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教案
我国的流动性监管要求:
1.存贷款比率,即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不得超过75%。
2.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25%。
流动性比率指标是一种静态分析法,不能简单根据一项或几项指标就判定流动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在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他们业务的特质以及获取流动性的途径和能力并不相同。所以,必须结合各种比率、指标综合考虑各种内外因素,才能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作出比较正确的评价。
教案序号:6--2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 学 内 容
备注
6.2 流动性风险评估
流动性和收益性永远是两个无法同时满足的指标,一项资产流动性强,它的收益性就低,流动性差,为了对它的流动性进行弥补,它就会具有一个较高的收益性,所以收益性和流动性是一对负相关的指标.
6.2.1流动性比率/指标
1.现金头寸指标,现金头寸指标=(现金头寸+应收存款)/总资产。
大多数持有到期日为零的活期存款反而扮演着核心存款的角色。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历史经验形成每个营业日存款净流失额的概率分布,设法在资金的流出和流入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所以通常认为商业银行正常范围内的“借短贷长”的资产负债结构所引致的持有期缺口,是一种正常的、可控性较强的流动性风险。
但是对于一些易变的负债,特别是一些“存款搬家”现象比如说由于股票市场的看好,大量的银行存款流失到了资本市场,这对银行市场的流动性构成了很大的风险,这是需要特别关注的。而且,银行在面对流动性缺乏的时候,可以通过主动负债来借入流动性,但是借入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降低流动性风险“最具风险”的方法,原因在于,借入资金时商业银行不得不在资金成本和可获性之间作出艰难选择。
重 点
与
难 点
流动性比率指标的计算;
掌握新近流分析发和缺口分析法的基本做法。
板
书
设
计
6.1流动性风险识别
6.1.1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6.1.2币种结构
6.1.3分布结构
6.2流动性风险评估
6.2.1流动性比率/指标
6.2.2缺口分析
6.2.3现金流分析
6.2.4久期分析
6.3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
6.3.1流动性风险预警
2.负债流动性是商业银行以较低的成本来获取资金,负债流动性应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零售客户,通常零售客户指的就是个人存款,个人存款被看作是核心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是公司\机构存款,通常不稳定,对银行的流动性影响比较大。
6.1.1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
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里最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最常见的是通过一个较短的负债来支撑一个较长的资产,也就是通过一个较短的存款来支撑一个较长的贷款,即“借短贷长”,这种情况极易面对流动性风险。
虽然流动性风险通常被认为是商业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但是实际上,流动性风险是信用、市场、操作、声誉及战略风险的长期积聚、恶化的综合作用结果。流动性风险一般是在其它的风险发生了之后,所引致的一种最终的表现形式。而且,流动性风险具有传染性,一家银行遭到挤兑风险,极易通过市场情绪,传染到其它银行,被传染的银行一般为与遭到挤兑风险的银行业务相类似的银行。
《风险管理》教案
讲 授
章 节
第六章流动性风险管理
6.1流动性风险识别
6.2流动性风险评估
6.3流动性风险监测与控制
教学目的
与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外币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形成流动性风险,掌握流动性比率指标的计算,掌握新近流分析发和缺口分析法的基本做法,了解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6.3.2压力测试
6.3.3情景分析
6.3.4流动性风险管理方法
教学
体会
教案序号:6--1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 学 内 容
备注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内、以合理的成本获取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或增加资产的能力。从定义上看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减少负债,一是增加资产。
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因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可能性。
现金不仅包括库存现金还包括应收存款,应收存款是一种变现能力比较强,可以类似于现金头寸来使用的一种资产。
2.核心存款指标,核心存款的比例=核心存款/总资产。
核心存款就是指那些稳定性更强的存款,用它除以总资产,比率越高,流动性越强。
3.贷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银行的资产运用越多,表明流动性就比较差。虽然目前证券化的发展,已经使流动性大大增强了,但是传统观念仍然认为贷款是商业银行盈利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资产。一般来说贷款总额与总资产的比率是随着商业银行的增加而增加的,大银行的贷款总额与资产的比率是大于中小银行的。
6.易变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易变负债是指受利率等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的资金来源,易变指的是它的波动比较大。
7.大额负债依赖度=(大额负债-短期投资)/(盈利资产-短期投资)
对于主动负债比率较低的大部分中小型商业银行来说,大额负债的依赖性通常是负值,所以大额负债依赖度这个指标仅适合衡量大型的特别是跨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6.1.2币种结构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对它经常使用主要币种的流动状况进行计量、监测和控制。一般的是对持有"一揽子"外币资产组合并获得无风险收益率。
6.1.3分布结构
分布结构主要是通过分散化获得稳定性、多样性的现金流量。
通常,零售性质的资金相比批发性质的资金,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为它的来源更为分散,同质性更低。因此,以零售业为主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相对来说比较低。
6.1 流动性风险的识别
流动性的识别体现在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两方面:
1.资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可以随时得到偿付或者在不贬值的情况下出售,即无损失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根据流动性的高低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分成四大类:第一类,最具流动性的资产;第二其他可以上市交易的证券;第三是商业银行可以出售的贷款组合;第四个是流动性最差的资产。注意:在计算资产的流动性时,应该扣除掉抵押给第三方的资产。
4.贷款总额和核心存款的比率,就是用贷款总额除以核心存款,把它分解为:
贷款总额与核心存款的比率=贷款总额/资产÷核心存款/总资产。这样把它归为,一个是核心资产比率,一个是贷款总额和总资产比率。
5.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率,流动资产是指,其到期期限在一年以内,信誉比较好,变现能力比较强的资产。总的来说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流动资产和总资产的比率反而越小.因为大银行往往不需要存储太多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