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招投标文件-初步设计

公路招投标文件-初步设计

1 总体设计思路1.1 设计思想及理念1)平面线位应符合某市和某市路网的总体规划和走向。

2)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线形设计不片面追求高指标,并结合用地情况和占用农田情况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确定合理的线位方案。

3)在保证行车安全、顺适、快捷的前提条件下,应相对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便于施工和有利于后期养护。

4) 应统筹考虑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

5)坚持系统论的思想,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

1.2 总体设计思路1)设计方案选择在做到地形、地质选线的同时,贯彻“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

路线设计结合地形、地势而为,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尽可能减少人为造成的影响,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2)设计方案选择要充分考虑路线与地质条件、高填深挖路段、大型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地方规划等因素的协调性、对其合理性进行多方面比较,多方案比选。

3)方案选取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

4)选线过程中应重视环保,综合考虑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

5)方案的选取应综合考虑与城镇布局规划、农田水利工程相协调。

6)路线布设时充分考虑与沿线城镇发展规划的协调配合,合理布设分离立交、桥梁涵洞、通道等构造物,方便沿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1.3 对招标文件的理解本次招标文件是某市政府2014-2015年度某市重点公路工程项目的总体招标,我公司拿到招标文件后立即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仔细认真阅读了招标文件,充分认识和理解招标文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踏勘、沟通相关部门,提出答疑问题。

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的特点与规模,积极组织本公司最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本招标文件的实施,安排专人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

由于对招标文件有详尽而充分的理解,我公司能够完成招标文件中的所有内容,能够实现对建设单位的承诺,圆满完成工程任务,达到让建设单位满意的水平。

1.4 勘察设计重点1)考虑技术、安全、环保、经济、地质等综合因素,对设计方案进一步比选、优化。

2)灵活利用技术指标,节约耕地、减少拆迁、保护环境、降低造价。

3)强化地质勘察,以灵活设计的理念,全面准确反映沿线不良地质状况。

4)注重动态设计,不良地质处理采取预处理措施。

5)注重公路设计与景观设计协调统一,加强环境保护设计。

6)做好后期服务工作。

1.5 建设现状分析1.5.1 地形、地貌某地是一个自南向北缓慢降低的平原区。

海拔最高点在孙家集镇三元朱村东南角埠顶处,高程49.5米;最低点在大家洼镇的老河口附近,高程1米。

南北相对高差48.5米,水平距离70公里,平均坡降万分之一。

全市地形总体分为3部分,划分成7个微地貌单元。

寿南缓岗区西起孙家集镇大李家庄,经东埠乡张家庙子附近至王望乡管村以南,为泰沂山区北部洪积扇尾。

成土母质多为冲积物,土质较好。

全区地形部位高,地面起伏大,地表径流强,潜水埋深大于5米。

土壤类型多为褐土和潮褐土。

中部微斜平原区地势平缓,坡降很小。

布有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河间洼地等微地貌单元。

因受河流影响,各个地貌单元呈南北走向间隔条带状分布。

土壤母质为河流冲积物。

河滩高地主要分布在丹河以东,南起田马北,北至五台乡南端;弥河沿岸南起胡营、纪台乡以北,北至道口、南河乡南部,以及某城以北,地形部位较高,海拔多在9米以上,潜水较深,水热条件好,主要发育着褐土化潮土和潮土。

河间洼地与河滩高地呈间隔平行分布。

缓平坡地主要分布在丰城、南柴乡中南部的马店乡大部,地形部位低,潜水较浅,多发育湿潮土,部分低洼地区发育着砂姜黑土。

滨海浅平洼地主要包括侯镇、大家洼镇和道口、杨庄、卧铺乡的全部或大部,南河乡、台头的北部。

地形部位低,海拔在4~7米之间。

成土母质为海相沉积物与河流冲积物迭次相间。

地下水埋深1~3米,矿化度较高。

土壤为滨海盐土和滨海潮盐土。

1.5.2 工程地质某市境内除第四系地层广布外,主要为新生界下第三系地层,次为分布在某凸起区的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县境东南部有新生界上第三系地层分布。

其主要岩性:第四系(Q)顶部为黄土层,黄褐色及灰白色含砾亚粘土层;下部为砂砾层。

厚层50~300米不等。

上第三系(N)为紫灰、黑绿色玄武岩,棕褐色粘土岩及粘土质、砂岩,底部为红色砾岩,厚度大于200米。

寒武系(E)上部为灰绿色细沙岩,下部为砖红色粘土岩、砂岩,底部为红色砾岩,厚度大于200米。

寒武系(∈)为灰色石灰岩,夹黄绿色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

厚度未详。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某市处鲁西隆起区的东北部,济阳坳陷东端,沂沐断裂带的北段西侧。

具体说来,处在济阳坳陷盆地之中。

境内发育有某突起。

中生代以前,县境与鲁西隆起区为一体,构造运动与鲁西隆起是同步的。

从中生代燕山运动起,便与鲁西隆起区分化脱节,向断块运动发展。

济阳坳陷及潍西凹陷,均是燕山运动的产物,表现在构造形态上以断裂构造为主,并伴有岩浆活动。

境内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形成网格状。

将潍西凹陷分成许多小断块。

最大断裂带为北北东向展布的弥河隐伏断裂,断裂两侧的褶皱构造,大致呈东西方向。

西侧有西宅科突起,牛头镇凹陷;东侧有西岔河突起,上口东南凹陷和南韩突起、西稻田凹陷。

潍西凹陷呈东西向展布,随着构造变动,区内广泛地接受了中新生代地层沉积,其厚度大于7000米。

经分析比较,沿线区域地质环境相对稳定,无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适宜工程建设。

1.5.3 河流、水文某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总长度485km,小清河、弥河最大,其它中、小河流共14条,包括丹河、塌河、益寿新河、东张僧河、西张僧河、桂河、织女河、阳河、龙泉河、乌阳沟、王钦河、西跃龙河、东跃龙河、崔家河等,其中以丹河、塌河较大。

某市主要水系由弥河水系、小清河的支流塌河水系、丹河水系及东南部的崔家河水系组成。

1)弥河水系:据《某县志》记载,弥河曾被称为“巨洋水”、“具水”、“米河”、“洱河”、“朐弥”等。

弥河是一条天然山洪河道,发源于沂蒙山北麓的临朐县九山,全长216km,流域面积3863km2,在市南部的纪台镇入境,境内全长70km,境内流域面积1600km2,在营里镇中营村北分流,分流口以上流经纪台、孙家集、洛城、圣城、古城、上口、田柳、营里等8个镇(街道)。

分流口以下分为两支泄洪,老河道由上口镇半截河村穿营里、滨海经济开发区、侯镇等镇向东入海。

弥河分流自营里镇中营村北经营里,羊口镇等镇至羊口镇区东入海。

夏秋之际,山洪下泻,水流湍急,上游往往冲决堤岸,河道亦是来回不定,素有“弥河串”之说。

2)塌河塌河亦名漏沟,是小清河右岸最下游一条较大支流。

它包括雷埠沟、织女河、阳河、龙泉河、乌阳沟、王钦河、伏龙河、跃龙河、益寿新河等支流,各支流呈扇形分布,均在巨淀湖附近汇入塌河干流。

新塌河自阳河入织女河汇口处开始,在八面河村东入小清河。

3)丹河丹河有康河、尧河两条支流。

康河发源于昌乐县内于纪台镇张家楼村南入境,向北流经赵家庄子西,在耿家村北折向东北,经丁家尧河村北,于稻田村西穿潍博公路,在谷家齐村南与尧河汇流,复又向北经丁家店子村东,李家桥村西向东北,于草碾子村西入丹河。

尧河发源于临朐县尧山,流经青州、昌乐两县边界,经尧沟镇北,于纪台镇冯家庄入寿境,向北流经李家庄东、于家桥村折向东北,经尧河店子村南、陈家尧河村东、冯家尧河村、杨家尧河村西,于马家庄子北穿潍博公路、经官桥村北蜿蜒向东,经梁家尧水村南,于谷家齐村南与康河汇流入丹河。

境内全长56.8km,总流域面积770km2,其中某境内流域面积522km2。

河道宽度20-30m,深度2.5-3.0m。

4)崔家河崔家河是某市内东部和潍城区西北部的排涝河道。

干流自稻田镇傅家村西郭营、斟灌两沟汇口处起至韩家庙子北入丹河,长23km,流域面积169.2km2。

河道底宽10m,深度2.5m。

境内仅有四条支流:挑河子、芦洼沟、斟灌沟、郭家营沟,均为人工开挖而成。

排除稻田镇北部和洛城街道办区域内丹河以东涝水,境内流域面积130km2。

1.5.4 气候某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雨热同季。

1)降雨多年平均降水量579.8mm,其中最大为1217.3mm(1964年),最小为304.2mm (1981年)。

年内、年际时空分布不均,春季3-5月份降雨量占14%,夏季6-9月份降雨量占73%,秋后10月至次年2月占13%,形成冬春干旱、夏涝、晚秋又旱的典型气候特征。

2)蒸发多年平均蒸发量1467.9mm。

其中最大年蒸发量为1747.0mm(1961年),最小年蒸发量为1002.8mm(1990年),年际变化率为1.74倍,但年内变化较大,蒸发强度最大为6 月份,蒸发强度最小为12月份,年内变化率为5.63倍。

3)气温年平均气温14℃,年平均最高气温为14.1℃(1998年),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1.4℃(1969年、1974年)。

月平均气温最高在七月份,为26℃,月平均气温最低在一月份,为-3℃,多年平均积温4175.9℃;极端最高气温为41.0℃(1968年6月11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2.3℃(1972年1月27日)。

4)风速多年平均风速为 3.8m/s,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南风,冬春季盛行西北偏北风,夏、秋两季盛行东南风;平均大风天数为9天,56年中出现383次,其中1962年最多为23天,历年最大风速23.0m/s,出现在1984年3月20日。

5)日照、无霜期及冻土深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21h;全年无霜期平均195天;最大冻土层深度为57cm。

1.5.5 地震沂沭地震带是中国东部郯庐强震带的中段,它纵贯某地区南北,这条带上公元前70年在诸城—昌乐间发生了7级地震,1888年和1969年在某以北的渤海海域发生过7.5级和7.4级地震。

历史地震表现为能量大,频度低。

沂沭地震带北段(即某地段)现代地震集中于沂沭断裂与北西、北东、近东西向断裂交汇的几个地段,如管帅—孟疃、鄌郚—高崖、昌邑南部和安丘东北毗邻地段,能量释放和活动频度都偏低,是活动构造上的地震空段,且随着时间推移,空区向外扩展,很可能是活断层的闭锁段。

某市域内发生的地震震源深度一般在10至35公里,均属浅源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路线所经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基本地震烈度为7度。

构造物的设计按规范要求进行设防。

1.6 路线平纵面设计1.6.1 路线平面线形设计本区域内拟建项目的路线设计全面贯彻了“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设计理念,严格执行了“保护耕地、减少拆迁、景观协调”的原则,努力做到既适应地形,使路线接近自然、融入自然,又保证线形的舒顺、流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