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疾病CT诊断
80
骨 样 骨 瘤
81
骨软骨瘤(0steochondroma OR
exosteosis)
部位:好发于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最常见
10~30岁好发
病理:由骨性基底(内为骨松质,外为 骨皮质,与母骨相连)、软骨帽和纤维 包膜组成
82
症状:无明显症状,或有压迫症状,局 部畸形,靠近关节者可有活动障碍
CT Topo像选择 原则:包括病变的前提下尽量缩 小扫描范围,减少X线照射 扫描参数:kV,mA,层厚
6
(五)扫描注意事项
四肢扫描:双侧同时扫描,便于
对比 背、臀等软组织病变扫描:俯卧 位 做体表标记 对与扫描线平行的骨折线显示: 倾斜角度、薄层扫描、图象后处 理重建
7
luliu: luliu:
★中心型(椎体型):胸椎多见。骨 质破坏,边缘轻度硬化,死骨形成,椎体 塌陷 ★边缘型(椎间型):腰椎多见。椎 体边缘溶骨性破坏,椎间隙消失,椎体 嵌顿
C T 表 现
★韧带下型(椎旁型)胸椎多见。椎 体前缘糜烂性破坏 ,脓液积聚于韧带下。 椎间隙可正常,很少成角畸形
56
★附件型:少见。附件溶骨性破坏, 小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增宽
表 现
C T
成骨型:生长缓慢。片状、棉絮状结节 状高密度影,骨小梁结构消失,无软组 织肿块,无骨膜反应
混合型:兼有成骨与破坏
52
53
骨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of bone and joint)
脊柱结核
关节结核
54
脊柱结核
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占首位
部位:好发于胸腰椎交界处,其次
为腰骶椎交界处 症状:脊柱活动障碍和强迫姿势, 疼痛,脊柱畸形,冷脓肿、窦道形 成,脊髓压迫症状
55
骨质破坏:
22
脊 柱 损 伤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胸 部 损 伤
34
骨 盆 损 伤
35
36
37
38
39
膝 关 节 损 伤
40
41
膝 关 节 半 月 板 损 伤
解剖:内侧C型,外侧O型,软组织
密度 常有明确外伤史,内侧损伤常见 临床表现:疼痛、压痛、肿胀、弹 响、关节交锁 CT表现:线状低密度影,边缘模糊, 关节肿胀,关节腔积液、脂肪间隙 浑浊
C T
102
增强:肿瘤组织不均匀强化,近中心部
位可有不强化的坏死区;强化区密度明
显高于正常肌肉组织,其中可有小的不 规则形更高密度血窦,肿瘤周围有较多 肿瘤血管影
103
骨 肉 瘤
104
105
106
107
108
软骨肉瘤(Chodrosarcoma)
发病年龄:原发性:<30岁;继发性: >40岁(继发于内生软骨瘤、骨软骨瘤、 骨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等)
110
软 骨 肉 瘤
111
转移性骨肿瘤(Metastatic tumor of bone)
在人体各系统转移中,骨转移仅次于肺、 肝脏居第三位 部位:红骨髓区或骨松质内(椎体、颅骨、 骨盆、肋骨、长管骨干骺端)
CT价值:灵敏,但不适宜大范围搜索检查
112
溶骨型:斑状、大片状或膨胀性囊状破 坏,不规则,边缘相对清楚,无硬化, 少有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体积不大, 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脊柱多累及附件
恶性者:病灶边界模糊,间隔少,临近 骨干有筛孔状骨破坏,可有骨膜反应、 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
93
骨 巨 细 胞 瘤
94
95
96
97
98
骨肉瘤(Osteosarcoma)
发病年龄:4~60岁,以15~25岁最多(占 75%)男多于女 部位:30岁以下好发于长管状骨,50岁 以上多见于扁骨。四肢骨中膝关节附近 最常见(股下胫上),其次为肱骨和股 骨近端;扁骨中髂骨最常见
60
髋 关 节 结 核
61
62
(三)骨缺血性坏死(以股骨头为例)
病因:外伤、大剂量激素治疗、放
疗等。 机制:血管内梗阻、血管受损(外 伤)、血管受压 病理 组织学改变 : 骨死亡阶段 骨修复阶段
63
早期:股骨头外型完整,骨小梁星芒征
表 晚期:股骨头碎裂变形,碎骨片间骨质 现 吸收,呈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 度区,正常骨结构消失,代以斑片状骨 质增生。关节腔积液
9
(一)骨关节外伤
CT优势:
• 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骨折
• 显示并发症 • 不受石膏影响 • 减少体位搬动
窗技术:骨窗、软组织窗
10
面部外伤
脊柱损伤
胸部损伤 骨盆损伤
四肢、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1
面 部 外 伤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颈 部 外 伤
76
骨 瘤
77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部位:半数以上发生于下肢,胫骨、股 骨多见,85%发生于骨皮质,其次是骨松 质、骨膜下 30岁以下青少年多见,男多于女 症状:进展缓慢,疼痛明显,夜间痛, 可用水杨酸类药物缓解(eg 阿司匹林) 为其特点 病理:肿瘤由瘤巢和 周围硬化两部分组 成,两者间为环行充血带
71
强 直 性 骶 髂 关 节 炎
72
73
(五)骨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良性骨肿瘤:骨瘤、骨样骨瘤、骨软骨
瘤、骨巨细胞瘤
恶性骨肿瘤:骨肉瘤、软骨肉瘤、转移
性骨肿瘤
肿瘤样病变:骨囊肿、骨纤维异样增殖
症
74
骨瘤(Osteoma)
部位:主要发生于膜内化骨的骨骼,最 好发于颅面骨,少数见于四肢骨
88
89
90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部位:长管状骨骨端,股骨下端最常见, 其次为胫骨上端,桡骨下端 20~40岁成年人好发 症状:进展缓慢,无明显症状,随病情 进展可有酸胀、局部麻木、隐痛,可发 生病理性骨折。恶变者疼痛剧烈,关节 活动明显受限,局部压痛,表皮潮红, 静脉怒张
45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C 表 现 T
软组织: ★ 浅层蜂窝织炎:皮肤水肿增厚,皮 下脂肪浑浊,细网状改变
★ 深层蜂窝织炎:肌束间脂肪间隙模 糊消失,可见边缘模糊的软组织肿块 ★ 软组织脓肿:低密度脓腔,周围环 形脓肿壁。增强脓肿壁、窦道壁强化, 可清楚显示窦道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46
骨质破坏:骨密度减低区,边缘模糊
70
骶髂关节:从下2/3开始向上发展,多双 侧发病 早 期:关节边缘模糊 第二期:骶髂关节软骨受侵蚀,间隙假性增宽
关节面锯齿状破坏,周围骨质硬化 第三期:关节间隙变窄消失,骨性强直,病变 趋于停止
C T 表 现
脊柱改变:下腰椎上行性改变,骨突小关 节浓密,关节间隙狭窄融合;椎旁韧带增 生钙化形成骨桥,呈竹节状。
骨关节疾病CT诊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附属
协和医院放射科
刘芳
1
一. 骨关节CT检查
CT扫描优势与不足 CT扫描方式 CT扫描技术
2
(一)CT扫描优势
扫描速度快
克服了组织相互重叠的不足
CT值测量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
定量分析 对软组织的观察优于常规X线摄影 窗技术的应用 造影剂的应用
l
二. 骨关节基本病变
骨质疏松 骨质软化 骨质破坏 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坏死 骨内钙化 骨内矿物质沉着 周围软组织改变
骨膜增生 骨的大小形态改 变 关节肿胀 关节破坏 关节退行性变 关节强直 关节脱位
8
三. 骨关节常见病CT诊断
外伤
感染 骨缺血坏死 强直性脊柱炎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91
病理:Ⅰ级良性Ⅱ级组织活跃Ⅲ级恶性 组织学分级不完全代表生物学性质及预后。 Ⅰ、Ⅱ级有时与临床、X线表现不符,Ⅲ 级比较吻合
CT表现:偏心性囊性膨胀性骨破坏,骨壳 完整或残缺,少数有薄层硬化缘。病灶内 为软组织密度(CT值20~70Hu)和/或液性 囊腔,可有致密清晰的骨性间隔
92
腰骶椎骨巨细胞瘤:巨大分叶状软组织 肿块,突向腹腔或盆腔内。 增强:明显强化,CT值增加超过50Hu
部位:膝关节附近的长管骨干骺端,少 数在骨干,扁骨多见于骨盆
症状:进展缓慢,症状轻于骨肉瘤,青 少年原发性进展快症状重;成年人继发 性进展慢症状轻,预后好
109
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其内可有低密 度囊变区,边缘不规则,清晰或不清晰 瘤内钙化:散在、不规则,边缘模糊。 典型为:环形、绒毛状,以瘤基为中心 放射状散开 周围骨质改变:侵蚀性、压迫性骨破坏 骨膜反应少见 增强:不均匀强化,边缘模糊,其内可 有强化间隔。分化高的肿瘤,密度较均 匀,强化程度较轻,软组织边界清,破 坏区边缘较锐利
99
症状:疼痛、肿胀、关节障碍
实验室检查: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以
溶骨型更明显。术后碱性磷酸酶可作为
肿瘤活动情况的指示
100
表 现
局限性髓腔硬化 局限性溶骨性破坏 肿瘤骨 骨膜反应、骨膜三角 残留骨 髓腔扩张 软组织肿块 病理性骨折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