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二节《化学反应的表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化学用语的优点,能说出具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3.进一步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符号引入及复习元素符号化学式意义,来体会化学用语的优点,然后通过反馈练习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读法来评价目标1的达成。

2、通过独立完成学过的几个化学反应及交流和反馈练习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

3、通过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来进一步理解目标3。

四、教学流程设计:1、复习导入:通过符号汉字的信息引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

进一步通过一组图片提出:如何表示化学反应?2、探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1)探究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2)探究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3)探究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3、课堂小结,通过微课总结巩固4、课堂检测:检测本节课学习内容5、课后作业:对本节课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体会方程式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符号,通过复习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导入。

提出问题: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应该如何表示呢?引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符号,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入新课,使学生对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产生兴趣。

(二)探究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1、探究活动一: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演示实验:氢气燃烧进一步通过实验提出:如何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以氢气燃烧为例,小组讨论都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这个化学反应?比较哪种方法最好?提出符号表达式虽然简单但不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引导学生想到化学方程式。

引导由元素、化学式及化学反应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通过小组合作拼写化学方程式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多种表示方法进行选择,通过比较体会化学方程式的优越性,感受化学方程式的简约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激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比较综合能力,然后能够依据化学式的定义总结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充分展示学生的总结能力。

2、探究活动二: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出示探究问题后,以氢气燃烧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微观模型进一步归纳质量关系,通过提示后讲解。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涵义读化学方程式,(提示:从宏观定性、宏观定量、微观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讨论。

)通过一道选择题反馈交流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设计意图:通过多角度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

并在讨论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通过对比学会读化学方程式,借助提问,激发学生生疑、讨论、研究,使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达到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3、探究活动三: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通过屏幕展示学过的一些化学反应,引导学生试着自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展示学生出错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总结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对照原则重新检查,并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学生展示后交流配平的方法,然后通过视频观察红磷燃烧,总结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引出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并及时进行反馈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完成化学方程式总结书写的步骤,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讲解时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学生动手独立完成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师来回查看。

帮助学生指点、纠正。

通过讲解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体验知识和把握规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并反馈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本节难点。

4、探究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展示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化学反应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和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引导学生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遵循的原则。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思考,得出一个化学反应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而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绝对不能凭空想象。

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三、课堂小结:通过微课,带领学生巩固这节课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微课检查自己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四、课堂检测设计意图:检测本节目标的达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具体的应用,同时检查本节课各目标的达成情况。

五、作业针对导学案提示,把以前学过的化学反应写成化学方程式。

设计意图:设计本课作业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将课上学到的知识课后加以巩固和运用,也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元素、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元素、化学式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认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但由于学生的元素和化合物方面的知识很少,而且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都还没有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所以学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另外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到了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用化学方程式代替原来学过的文字表达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

《化学反应的表示》效果分析本节课的评价练习内容设计有两部分:一是新授课中的反馈练习,二是课末当堂目标检测题。

课中的反馈练习第一次是在知道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后,设计的眼力大比拼,检测目标1中进一步体会化学用语的优点,。

采用的方式是小组合作完成。

通过课堂观察看,90%以上的学生解答正确。

个别学生需在组长和其他同学提示下完成。

第二次反馈练习是学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之后设计的一道选择题,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目标1中能说出具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通过课堂提问发现,学生对于该题能比较容易地回答,且会进行分析,达标率在90%以上。

第三次反馈练习是学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原则后设计的完成化学方程式,学生略有点困难,通过屏幕显示答案最终学生能正确地完成,达标率也应在85%以上。

课末当堂目标检测题主要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第一题和第二题主要考查目标2中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三四题主要考查目标1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要求全班90%学生掌握。

第五题为提高题,即除能对知识点正确理解外,还要学会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

要求全班80%以上学生掌握。

通过课后的批阅统计发现,全班36人,第一题四人答错,答对率为89%,第二题6人答错,答对率为83%,第三题答错1人,答对率为97%,第四题6人答错,答对率为83%,第五题回答完全正确无误的有26人,答对率为72%,以上数据表明,本节课学生的目标达成率较高,学生圆满完成本节课制定的学习目标。

分析可知,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效果是不错的,究其原因,个人认为是学生探究学习起了大作用。

通过老师的提问、追问,抓住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交流合作,依据练习归纳结论等,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经历规律得出的过程,从而达到对规律的深度理解并能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材分析从教材体系上看,本课题是继第三单元所学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用语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从本单元看,本节内容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也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本课题的内容是化学用语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是学好化学的前提和保证,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增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好化学,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理论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课题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优点,理解为什么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变化,并能说出具体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以及书写需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准绳。

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的科学思想和态度。

本课题的难点也就在此,学生不易依照化学方程式书与的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臆造不存在的化学反应,配平的时候顾此失彼。

因此,培养学生规范的学科理念,在本节课尤其重要。

评测练习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 ====2MgO+X,则X 的化学式为A.COB.CC.Mg(OH)2D.MgCO3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H2O2 =H2↑+ O2↑B.C+2CuO = 2Cu+CO2↑C.CH4+2O2=CO2+2H2OD.Fe+O2 = Fe3O43、化学方程式3Fe + 2O2 = Fe3O4可读作: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4、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

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A. 27∶32∶102 B. 27∶24∶43C. 4∶3∶2 D. 108∶96∶2045、你能从下面的方程式看出哪些信息?2H2O2 = O2↑+2H2O教学反思化学方程式是学生继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之后,学习的又一种重要的化学用语。

所以一开始就从复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来表示化学反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学习,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接下来通过氢气燃烧的实验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反应用哪种方法表示最好,由学生自己想到化学方程式效果更好。

这部分内容时间把握不太好。

在引导学生探究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时,试着让学生交流,加上学生已有了以前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学习的基础,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解决。

但由于课前没有对学生的认知进行充分调查,使课堂教学显得被动。

在引导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描述的时候,限定太多,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问题上出现了障碍,这主要是因为质量守恒定律还没有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技能还没有完全学会、还不够熟练。

此时应该结合实例反复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两个原则,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求。

结合学生基础比较差的特点,在讲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时,学生对于最小公倍数法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红磷燃烧的现象进一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化学反应事实,并能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配平。

本节课在重视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同时,没有忽视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身的理解。

因为本节课是在刚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进行的,所以本节课较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学生以学习主体和探究活动主人的身份参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他们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还能初步掌握探究化学的方法。

但本节课所讲内容较多,对课堂的调控不足。

在教学设计时,未结合学生学情,使得在讲解时,学生的理解比较困难,所以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占据了一部分课堂时间,对课堂时间未能把握好。

在练习巩固方面安排有些少,一些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未透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未形成技能,这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