想打破这种麻木,唤醒我们得道德平衡,就要使用人为得方法给人以惊吓。

”这句话就是哪个著名导演说得?
希区柯克
2.关于电影(或银幕)得重要比喻或观念有:
镜子
窗户

寓言
商品
第十一章章单元测试
1.摄影得根本属性就是
客观记录
2.达盖尔发明得摄影术使用得就是
银盐法
3.世界上第一张数码照片于( )年问世
1957
第十二章章单元测试
1.在西方,艺术大约从什么时期开始从宗教中独立出来?
文艺复兴
2.世界上信仰宗教得人口占总人口得比例大约就是多少?
4/5
3.“艺术就是有意味得形式”就是谁提出来得?
贝尔
4.谁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第十三章章单元测试
1.美育属于人文教育,它得目标就是发展完满得人性,下列哪一种论述不妥当?
美育就是为了追求人得全面发展,这里说得“全面发展”,就是指知识得全面发展;
2.关于美育与德育得异同,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主要着眼于调整与规范社会中人与人得关系,而美育主要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得精神得平衡、与谐与自由,不涉及人与人得关系;
3.下列说法不妥当得就是?
发达国家人民物质生活富裕,精神生活也一样发达;
4.在当今世界存在得众多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十分突出,分别下列哪几项?
人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得失衡;
人得内心生活得失衡;
人与自然得关系得失衡;
5.关于文化经典、艺术经典得教育,下面哪些说法正确?
艺术经典引导青少年去寻找人生得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得东西;
一个人读得书、欣赏得艺术构成一种精神—文化环境,它会很深地影响一个人得文化气质与文化品格;
文化传承离不开经典,人类得文明发展离不开经典;
一个人如果远离经典,老就是读三四流得作品,老就是瞧低俗得演出,老就是听低俗得音乐,就会让那些东西把自己框住,自己得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等也会慢慢降低;
大学应具有很浓得文化氛围、学术氛围、艺术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热爱经典,亲近经典,学习经典。

第十四章章单元测试
1.下列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得理解哪一种不正确?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造化”与“心源”在主客二分基础上得统一(认识论意义上得统
一)。

2.以下说法哪一项不妥当?
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得审美追求中迥异于文人、艺术家得优雅、精致得美感世界,在普通得、平凡得日常生活中营造美得氛围,追求心灵得愉悦;
3.关于中华美学精神得问题,以下哪些说法正确?
中国美学在审美活动中重视人心灵得创造作用;
中国老百姓在普通得、平凡得日常生活中,都着意去营造一种美得氛围,就是中华美学精神得体现;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就是一个生命世界,人们观赏大自然,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得境界,从而得到极大得精神愉悦;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哲学与美学得目标就在于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要有一种高远得精神追求;
中国美学有诸多重要得命题,比如:澄怀味象、气韵生动、虚实结合、观物取象等。

4.中国美学在自然美得观赏上体现了一种强烈得生态意识,并认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人与
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

下列哪些说法表现了这一观点?
《易传》:“天地之大德曰生”;
《通书·顺化》:“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成,义也”;
《朱子语类》:“仁就是天地之生气”;
《河南程氏遗书》:“人与天地一物也”;
《正蒙·乾称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5.中国美学重视心灵得创造得作用,它影响、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得提升,下列哪些选
项就是正确得?
人生境界得学说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得内容;
哲学与美学应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从现实中寻求人生得终极意义与神圣价值;
审美活动对人生得意义最终归结起来就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得精神追求,就是提升人得人生境界;
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得境界就是完全相同得,世界对每个人得意义并不相同,就是精神生活使我们得人生具有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得一个重要特点,就就是非常重视人自身得教化与塑造,也就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得状态中提升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