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技能总序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的、管理的职能和方法、管理的环境和方法。

三、管理的本质属性:非政治性和政治性的统一。

协调是管理的根本属性。

四、管理的发展趋势:五、管理的影响力:权利的影响力和非权力的影响力。

第一章、新课程的实施与班主任理念的更新一、让每个学生都能发展的学生观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目的是让差生得到同样的发展。

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大的差异。

二、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三、发展的多元评价观(一)评价内容全面,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目的(二)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自评和互评(三)评价方法多样化,注重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四、多元智能观(霍华德。

加德纳)九种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然智能、存在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对班主任有何启示?多元智能理论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对班主任工作也有一定的启示。

(1)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和优势智能领域。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班主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进步。

班主任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环境和活动,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2)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班主任应“承认学生的智能强弱项是存在差异的,从而承担在每个儿童的教育中激发他们强项的责任”。

班主任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发展每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创设条件激发每个学生的强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成就学生的发展。

(3)以情景化评估方法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展现了评价过程中理想的、美好的情景。

班主任要做到:重视过程评价,根据学生日常学习和各项活动来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根据学生不同智能的强弱设计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案;对学生考试结果不分类、不排名。

第二章、班主任的岗位职责中小学班主任岗位职责主要包括:教育职责、管理职责、组织班级活动职责和协调其他教育中职责四个方面。

一、教育班级学生的职责1、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侧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中学则侧重于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

(2006年12月《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每天锻炼有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4、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5、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做好个别教育工作6、进行心理健康教育7、进行安全教育和管理二、管理班级的职责1、做好日常管理工作2、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3、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干部4、做好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5、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和班级评优奖惩工作6、预防和处理班级中的偶发事件7、搞好学籍管理工作三、组织班级集体活动的职责1、组织班会活动2、组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3、指导团队活动四、协调其他教育者的职责第三章、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劳动。

化的核心内容;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能力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共同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一)班主任的专业情意1、班主任的专业情感:(1)爱逛敬业、乐业(2)精神关怀学生(关心、理解、尊重、信任)2、班主任的专业精神:(1)奉献精神(2)勤奋进取精神(3)创新精神(二)班主任的专业知识1、班主任学科知识:了解研究和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协调科任教师和家长的形式方法等。

2、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德育学和伦理学等。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三)班主任的专业能力1、了解与研究学生的能力2、组织管理班级的能力3、协调能力4、应变能力5、科研能力第四章、班主任的法制意识与以法治班一、班主任的法制意识(一)班主任应了解的相关教育法规及其内容1、学生的合法权利:(1)生存的权力(2)学生具有受教育权(3)受尊重的权力(4)安全的权力(二)班主任应维护学生的法定权力1、班主任依法约束自己,尊重学生的权力2、班主任对学生及其家长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维护每个学生的权力二、以法治班班规内容的类别:(1)岗位职责制度(2)各种常规(3)考核奖惩制度制定班规的方法及其程序:(1)模拟样本法(2)问题商讨法第五章、学生自治与班干部的选拔培养现代班级管理的新理念提出学生是管理班级的主人,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学生自治。

一、班干部是学生自治的主要力量1、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直接参与者2、班干部是学生自治的协调者3、班干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榜样我国中小学班级的组织机构一般分三类:第一类:班委会;第二类:少先队队委会或团支书;第三类:物品管理员三、班干部的选拔(一)选拔班干部的要求:1、服务意识,2、责任心,3、某种能力(二)班干部选拔的方法:1、任命制2、民主选举制3、自由竞争制4、轮流制5、混合制第六章、组织班会课的技能一、晨会晨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班主任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途径。

组织晨会应注意的问题:(1)重视晨会(2)有计划地设置每周的晨会的主题(3)晨会的组织与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二、班级例会组织班级例会要注意的问题:1、定期举行,控制好时间2、计划好一学期班级例会的主题内容,把握班级日常事务的重点3、设计和组织每一次班级例会4、学生参与组织、讨论与决策,减少班主任“一言堂”的现象主题班会的设计与组织:1、活动主题的选定2、活动方案的设计3、活动的准备4、活动开展实施5、活动的小结与反思第七章、组织课外活动的技能课外活动是指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范围以外,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

一、课外活动的特点:1、课外活动目标个性化2、课外活动对象的个别自愿化和自主性3、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和灵活性4、活动形式的多样性5、活动过程的实践性二、课外活动的教育意义三、课外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方法课外活动的内容:1、学科活动2、科技活动3、体育娱乐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社会实践活动第八章、班集体学风建设技能学风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支配下,在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班主任是班集体学风建设的策划者和实施者。

如何加强班集体的学风建设?从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和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加强班集体的学风建设:(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1、利用表扬和奖励等外部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远大的学习动机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定向选择。

1、让学生了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2、学习正确的学习态度3、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三)形成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提高认识,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2、制定详细的学习规则,使学生熟知应养成的学习习惯。

3、坚持不懈地进行常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加强监督和自我管理,创造浓厚的学习环境。

(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第九章、班主任与其他教育者的沟通协调技能1、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沟通协调的方式方法:(1)座谈会(2)听课(3)日常工作中的随机交谈(4)帮助2、如何协调好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科任教师之间的矛盾主要在于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

(1)、加强各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协调科任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课业负担。

(3)协调各科任教师的教学时间。

3、如何协调好科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1)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与科任教师相互沟通和理解。

(树立科任教师的威信;教育学生学会尊敬和关爱科任教师)(2)妥善处理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4、家访第十章、个性化教育技能班主任的个性化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了解、研究学生,创建学生个性化成长记录袋,协助学生设计与实施个性化的发展方案,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第十一章、偶发事件的处理技能一、偶发时间的特性:1、成因的复杂性2、类型的多样性3、发生的突然性4、处理的紧急性5、后果的危害性二、偶发事件的处理步骤:1、快速做出判断,沉着果断应对。

2、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事情缘由。

3、以教育为主,做好善后工作。

三、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1、幽默化解法2、因势利导法3、转移注意法4、延缓处理法(冷处理法)第十二章、班主任工作的一天和一学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