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细胞生物学》+试题A答案一、名词解释(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古核细胞:古核细胞也称古细菌(archaebacteria):是一类很特殊的细菌,多生活在极端的生态环境中。
具有原核生物的某些特征,如无核膜及内膜系统;也有真核生物的特征,如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此外还具有既不同于原核细胞也不同于真核细胞的特征,如:细胞膜中的脂类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有的以蛋白质为主,有的含杂多糖,有的类似于肽聚糖,但都不含胞壁酸、D型氨基酸和二氨基庚二酸。
因之有人认为古细菌代表由一共同祖先传来的第三界生物(古细菌,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它们包括酸性嗜热菌,极端嗜盐菌及甲烷微生物,可能代表了活细胞的某些最早期的形式。
膜脂:是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主要包括甘油磷脂、鞘脂和固醇三种基本类型。
细胞内受体:位于胞质溶胶、核基质中的受体称为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
细胞内受体主要是同脂溶性的小信号分子相作用。
在细胞内受体与抑制蛋白形成复合物处于非活化状态。
当信号分子进入细胞内与受体结合,将导致抑制蛋白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使受体暴露它的DNA结合位点而被激活。
细胞内受体含有3个功能域:C端的激素结合位点,中部的DNA 或抑制蛋白结合位点,N端的转录激活结构域。
微管组织中心: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
微管在体内的聚合是受某些细胞器或“中心”控制的,它们包括中心体、基体、有丝分裂的极区、着丝粒、成膜体等控制,这些结构统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微管就是从“中心”引发,这些组织中心可保护微管的(-)端,使微管沿(+)端方向增长。
核纤层(nuclear lamina)是核被膜内表面上由A、B、C三种核纤层蛋白构成的网络结构。
内核膜有laminB受体与网络结构结合,网络结构与染色质相连。
核纤层蛋白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使核纤层解体和重装,从而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控作用。
80S核糖体:分布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具有40S和60S两个亚基,其中在大亚基中所含的rRNA为28S、5.8S和5S,在小亚基中所含的rRNA为18S。
Go期细胞:指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增殖的细胞,也称静止期细胞,或非增殖细胞,或静息细胞(不包括在细胞周期之内)。
如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
癌基因(oncogene)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一类正常基因,其突变能引起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细胞粘着: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叫细胞粘着。
根据其结构与功能特性,细胞黏着分子分为4大类:钙粘蛋白、选择素、整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二、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已知人类线粒体病有100多种,常见的是AA、帕金森综合症B、泰-萨二氏病C、矽肺D、类风湿性关节炎2、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是DA、可溶性胞质溶胶的蛋白质B、编码在线粒体DNA上的全部蛋白质C、乙醛酸循环体蛋白D、膜蛋白3、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DA、防御功能B、细胞内的消化功能C、清除衰老的细胞器D、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毒成分4、植物细胞中将脂肪转化为糖的细胞器主要是CA、叶绿体B、高尔基体C、乙醛酸循环体D、内质网5、提高显微镜分辨率最好的办法是AA、缩短波长B、增加波长C、增加放大倍数D、给标本染色6、在蛋白质合成前期具有信号肽的蛋白是DA、微管蛋白B、肌动蛋白C、肌钙蛋白D、胶原蛋白7、依赖于微丝的马达蛋白是DA、原肌球蛋白B、驱动蛋白C、tau蛋白D、肌球蛋白8、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DA 、着丝粒B、随体C、端粒D、次缢痕9、人类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来源于AA外胚层B中胚层C内胚层D生殖嵴10、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主要区别是AA炎症反应B细胞变形C内质网扩张D细胞核肿胀三、填空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1、至今发现能够独立生活的最小的细胞是(1)支原体,细胞内唯一的细胞器是(2)核糖体。
2、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是(3)细胞壁、(4)液泡、(5)叶绿体、(6)圆球体、(7)糊粉粒。
3、胞吐作用是将细胞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所有真核细胞都有(8)组成型胞吐途径,特化的分泌细胞还有一种(9)调节型胞吐途径。
4、在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糖基化有两种类型:即(10)N—连接糖基化和(11)O—连接糖基化。
前者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在(12)粗面内质网中,而后者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在(13)高尔基体或粗面内质网中。
5、细胞中的分子马达主要是指依赖于微管(14)的驱动蛋白和(15)胞质动力蛋白;依赖于微丝的(16)肌球蛋白。
6、高等动物体细胞,根据其分化程度和增殖潜能,大体上可分为两类:(17)干细胞(stem cells)和(18)功能细胞。
7、细胞分化实质为(19)组织特异性基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表达。
8、监测细胞凋亡最可靠的方法是(20)DNA电泳时形成的梯状条带。
9、四、简答题(5个题,每题10分。
共50分)1、什么是细胞生物学?通过本学期对细胞生物学的学习,概括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通过对细胞生物学研究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细胞的代谢、增殖与分化、遗传与变异、衰老与死亡、起源与进化、兴奋与运动,以及细胞的信息传递、细胞的识别、免疫等。
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是遗传、发育和进化,我们以功能基因组为切入点,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细胞的生命活动:DNA→ RNA →蛋白质。
细胞生物学是阐明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进一步对这些现象和发展规律加以控制和利用,以达到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造福于人类。
例如,围绕植物组织培养建立起来的细胞工程,为植物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以及在动物生物学中,揭示细胞病理和癌细胞本质的研究,器官移植和再生的研究等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
也可以说其“核心问题是将遗传和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这是由于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是DNA的载体,细胞核是染色体的载体,细胞是细胞核的载体。
细胞是生命的载体、是遗传与发育的载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包括发育)。
故细胞是核心,遗传是根本,发育是目的。
2、细胞生物学有哪些研究方法?通过本学期细胞生物学实验,概括你学到的研究方法和接触到的仪器设备?一.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二.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三.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四、细胞及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3、简述物质的跨膜运输。
(1)小分子物质A.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包括简单扩散、协助扩散。
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协助。
B.主动运输,包括由ATP直接供能的主动运输(钾—钠泵、钙泵和质子泵);ATP间接供能的主动运输(协同运输、基团转移);光驱动的主动运输(嗜盐菌紫膜的光合作用)。
(2)大分子与颗粒物质的运输A.以胞吞(包括受体介导的胞吞)形式通过质膜的运输。
包括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
B.胞吐形式通过质膜的运输(3)蛋白质的跨膜运输A.通过内质网膜,一般认为在此过程中,信号肽、信号识别蛋白体、停泊蛋白等对识别、运送起重要作用。
B.通过线粒体膜、叶绿体膜、过氧化物酶体膜、乙醛酸循环体膜和细胞核膜等。
在此过程中,导肽起主要作用。
C.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指通过核孔复合体的选择性的双向运输。
通过胞间连丝的蛋白也属于这一类型。
D.膜泡运输,以膜泡的形式进行细胞内的物质跨膜运输。
完成细胞内的膜泡运输至少需要10种以上的运输小泡,每种小泡表面都有特殊的标志以保证将转运的物质运至特定的细胞部位。
目前发现三种有被小泡:网格蛋白有被小泡、COPI有被小泡和COPII有被小泡。
发现三种不同类型的有被小泡具有不同的物质运输作用。
网格蛋白有被小泡:负责蛋白质从TGN向质膜、胞内体、溶酶体、植物液泡。
以及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COPI有被小泡:负责收回转运到内质网的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COPII有被小泡:负责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4、简述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类型和特点。
细胞表面受体分为三大家族:(1)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包括配体门通道、电位门通道和机械门通道。
(2)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G-蛋白偶联的离子通道、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3)酶联受体:包括受体络氨酸激酶、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络氨酸酯酶、受体鸟甘酸环化酶、络氨酸蛋白激酶联系的受体、5、简述细胞凋亡的生理学及医学意义。
(1)个体发育模式形成的需要,消灭威胁机体生存的细胞。
如发育过程中,幼体器官的缩小和退化(蝌蚪尾的消失等),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实现的。
在动物胚胎发育中,胚胎期指/趾之间的细胞发生凋亡,最后才逐渐发育为成形的手和足(图)。
淋巴细胞的克隆选择过程中,凡是不能区分“自我”与“异我”抗原的淋巴细胞均发生凋亡,由此产生了机体的免疫耐受,否则会发生自身免疫疾病。
(2)根据需要调节细胞数量。
细胞凋亡还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能够清除体内多余、受损或危险的细胞而不对周围的细胞或组织产生损害。
例如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约有50%的神经元发生凋亡。
存活的神经元都与靶细胞建立了连接,而没有建立连接的神经元则发生凋亡。
研究发现,肌细胞分泌的一种神经生长因子(nerves growth factor,NGF),是运动神经元存活所必需的。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
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有机体通过这种方式来调节神经元的数量,建立正确的神经网络联系,并使之与需要神经支配的靶细胞的数量相适应(图)。
(3)保持成体器官的正常体积。
机体中各种器官,细胞的增生与死亡的数量总是处于平衡状态,这样才能避免组织和器官过分长大或萎缩。
例如,成体大鼠的肝被切除一部分后,肝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数量就会增加,刺激肝细胞分裂,修补失去的部分。
药物苯巴比妥(phenobabital)具有刺激肝细胞分裂的能力,如果给大鼠服用此种药物,可使肝长大。
但是在停服药物之后,干细胞随即大量死亡,一周左右肝又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这表明,肝是通过调节细胞分裂和死亡的速率,保持了固定的体积大小。
(4)更新衰老耗损的细胞。
成体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成体组织中发生凋亡的细胞数量惊人:例如健康成人的骨髓和肠中,每小时约有10亿个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