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章 压力机模锻工艺及模具设计PPT课件

第十二章 压力机模锻工艺及模具设计PPT课件

第十二章 压力机模锻工艺及模具设 计
热模锻压力机模锻工 艺及模具设计
摩擦压力机模锻艺 及模具设计
平锻机上模锻工艺及模 具设计
返回
第一节 热模锻压力机模锻工艺 及模具设计
一、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的工艺特点
1. 热模锻压力机滑块行程一定,速度慢,不能实 现逐步变形,易形成很大的飞边,型腔深处充不满。 对于形状复杂锻件,必须经过制坯工步。
Ø 压板式模架(图12-9) Ø 键式模架(图12-10)
(1)压板式模架:采用斜面压板来 压紧镶块。特点:镶块紧固钢性大, 结构较简单,但通用性小,镶块拆装 困难,不能翻新。图12-9为三型腔、 矩形镶块、斜面压板式热模锻压力机 模架。
图12-9三型腔矩形镶块模具结构 1—上模座 2—下模座 3—预锻模镶 块 4—终锻模镶块 5—制坯模镶块
图12-6 几种预锻工步的错误设计方法 a)终锻工步图 b)预锻工步图
的下部和终锻不吻合 c) 预锻工步 图的轮缘内径过大
(3)镦粗工步设计,其镦粗形式如下: 1)封闭式镦粗(如图12-7):在型腔内镦粗。坯料经封闭式镦
粗,更接近于预锻(或终锻)工步图,从而改善金属在预锻(或终 锻)型腔中的流动。但氧化皮不易清除。要求模锻前加热质量高或 事先清除氧化皮。
2. 在热模锻压力机上采用拔长、滚挤时需要在其 它设备上进行。
3. 为了获得精度高的锻件,采用电加热或少、无 氧化加热,或者有效清除氧化皮。
4. 热模锻压力机导向精度高,能锻出精度高的锻 件。型腔采用镶块制作的,更换方便,节约模具钢。
5.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时,坯料表面的氧化皮不 易去除。
热模锻压力机结构简图
之比大于1.6~2时,应增加压扁工步。 (2)对断面有一定变化的锻件:断面变化不超过10%~15%时,采用压
肩~终锻或压肩~预锻~终锻。 (3)对截面变化大的锻件:采用其它设备制坯(辊锻、平锻、楔横轧、
空气锤等)或采用成型毛坯。 (4)对弯曲类锻件,是否需要采用弯曲工步与锤上模锻相同。 在热模锻压力机上模锻质量和尺寸较小的锻件时,可以采用多件模锻。
2)预锻工步的体积要比终锻工步略大,金属应合理地分配,避免 终锻时产生摺纹。对于冲孔件,当孔径不大时,如图12-5a所示。当孔径 较大时,如图12-5b所示。
图12-5 预锻冲孔 a) 孔径不大时 b)孔径较大时
3)在预锻工步图中,某些部位的形状尺寸与终锻工步应基本吻 合,以便在终锻时更好地定位和防止形成摺纹。以齿轮为例:
(2)锻件图的制订 确定锻件图的原则和内容与锤上模锻相同,不同点如下: 1)热模锻压力机有顶出装置,锻件能方便地从深型腔内取出,分模面可 以灵活地选择。 2)锻件拔模斜度一般比锤上模锻件小一级。外斜度为3°~7°,内斜度 为7°~10°,或视孔的相对深度而定。当h>0.75d时,采用两级拔模 斜度。
图12-3 多件模锻示例 a) 交错排列法 b)一字排列法
五、工步设计与坯料尺寸计算
热模锻压力机模锻型腔的设计过程和方法:与锤锻模基本相同。 压力机模锻中较多使用预锻工步,除了设计热锻件图外,还要设计各 工步的毛坯变形图,通常称为“工步图”,用来制造各个型腔。这个 过程称为工步设计。
以第Ⅰ类锻件为例,概述工步设计的原则和过程。
1—电动机 2—小带轮 3—大带轮 4—中间轴 5—小齿轮 6—大齿轮 7—摩擦离合器 8—曲柄 9—连杆
10—象鼻形滑块 11—楔形工作台 12—下顶杆 13—斜楔 14—下顶出机构
15—带式制动器 16—凸轮
二、锻件的分类与锻件图的制订
(1)锻件的分类 根据模锻工艺特点将锻件分类(见表12-1)
图12-2 孔壁模锻两级斜度
三、选择设备吨位
1、确定热模锻压力机的吨位: 根据锻件的锻造压力F: F=(6.4~7.3)A 2、选择压力及吨位时需要注意:
(1)热模锻压力机的使用吨位最好不大于公称吨位的80%,有 利于防止过载,提高锻件质量,减少设备的修理量。(2)生产实践 表明,闷车往往在预锻过程中发生,在选用设备吨位时应予注意。。
6—楔形固定板 7—螺栓
2.键式模架(如图12-10) 通用性很高,一副模架可以适应各种不同尺寸的锻件及不同形状(圆形或
矩形)的镶块;镶块的装拆和调整轻便,可以快速更换、翻新。但垫板和键 等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镶块紧固的刚性较差。
图12-10 四工位、二顶出器键式模架结构 1—镶块 2—压板 3—中间垫板 4—底层垫板
5)飞边槽的型式与锤上模锻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仓部是开通的。如图12-4
图12-4 飞边槽的形式 a) 用于形状较复杂锻件 b)用于形状较简单锻件
(2)预锻工步设计:预锻工步设计原则与锤上模锻相似。设计时应着 重考虑以下几点:
1)预锻工步图的高度尺寸相应要比终锻大2~5mm,宽度尺寸比 终锻要小0.5~1mm,对高筋和凸出部分,取较大差值。
四、工步选择
1.第Ⅰ类锻件的工步选择,见表12-1 (1)按外形复杂程度来选择工步。 (2)选择原则与锤上模锻相比不同点:常采用预锻工步和挤压工步。 (3)常用的工步:镦粗、挤压、预锻、终锻。
2.第Ⅱ类锻件的工步选择,选择原则见表12-1。 (1)断面变化小的锻件: 终锻或预锻~终锻。当此锻件宽度与毛坯直径
(1)终锻工步设计:根据热锻件图设计的。与锤 上模锻相似,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1)上下模充满的难易程度差别不大,应考虑锻件 的定位和取出方便。
2)压机在一次行程中充满型腔,在型腔的深处, 需设计排气孔,孔径约为1.2~2mm。
3)压机有顶杆装置,顶杆与金属接触部分起型腔 的作用。
4)直径小于26mm的孔,一般不冲出。需冲孔时, 连皮厚度通常取S=6~8mm。
图12-7 封闭式毛坯型腔
2)开启式镦粗:在两个平面内进行镦粗,为便于在预锻时定位,在镦粗平面 上做成一定的凹槽。(如图12-8所示)能清除坯料侧面的氧化皮。
一般多采用开启式镦粗。
图12-8 敞开式毛坯模槽
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确定坯料尺寸
与锤上模锻相同(参照锤上模锻)。
七、锻模结构
(一)模架(夹持器)
模架:是通用的,由上下模板﹑导柱﹑导套、顶出装置、以及安装 (紧固)调整镶块用的零件等组成。 有两种模架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