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初步 大师分析-勒·柯布西耶及其主要建筑作品全面分析

建筑初步 大师分析-勒·柯布西耶及其主要建筑作品全面分析


由一个窄小的门进入一个相对 广阔的空间,使人突然感到开 朗
质感和肌理
混凝土,纯重稳 厚
玻璃,灵动透 亮
加歇别墅
(又称斯坦因住宅)
白色别墅系列之一
总体特点
• 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2柱网规则排列 • 3外形呈现箱体,有较强的比例对称性 • 4内部空间不对称,布局具有偏心性 • 5局部运用曲线,最大程度丰富立面 • 6楼梯坡道与多层通透空间的运用 • 7屋顶花园
萨伏依别墅
萨伏伊别墅外景
萨伏伊别墅内景
萨伏伊别墅地段为12英亩,宅基为矩形,长约 22.5米,宽为20米,共三层。底层三面透空,由支柱 架起,内有门厅,车库和仆人用房。二层有起居室、 卧室、厨房、餐室、屋顶花园和一个半开敞的休息空 间。三层为主人卧室和屋顶花园,各层之间以楼梯和 坡道相联,建筑室内外都没有装饰线脚,用了一些曲 线形墙体以增加变化。
2 使用新材料,构造上可保护屋顶免于湿气的侵 害,将雨水经由中央集中排水,柯布利用平顶开 辟屋顶花园,借着这种手法,也使得建筑自身更 加迷人。
3 为了呼吁整栋建筑的立方几何造型,势必不能 采用斜坡屋顶,而是采用平屋顶,以保持建筑在 直角形态合适的统一。
概况
• 生活起居室位于三、四层,卧室、卫生间在二层 • 一层打开,提供车库和门廊 • 二层是卧室 • 三层是起居室、餐厅、厨房 • 起居室两层高度,在起居室底层通过一个单跑小楼梯
首先从室外进入室内,是由开放的 室外,到一层后退留出的灰色空间, 再到室内的封闭空间
二维构成手法
立面
三维构成手法
切削与连接
面 的 扭 曲
---旋 转 楼 梯
平面和立面均为矩形,对称的形 状给人均衡,稳定的感觉
使用斜坡使人有空间 的延伸感
入口处使用 半圆形与周 围的直线形 成对比,并 且用金属围 栏代替实墙, 突出入口。
勒· 柯布西耶
勒· 柯布西耶
法文:Le Corbusier
(1887~1965)
现代建筑大师
现代主义建筑主要倡导者
瑞士裔法国建筑师。
• 著有《走向新建筑》(1923)。强调机械美学,其 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对当时的学院派建筑思想是有 力的冲击。 • 代表作品有:萨伏伊别墅、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 堂、美国哈佛大学卡本特艺术中心等。 • 否决方案 1、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方案 2、阿尔及尔市规划
一层平面图 二、三层平面图
平面形成分析
立面形成分析
体块构成分析
控制线的运用
曲与直的对比
小弧 阳形 台的 形建 成筑 对边 比缘 与 悬 挑 出 的
凹凸空间的对比
重复
立面上重复出现体态相近的窗体, 使建筑立面充满韵律而不单调
立面中运用的线元素
对称
对称的立面——稳定
立面开窗形式都为矩形与立面整体 形状相协调
库 鲁 切 特 住 宅
二层平面
三层平面
二维构成手法
线的面化
三维构成手法
体块的操作----大箱体分段式累加构成法
位于两个不同功能的 体块之间,起过渡作 用。
体 块 的 穿 插
虚实对比----突出牙医诊所入口
均衡--------从中间画一条线,左侧 面积小富于变化,右侧面积较大 造型单一。两者取得一种视觉上 的均衡感。
建筑物立面上小下大、 上虚下实,给人一种 稳定感。
立面上采用 多个相似的 矩形的重复 排列达到一 种韵律美。
使人进入室内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 觉,减小内部空间的狭小给人带来的 压抑感。
简介:拉罗歇-让纳雷别墅是一件非常 有影响力的作品,他开创了“白色时 代”的先河。建在巴黎的多苦多路 布 拉秀道路的一侧,这座白色涂料喷涂 的建筑,目前的建筑外形保持完好, 目前是 巴黎 柯布西耶财团的总部,这 是一座体现机械文明新生活的印象主 体的建筑,是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住 宅,堪称初期作品的精华。
——
垂直向限定水平向流动的空间
多米诺体系中以梁和柱承重,墙体 仅用于划分空间区域。这使得设计 师能更加自由地设计平面。
不规则几何体
白色时代的四个构成法
简单几何体
但是并不能涵盖柯布所 有的住宅特征
框架体系
以上三种的有机结合
本次选择的作品分析
• 1、萨伏依别墅 • 2、库鲁切特住宅 • 3、拉罗歇让那雷别墅 • 4、魏森霍夫住宅 • 5、加歇别墅 • 6、库克住宅
上四层,便是图书馆,从图书室可以到屋顶花园
平面图
体 块 分 析
对比
对称性 韵律感
巨大的玻璃墙面及带型窗将景色引入空 间,从而扩展了空间。带型窗及玻璃墙 面必须适应空间的尺度与形状。
地理位置分析
别墅位于一块与众不同且朝北倾斜为死角的位置上。因此,建筑的 高度和景观设计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建筑位于整块地的后部,由两个建筑单体连接成直角,形成L型,围 合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
基本图
大师作品一览
以下图片部分来源于Le Corbusier Complete Works,部分来源于互联网。
大师作品特点总结
柯布西耶常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 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一般的方形、圆形以 及三角形等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模式。作为一 名艺术家,勒· 柯布西耶懂得控制体积、表面以 及轮廓的重要性,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 图样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勒· 柯布西耶的 设计中,通过大量的图样以产生一种栩栩如生 的视觉效应占据了支配地位,而其建筑模式转 化为建筑实物的情况如同艺术家在陶土的模子 上进行雕刻和削减一样。通过精心的设计,在 明暗光线的对比下,他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 大化,并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方案修改过程 方案的修改和成型
最终选定 方案
东立面
东立面图
西立面
北立面
北立面图
南立面图
首层平面图
五点论----底层支柱
二层平面图
顶层平面图
五点论----屋顶花园
网格分析和平面空间划分的形成
两端退出一段距离 并连接对角线
设退出的距离为x, 分别做以新矩形两 长边为底,原正方 形为高,且直角顶 点在矩形短边中线 上的三角形
比例
对比的手法
空 间 大 小 的 对 比
颜色与材质的对比
色彩与材质的对比
暗红色的墙体与黑色的地板及透 明的玻璃形成对比
黑色的踏步和大厅白色的地 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魏森霍夫住宅
新建筑五点:
(5)自由平面 (4)屋顶花园
(3)自由立面
(2)水平长条窗 (1)底层架空
平立剖图
体块构成分析
平面构成分析
当柯布西耶晚年被记者采访,他解释到, 这是他早期承前启后的作品,是“理解 自己作品的钥匙“。
对空间的扩展的手法
体层架空,解放了下层空间及拜托了场地 限制。但同时就会形成一个相对阴冷潮湿 的空间,而且无法实现庭院中间花园。在 建筑场地建设花园,可以美化原有的场地 和建筑本身,使建筑不再给人单一、冰冷 的感觉。 屋顶花园,满足了建筑的功能,利用了上 层废弃空间,节约了土地。然而会有排水 等问题的出现。
1911年柯布再次到中欧和东方旅行,并于年底回到母 校-拉香· 德· 芳艺术学校。 1913年柯布在拉香· 德· 芳开办自己的事务所。 1917年柯布移居法国。1930年柯布加入法国籍。 1920年改用笔名勒· 柯布西耶,并同奥占芳以及其他的 一些诗人、画家、雕刻家等人共同出版了《新精神》 杂志。 1923年柯布将《新精神》杂志上的文章汇集出版,书 名定为《走向新建筑》。 1928年,他同W.格罗皮乌斯、L.密斯· 范· 德· 罗等人组 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他多次参加各国的建 筑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得荣誉学位。 1965年8月27日,在位于南法他自己的小别墅附近游 泳,因心脏病发作而逝世。
根据比例计算,定 出恰当的模数4.75, 以及退出距离x为 1.25
确立中心坡道的位置 和宽度,模数为1.25
确立坡道的长度为 网格的1/2,休息平 台的长度为网格的 1/4
以两条线交点为圆 心以其与网格中心 点位半径画半圆, 确定一层平面
旋转楼梯的确立
入口的确立
三层平面在空间上的相互联系
白色的围墙起到了分隔景色的作用, 旋转楼梯将人们从半开放和开放的空 间引入室内封闭空间 从二层室内到室外,是又一次又封 闭转向开阔,开放的坡道和广阔的 视野使二层和三层从视觉上联系在 一起。 一二层之间由坡道连接,减弱了两 层间的分割感
全貌赏析
• 平面分析
立面分析
控 制 线
三维体块分析
对比
对比反衬:
在体块上柯布 西耶采用虚实 对比的手法, 穿插的切割空 间与实体相互 交融衬托
直曲的对 比使建筑 表现更加 丰富
稳定性
定上 打 性实 破 的下 了 束虚 上 缚的 小 。传 下 统大 稳、
库克住宅
设计理念:
1 “立方几何型体”的运用及“包被空间之墙与承 重结构”的分离”将独立柱自地面直伸向二楼,使 建筑物离开了地面,而悬浮於半空中。
• 底层的支柱 • 自由的平面 • 自由的立面 • 横向长窗 • 屋顶花园
柯布西耶的 现代建筑五点论
柯布西耶的 多米诺体系 ----构造特征
1.平面有了多种可能性 ——柱子独特的位置
2.立面可以想象的采光 得以实现——立面自 由 3.材料不限——骨架承 重 4.标准骨架——可批量 生产
·
多 米 诺 体 系 空 间 模 式
个人生平
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约合(Jura),拉香· 德· 芳 (La chaux-e-onds)。 1900年(13岁)进入拉香.德.芳钟表技术学校学习。 勒波拉特尼埃(L’EPLATTENIER 1874-1946)。 1902年柯布西耶在都灵国际装饰展上以一只雕刻手表 获奖。 1907年(20岁)柯布进行第一次学习旅行,目的是去 看欧洲的一些杰出的建筑与艺术。 1910年柯布结束旅行回到母校,并受学校之托再次出 行到柏林研究德国装饰艺术。在德国接触到德意志制 造联盟,并接触到彼得· 贝伦斯、格罗皮乌斯以及密 斯· 范· 德· 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