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节能减排,企业责无旁贷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企业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承担着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同时,企业作为利用能源和排放废物的社会生产者,是节能减排的主体,也肩负着节能减排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意义和主体作用
节能减排是每一个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十二五”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所以,企业要正确处理好增强盈利能力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能源消耗水平是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科技水平、管理能力、职工素质的综合反映。
节能排减不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节能方面看,能源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和生产条件。
例如,煤炭成本在中央企业五大发电集团总成本的比重高达60%左右,燃油成本在三大航空集团总成本的比重已经超过40%。
减少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从减排方面看,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将进一步加强,企业发展战略中对环境保护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积极开展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实现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近年,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着总体素质不高、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重。
在一些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资源型产业,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工艺水平落后的状况仍未改变。
如,黑色冶炼及加工行业中小企业数量虽占全部企业的74%,但其总产值规模仅占全行业的20%;在安全和技术要求较高的采矿业,中小企业占采矿企
业的96%;在建材行业,落后工艺80%以上集中在中小企业。
服务业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任务也十分艰巨。
如,洗车、洗浴行业用水浪费、回水利用率低和超标排放问题在各地是比较突出的。
科技企业虽然对原材料等的消耗较小,但是却离不开二次能源,尤其是电能。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需要广大企业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也是每个企业和职工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节能减排是企业应肩负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经济目标的实现者,也应该是节能减排的责任人。
企业是生态环境的影响者,应该使其正面影响最大化,负面影响最小化。
科学的企业发展观应该是企业与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只顾企业自身利益,不顾外部环境利益的企业不为社会所接受,终究要遭到淘汰,退出市场。
只有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才能获得企业经济效益、竞争力、影响力同步提高,才能获得企业发展速度、效益和后劲同步增长。
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勇担社会责任,这样才赋予企业真正的价值取向。
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企业内部,要着力打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在企业外部,要承担相应的对于自然生态环境、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义务。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功能不仅仅在于解决就业、缴纳税款和赚取利润,还应更多地关心环境和生态、参与社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等。
也就是说,一方面企业要追求最大利益,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做好“企业公民”,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在享受社会赋予其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时,不能再增加社会包括治理生态环境的成本,而应该主动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促进生态文明和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
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并不是企业的额外负担,而是企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
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是企业健康发展和壮大的需要。
对企业来说,传统的成本、质量、服务是衡量竞争力的最基本标准,而树立和强化生态意识,实施节能减排正在成为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只有积极履行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塑造和展现有益于公众、有益于环境、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良好形象,取得社会公信,企业才能更被市场青睐,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三、职工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执行人
职工是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执行人。
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尤其需要每一名职工的参与。
社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在其生活和工作,创业和发展中,无疑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因而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每一名职工都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参与者,因此也应该是企业节能减排的参与者。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每一名职工都应该做好自己本职岗位中的节能减排工作,不浪费一度电,不浪费一滴水;在生活中更应该积极倡导低碳生活,出行乘车尽量选择公共交通,节约水电气,同时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创建和谐社会。
在国家、社会、企业、个人的共同参与下,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企业更加发展、个人生活更加美好,同时我们的环境也会更加美丽。
技术部
201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