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最新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一、选择题1. 机会成本()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2·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会()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3.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向下移动,那么随着其中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则另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将会( )A.保持不变B·增加C.下降D. 无法确定4·在开放的条件下,贸易后一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A.相切B.相交C.不确定D.不相切二、辨析题1.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决定了单个厂商的均衡。

√。

对单个生产者来说,其均衡状态即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而这就是由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来决定的。

2.贸易条件为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之比。

×。

一国的贸易条件等于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之比,即一定量的出口商品所能够换得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三、简答题1. 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2.发生在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国际贸易,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3·两部门模型下,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原因?答案1·答:贸易条件说明一国一定量的出口能够换回多少进口商品。

贸易条件改善意味着一定量的出口商品能够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所以出口国能够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而贸易条件恶化意味着一定量的出口商品只能够换回较少的进口商品,此时,进口国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2.答:按照经济学的规范,小国通常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而非价格的制定者(price maker),所以在与大国的贸易中,小国通常会接受大国国内的价格,所以,贸易后的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

3.答∶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的是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按照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的存在,在两部门模性型下,要素投入比例不同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

原因在于要素投入比例不同意味着一种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使得另外一种产品度量的成本增加,即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所以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上升,所以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一、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上高于另一国,或在劳动成本上低于另一国,则认为该国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国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大的优势,在绝对劣势基础上的相对较小的劣势。

比较优势理论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通过国家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3、贸易三角:贸易三角是衡量贸易利益的重要工具,主要由均衡时的国际贸易条件、一国的出口量和进口量三条线围成,反映一国的出口在均衡的国际贸易条件下,能够换回多少进口。

4、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每一国将只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即全世界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完全由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来生产。

5、不完全专业化: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进行专业化分工,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各国将只部分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出口,同时也要生产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是因为随着某种产量的增加,机会成本呈现递增态势,因此原来在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会因为专业化生产而导致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

6、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主要兴盛于 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因此主张采取奖出罚人的政策,主张取消进口以避免本国贵金属的流失,鼓励出口以增加贵金属的流入。

重商主义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对货币或贵金属的认识。

二、辨析题1、比较优势原理只能应用于两国模型,不能应用于多国模型。

x。

比较优势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两国间的国际贸易,也能扩展到多国模型。

2、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为曲线时,两国能够通过比较优势实现完全专业化。

x。

只有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时,才有可能实现完全专业化,即每种产品都完全由在该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来生产。

3、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劳动生产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

√。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认为价格差引起国际贸易,而价格差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的。

三、单项选择题2.如果一个中国工人能够生产3 单位棉布或1 单位电视机,而一个韩国工人能够生产4 单位棉布或2 单位电视机,则()。

A.韩网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没有优势。

B.中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韩国没有优势。

C.韩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在电视机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韩国在棉布和电视机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中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答案:D3、能够促进中国和韩国进行贸易并能够使双方都受后的国际交换价格是( )。

A.3单位棉布换1 单位电视机B.4单传棉布换2 单位电视机C.5单位棉布换2 单位电视机D.3单位棉布换2 单位电视机答案:C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一、名词解释1、赫—俄定理(H一0定理):是“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的简称。

又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共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新解释。

其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 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利益,因此各国随该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

由于该理论强调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2、要素禀赋3、要素密集度4、贫困化增长5、偏向出口的增长6、罗伯津斯基线7、里昂惕夫之谜(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1947年美国的投入一产出表,测算了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

在测算之前,他推断: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应是资本丰富的国家. 但结果却证明了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0 理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

二、辨析题1、H一0定理关于贸易基础的观点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一致的。

X。

H一0定理与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都是从供给面来分析贸易基础的,但是H一0定理强调要素禀赋差异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强调劳动生产率差异带来的生产成本的差异。

2、从罗伯津斯基定理可以推测要素积累必定会引起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X。

不一定,需要满足某些条件后,要素积累才会造成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3、根据里昂惕夫悖论,工业化国家之间比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加容易发生国际贸易。

X。

里昂惕夫悖论无法解释产业内贸易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1、如果一个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与另一个资本相对丰裕的国家进行国际贸易,那么将出现()趋势。

A.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上升B.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的工资水平相对下降C.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上升D.两国的工资水平都会下降答案: AA.因为国际贸易造成的产品的流动间接地反映了要素的流动,在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国际贸易会间接地造成劳动力的流出和资本的输入,因此,随着劳动力和资本的相对供给量的变化。

劳动力的相对价格自然会上升。

2、用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A.美国虽然资本丰富,但美国出口产品比进口产品的劳动密集度更高B.美国的长期出口增长速度远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C.贸易减少了而不是增加了美国居民的福利D.美国主要与其他工业化国家而非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答案:A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一、名词解释1、短期:是指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

通常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2、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3、劳动需求曲线二、辨析题1、在微观经济学中,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主要以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作为划分标准。

√。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是微观经济学中对长短期的划分标准。

2、如果某一商品的价格上升,将会导致该商品生产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

因为劳动需求曲线的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商品价格上升就会带来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从而劳动需求曲线向上移动。

3、短期内,如果劳动是可流动要素,那么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该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上升。

x 。

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劳动力流入该部门,而资本的数量不变,所以会导致该部门的资本—劳动比下降。

4、短期内,如果劳动是非特定要素,那么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该部门的资本边际生产力下降。

x 。

某一商品价格上升会导致劳动力流入该部门,而资本的数量不变,所以会导致该部门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上升。

5、短期内,国际贸易会导致贸易国国民收入在部门间的重新分配。

√。

这就是短期内国际贸易带来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6、短期内,国际贸易一定会造成劳动力实际报酬的上升。

x 。

不一定,要根据劳动力的消费偏好,如果偏好出口商品,则实际收入会下降,如果偏好进口商品,则实际收入会上升。

1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一国经济在贸易后达到新的均衡时应该满足()。

答案:C2·如果X 、Y 两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同样的幅度,则名义工资和劳动力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应当是()。

A.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x 流向Y 。

B.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从Y 流向x 。

C.名义工资上升,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D.名义工资下降,劳动力的分配不变。

答案:C....X X LX Y Y LY X X KX Y Y KY X LX Y LY X KX Y KYA w P MP w P MPB r P MP P MPC w P MP P MPD r P MP P MP========且且r3·下述哪个因素会导致两部门的产出水平同时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