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两天,感觉颇有收获,即看到了很多有点。
得到了启示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值得警戒,现就几个最具特色的课时,谈了个人们感受。
先说邹城教师杜静的课时:温度与内能。
1.课程引入部分,由图片、烟花自然引入,礼花的能量从何而来?
特色一:明确学生要探究的各项条目,如:1.构造2.量程3.原理4.使用方法。
由多媒体投影代替了先前的目标展示部分。
比目标展示更显流畅。
明确具体的要探究解决的步骤和要求,是学生的探究自学过程更有目标性,更有条理。
整个探究过程,有条不紊,用时仅5分钟就顺利完成,得出结论。
特色二:在分组实验结束后,随即指示一人前台演示,测量沸水的温度,全体同学注视观察。
这样,相当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体验,对于其中使用的得失,也有学生多名逐一点评。
1.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效率。
2.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效率。
特色三:质疑性问句的使用,问句的内容富有层次和启发性。
如:什么是物体的内能?0℃的冰有没有内能?等。
较能提高学生探究的热情,和讨论的深度。
特色四:在通过回顾个人学习收获时,有多名学生共同参与、完善。
提高了学生关注的层度,和参与的积极性。
特色五:增加了走进生活部分。
从物理课堂走向生活中的物理,如:为什么有酒精、煤油、水银等等温度计?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和求知欲。
人们生活中对内能的应用。
北海中学于宗霞
她的特色在于提出的问题巧妙准确,切合要解决的问题内容。
如:如何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潍坊中学范百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特色在于器材的准备比较充分,准备的器材有:音叉、梳子、金属棒、尺子、烧杯、水、橡皮、吉他、鼓、笛子、真空罩、真空泵、土电话、人耳构造挂图等。
课的过程也体现出物理课的操作性、趣味性和以实验探究为主的特点。
本课时以充分的实验为依据,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识。
同时也看到了有些老师的不足,如:
1.有的教师分组实验过程由于缺少有序的组织,和具体的要求。
学
生实验处于没有目的的、无序的盲目实验之中,课堂秩序较为混乱。
2.有的教师在分组实验过程之前,先提出要得到的结论,然后组织
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围绕得出的结论提出了许多重复性问句,如:是不是、对不对或自问自答。
教师个人忙的不亦乐乎,听课的人味同嚼蜡,让人奄奄欲睡。
变成教师教,而不是学生学。
3.有的教师省略了必有的实验,单纯性的主观强调。
在缺乏实验基
础的前提下,教师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也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由于仅是教师上级对下级式的主观说教灌输,课的氛围略显沉闷。
偏离了学生主题,教师为辅的新的教学理念。
是较为
失败的典型。
4.有的教师语言不精练,课堂组织略显混乱无序。
不讲普通话,多
用地方性土话,貌似语感亲切,实则很多学生听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