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测试十一(中国区域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0·上海)相同或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景观。
1.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崇扬儒家思想的文化圈是()A.南亚文化圈B.伊斯兰文化圈C.太平洋文化圈D.东亚文化圈2.具有南亚文化圈独特风情的服饰是()A.和服B.纱丽C.阿拉伯长袍D.旗袍3.中亚、西亚和北非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共同的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该宗教是() A.基督教B.天主教C.伊斯兰教D.佛教解析:回忆教材主干知识可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1.D 2.B 3.C(2010·上海)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
4.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5.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①气候适宜②文化单一③地势平坦④水力资源丰富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人们总是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的地区来居住和进行生产活动。
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
巴西高原东南部,地势较高,较亚马孙河流域凉爽、气候适宜,是高原地形,地表平坦,又邻近沿海,故人口密集。
答案:4.B 5.D(2010·吉林长春一模)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图”,完成6~7题。
6.下列叙述中,属于M环节的是()A.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7.图中N环节导致()A.河流径流量平稳B.河流泥沙含量大C.冬季有结冰现象D.河流夏季出现汛期解析:红壤贫瘠的原因是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导致有机质分解和淋溶作用强,难以保存在土壤中。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有夏汛。
答案:6.C7.D(2010·辽宁大连)甲乙两图分别是我国两个省会城市附近的局部地区示意图,请回答8~9题。
8.根据图中信息,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的正确叙述是()A.甲地附近是我国位置最北的商品粮基地B.乙地附近有我国位置最东的商品粮基地C.甲地附近的农业基地的机械化程度很高D.乙地附近的立体农业非常发达9.有关甲乙两地城市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雄厚B.乙地的省会城市发展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C.国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乙地先于甲地D.在两城市的水运交通方面,乙地优于甲地解析:本题组考查了空间定位能力,以及对相关区域农业和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难度中等。
甲乙分别是哈尔滨市和广州市附近区域,附近分别有东北平原的商品谷物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商品粮基地,现在为外向型农业和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业,依然较发达。
答案:8.C9.B(2010·浙江杭州)读构想中的兰(州)厦(门)铁路及沿线地区图,回答10~12题。
10.自东向西与兰厦铁路相交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依次是() A.焦柳线——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B.浙赣线——京广线——京九线——宝成线C.宝成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D.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宝成线11.图示A、B、C、D四地描述正确的是()A.A地位于秦巴山地,气温年较差大B.B地位于四川盆地,气温年较差小C.C地区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D.D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12.E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中突出的生态问题是()A.土地次生盐碱化B.水土流失严重C.土地石漠化D.土地沙化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区域气温和水文特征,以及生态问题,是一组知识考查全面的综合性试题;对锻炼读图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
注意题中“自东向西”和“南北向铁路干线”等关键词,即可用排除法确定铁路线;C为长江荆江段,是著名的地上河段;E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10.D11.C12.B(2010·安徽调研)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3~14题。
13.A地区的重点产业最可能是()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工业解析:钢铁工业的区位一般与煤、铁或市场有关,而新疆在这几个方面都没有表现出优势。
这一地区干旱缺水,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不是十分有利,而蔬菜、水果是一种市场主导型的农业,该地区人口、城市稀少,市场距离远,以水果、蔬菜为主导农业与当地的实际不相符;新疆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集群性不是很好,距离市场远,旅游业发展潜力有限;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适合建设能源基地。
答案:D14.图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分布,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人口分布状况B.主要交通线走向C.水源条件D.地形因素解析:长条状的产业带主要是沿兰新线分布的。
这里城市、人口的分布与兰新线走向有关。
答案:B(2010·长春2月)读图“两组同纬度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15~17题。
15.①图和②图所示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A.②图地区受台风影响B.①图地区深处内陆、②图受到湿润气流影响C.①图地区处在背风坡、②图处在迎风坡D.①图地区接受太阳辐射量大16.③图所示地区()A.降水沿河谷方向递减,说明湿润气流从上游吹来B.该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方式为主C.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小D.该区局部地点比同纬度地区降水量少17.④图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a.外向型特色农业b.东亚水稻种植业c.商品谷物d.乳畜业A.ab B.bcC.cd D.ad解析:图中①是新疆西部地区,由于深处内陆而降水较少,但其西部地区由于大西洋水汽进入而降水较多;②是辽宁地区,离海洋近、受海洋湿润水汽影响大,降水较多;③是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西南季风影响,水汽沿河谷进入而降水较多,越往上游水量越小,但比同纬度地区降水要多;④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亚洲水稻种植业,同时由于便利的交通位置,成为我国主要的外向型农业基地之一。
答案:15.B16.B17.A(2010·杭州12月)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18~20题。
18.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A.①地势高低②人均土地面积③年平均气压④年平均气温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②地势高低③水能资源④热量资源C.①人均土地面积②人均粮食产量③热量资源④人口密度D.①人口密度②年降水量③年平均气温④人均粮食产量19.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①—地形和降水量 B.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C.③—气候和地形D.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20.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解析:本题组全面考查了我国重要地理要素的区域分布差异,对空间定位能力,自然地理特征的灵活掌握和应用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我国30°N沿线自西向东主要经过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
比较图中四条曲线数值变化,可发现①西部最高、中部最低、东部稍高,与太阳辐射变化一致(四川盆地最低);②呈明显的阶梯状分布,与地势变化一致;③在100°E和110°E处最大,其他地区较少,与我国水能分布一致(西南最丰富,中南次之,华北最少);④西少东多,可用排除法判断为热量资源,主要是由于地势高低引起同一纬度的热量差异。
答案:18.B19.D20.C(2010·曲阜12月)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完成21~23题。
21.A.针阔混交林,春小麦B.落叶阔叶林,棉花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稻D.针叶林,甜菜22.四地河流水文特征比较,描述正确的是()A.①地水位变化最小 B.②地含沙量最大C.③地冰期最长D.④地汛期最长23.关于四地所在地区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②③铁矿资源丰富 B.②④煤炭资源丰富C.①④有色金属矿丰富D.①③石油资源丰富解析:依据表格资料,①地位于暖温带,②地位于热带,③地位于中温带,④地位于亚热带。
②地河流水位变化最小、汛期最长。
①地河流含沙量最大。
③地河流冰期最长。
①地位于华北平原,③地位于东北松嫩平原,石油资源均较丰富。
答案:21.B22.C23.D《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于2007年7月31日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全国初步划分为208个生态功能区,分为生态调节功能区、产品提供功能区和人民保障功能区三大类。
读下表,完成24~25题。
A.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锡林郭勒典型草原B.洞庭湖湿地、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C.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D.黄土高原西部、三江平原湿地、洞庭湖湿地、锡林郭勒典型草原25.下列关于四个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区是辽河水源涵养区B.②地区的植被主要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C.③地区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泥沙沉积D.④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解析:依据选项逐个分析即可回答。
答案:24.A25.D二、综合题(共50分)26.(13分)(2010·陕西宝鸡检测)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请列举三条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简要分析图中甲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的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图中乙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试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4)天津化学工业发达的原因之一是附近有____________油田和____________盐场(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