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5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地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5说明文阅读(含答案)

05说明文阅读恩施州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16-19题。

(11分)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

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

《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

”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

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用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

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

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

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具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

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

“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

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

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

造字本意就是在盆里洗手。

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

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

从臼、水,临皿。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

”“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

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

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

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

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

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连渐消失。

16.请给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17.第③段中划线部分除了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段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分)18.第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19.仿照示例,从“歪、休”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

(3分)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

16.(2分)示例一:盥洗。

示例二:“盥洗”释义。

17.(3分)作比较。

(1分)突出了“盥”字词义扩大的特征。

(2分)18.(3分)不能去掉。

(1分)因为用“广泛”一词表明那时筷子已被使用,但是使用范围不广,去掉后政变了原意。

(2分)19.(3分)示例一:“歪”字,上面是“不”字,(1分)下面是“正”字,(1分)意思是不正,斜,偏。

(1分)示例二:“休”字,左边是“人”字,(1分)右边是“木”字。

(1分)意思是人靠着树休息。

(1分)黄冈汽车上的光学①物理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它在生活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

最近,我观察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发现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

②例如,汽车的头灯总是安装在汽车前部靠近地面的地方,而不是安装在车顶上。

依我们看来,安装在车顶上照射的范围会更广些,更可行些。

然而,仔细分析一下,觉得头灯靠近地面更有道理。

③一般说来,汽车头灯是为晚上照明用的。

安装得低一些,在经过崎岖不平的道路时,光照射在路面上,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就会留下长长的影子。

这样,影子的阴暗处与其他地方的光亮处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司机就比较容易选择平坦的道路了。

④又如汽车的头灯,它的结构看似与手电筒的灯头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又不难发现它们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⑤手电筒的灯罩使用的是平面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灯罩使用的玻璃却是凸形的,而且上面还有横竖条纹式的棱。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汽车头灯的后面是一个凹面镜,灯丝就装在这个凹面镜的焦点处。

这样灯丝发出的光经凹面镜反射后,就平行照射到地面上了。

这对于照亮路面是很有益的。

但是,司机除了要看清路面,还要看清路边的建设、路标等等,灯罩的特殊结构恰恰起到这样的作用。

它的带横竖条纹式的棱就好比透镜和多个棱镜,将反射的平行光进行了合理“分配”,分散了一部分到四周去了。

这样,既不影响照亮路面,又让司机看清了两旁建筑,岂不是一举两得。

⑥再如,小汽车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也是有区别的。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小汽车的挡风玻璃总是略有倾斜,而大汽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

原因是档风玻璃虽然是透明的,却也不是绝对不反光。

小汽车较矮,如果挡风玻璃安装成竖直的,车内人的影像就正好映在挡风玻璃上,而其高度又和车外的行人差不多,司机就不容易分清哪是影像、哪是行人了,容易造成事故。

以倾斜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车内人的影像就映在司机观察不到的上方,不会造成司机视觉上的混乱。

大汽车较高,以竖直的方式安装挡风玻璃,尽管车内人的影像映在司机前方的玻璃上,但此影像比路上行人高,不会给司机的辨认造成麻烦。

⑦还有,汽车的反光镜采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或者凹面镜等。

⑧你们看,汽车上的物理学原理是不是很多呀!其实,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学。

17.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光学知识在汽车上的运用,请依次概括另外两个方面的内容。

(2分)(1)——(2)头灯灯罩的特殊结构——(3)——(4)反光镜的镜面选择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选文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如文中将汽车头灯的灯罩与手电筒的灯罩进行比较,说明了它们在结构上的区别。

B.选文笫③段中加点字“一般”指大部分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C.选文的说明对象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突出其使用材料的不同特征,逐一介绍,语言平实,通俗易懂。

D.科学在于应用,作者通过观察发现了汽车上有多处运用了物理学中的光学知识,这种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值得肯定。

17.(1)头灯的位置选择(3)挡风玻璃的安装方式18.C (2分。

C.“说明对象是汽车上的头灯和玻璃”错,说明对象应是“汽车上的光学”)孝感5G来了!你准备好了吗(1)2018年,我国多地开展5G试点。

以高速率、高可靠、低时延、超大数量终端网络为特点的5G,正在走入我们的生活。

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将收获哪些红利,又需要做好什么准备?(2)5G+上网,超快网速需设备升级。

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

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真实。

(3)铺设5G网络,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入。

为了获得更快传输速率,需要建设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的5G基站,基站设备、天线选址建设、优化调试等方面,都需要比4G高得多的资本投入。

(4)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主流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尝鲜”,先得换一台新手机。

预计我国将在2019年下半年生产出第一批5G手机。

想要升级换代,还得耐心等待。

(5)5G+出行,无人驾驶应安全第一。

湖北一司机对无人驾驶技术既兴奋又忐忑。

一方面,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把生命安全拱手交给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工智能,总是不太放心。

今年3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百度公司在雄安新区完成国内首个基于5G网络实况环境下的无人驾驶车测试。

测试中,无人车转向、加速、刹车不在话下,未来,无人车还将针对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接受一系列测试。

(6)今年4月,重庆宣布将建立基于分级自动驾驶的智慧交通及自动驾驶演示验证与示范平台。

5月17日,工信部相关人士提出将在5G和车联网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

(7)5G+家居,还可以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

业内人士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8)有网友担心,到了5G时代,很多智能家居由手机操控。

如果发生手机丢失、手机信息泄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许晴张雯选自2018年5月24日《人民日报》,有删改)20.阅读全文,说说5G时代来临,普通用户除了收获上网网速更快的红利外,还将收获哪两项红利?(2分)21.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3分)A.4G网络每秒传输0.1GB,是5G传输速度的1%,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

B.对于用户来说,目前的手机均不支持5G,用户想体验5G,得等到2019年下半年换一台新手机才行。

C.如果基站数量少,密度小,网络传输速率就慢,网络延迟,很难提升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

D.5G时代到来,意味着手机风险增加,文题中“你准备好了吗”,其中包括要保护好手机,防信息泄露。

22.5G时代来临,无人驾驶出行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你支持哪个观点?请简述理由。

(2分)20.(1)出行可以实现无人驾驶;(2)提升智慧生活家居体验。

21.B22.示例一:赞成。

无人驾驶司机变乘客,解放了双手;无人驾驶车转向、加速、刹车都不在话下;可以让特殊人群享受出行的便利;让不会驾驶的人也能轻松出行。

示例二:不赞成。

无人车驾驶,有些技术没有完全过关(红绿灯信息、天气信息、路面情况处理等有待进一步测试);基础设施不完善;车子出现故障后的应急反应不够灵敏。

宜昌四、遍尝人间百滋味,最是无味胜有味(10分)无味之味李锐(1)曾见过齐白石一幅斗方:一棵肥硕的白菜配两枚鲜红辣椒,题曰:““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识白菜为菜之王,何也?”白石大师勤奋一生,不失农家本色,深知白菜性格,才写得出这样深切的颂辞。

②对于这个称赞,天下白菜确也当之无愧。

白菜即菘。

《本草》曰:“菘性冬晚凋,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

”除不择时地,易于生长之外,比一般蔬菜,白菜还易于高产,便于保存,“盖易具而可常享也”(苏轼《菜羹赋》)。

然而齐白石的称颂,当有另一层深意。

③人们大体都有这样的经验,不论什么佳肴美味,不要说天天吃,就是连续多餐,也会腻的。

如果吃得过分,反是“腐肠之药”。

白菜却百吃不厌,更不要说“腐肠”了。

这是什么缘故呢?④仔细一想,其故大概就在一个“淡”字。

同水一样,白菜的性格是淡的,也即是“有自然之味”(《菜羹赋》)。

清淡,自然之味,可说是蔬菜的通性。

惟有白菜之淡,淡得更纯正,更接近水性之淡。

提到淡,总不免想起“淡而无味”的解释,至少是味道很薄。

可是,这正是白菜最值得宝贵的性格。

古人说,“大味必淡”。

这是指“淡”本身没有什么至极或特殊之味,而是一切味的本原。

“淡者水之本原也,故曰天一生水,五味之始,以淡为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