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剧本创作艺术概说一、判断题1. 原作的内容要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运动感。
()2. 原作与改编者的创作个性、生活经验很少有一致性。
()3. 第五代导演以张艺谋题材多为都市和情感,影片人物语言具有北京话的调侃、幽默特点。
()4. 故事是编造的,细节是真实的。
()5. 张艺谋的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根据作家毕飞宇的小说《上海往事》改编的。
()6. 影视作品改编的原则: 相似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影视化原则。
()7. 我们把剧本分为四种类型,即文学剧本、分场景剧本、分镜头剧本和完成台本。
()8. 文学剧本是由导演完成的,分镜头剧本是由编剧完成的,完成台本则是由场记完成的。
()9. 场景中的元素主要有交待性场景、冲突场景、高潮场景、回落场景。
()10.影视化原则常用的方法有:①细化情节,增加细节。
由于细节是生动的、真实的,当在细节上进行加工拍摄后,也就增加了影片的可视性。
②尽量运用镜头语言,让小说中的文字描写变成可看、可听的画面。
()二、选择题1. 剧本的四种类型有()A、文学剧本、分场景剧本B、分镜头剧本、分场景剧本C、分镜头剧本D、文学剧本、分场景剧本、分镜头剧本、完成台本2. 分镜头剧本内容包括()A、摄法、画面内容B、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镜头长度C、镜头号、景别、音响效果D、台词、音乐、镜头长度3. 再现式改编中挪移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的挪移,是哪两种()A、结构的挪移、生活中的细节挪移B、结构的挪移、场景中的细节挪移C、生活中的细节挪移、场景中的细节挪移D、顺序挪移、结构挪移4. 在不是以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的情况下,影视剧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还常常以以下方式出现,下面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以视听形象再现人物内心的回忆、想象、联想、幻觉、梦境等。
B 、以内心独白的形式揭示人物的所思所感。
C、以声画蒙太奇的组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
D、以人物的客观视点表现外在世界,即主观蒙太奇5. 景物描写对语言要求哪项不正确()A、形象C、空泛D、抽象三、填空题1. 在电视剧里,表现人物心理有以下几种方式:①以视听形象艺术地再现人物)等场面。
②以形式提示人物的内心动作(画外音、独白)。
③以提示人物的思想情感。
④从人物的主观视点出发写所见所闻(画外音、旁白)。
2. 在一个场景发生的故事,要求集中反映事件和矛盾冲突的全过程。
包括、、3. 多幕多场剧即根据而将全部剧情分成若干段落进行表演的大型戏剧,是指不同场景不同时间发生的故事。
4. 分镜头剧本内容包括四、问答题1.剧本是如何产生的?2.剧本与影视剧本的区别是什么?3.剧本的特点是什么?4.剧本分为哪几类?5.剧本组成部分是什么?6.剧本的结构并举例?7.剧作者的制约因素是什么?8.如何理解剧本创作的三大忌?五、论述题1. 电影、电视改编有什么不同之处,举例说明。
2. 什么叫重写式改编,举例说明。
第一章剧本创作艺术概说一、判断题对错错对对对对错对对二、选择题DBADC三、填空题1.内心生活中的回忆、想象、幻觉和梦境内心独白声画蒙太奇手段2.独幕剧小品情景剧3. 时间的间隔地点的转换或人物关系的变化4. 镜头号、景别、摄法、画面内容、台词、音乐、音响效果、镜头长度等四、问答题1.剧本大致出现在戏剧正式形成并成熟之际,从原始的酒神祭礼发展为一种完整的表演艺术的古希腊悲剧,就是以一批悲剧剧本的出现为根本标志的中国戏剧成熟的最确实的证据是中国的宋元戏文和杂剧剧本;印度和日本古典戏剧的成熟,也是以一批传世的剧本来标明的。
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没有剧本的戏剧形态,例如古希腊、罗马的某些滑稽剧,意大利的初期即兴喜剧,日本歌舞剧中的一些口头剧目,中国唐代的歌舞小戏和滑稽短剧,以及现代的哑剧等等。
2.剧本,又可称作脚本、剧作等,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也是编导与演员进行演出的依据。
影视剧本就是用带有强烈画面感的文字讲述镜头中将要展现出来的内容的一种体裁,它还包括对白和描述,而这些内容都将在它的戏剧性结构之中有所表现。
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4.按应用范围来划分,剧本可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小说剧本,相声小品剧本等。
按剧本题材来划分,剧本可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按故事情节来划分,剧本可分为两种形式系列剧。
一种形式的系列剧是其中的每一集都自成一篇,各集的人物和事件虽相互独立,但主题要统一,风格要一致,创作目的要相同。
另一种形式的系列剧中则有贯穿始终的一个或几个人物,但每集的故事仍然相互独立的。
按故事长短来划分,剧本可分为电视短剧、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四大类。
5.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和舞台指示组成。
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说话时的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它效果变换等。
6.一部较长的剧本,往往会由许多不同的段落所组成,戏剧种类不同,使用的区分段落的单位也就不同。
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曹禺的《雷雨》。
7.首先,决定了选择的方向的是创作的目标或者主导动机;其次,种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也会影响剧作者的选择。
此外,剧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其他尽可能多的获取知识和间接经验的手段来扩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结构,但他的选择范围必然会受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范围的限制,永远不可能穷天下所识于一身。
8.(1)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有很大区别的,写剧本是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即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
小说中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在剧本里是不应有的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
(2)用说话去交待剧情。
在剧本中要写的是电影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一部剧本里如果有太多的对话(除非是剧情的需要),整个故事将会变得不连贯,缺乏画面感,观众看起来就似听读剧本一样。
一部优秀的电影剧本,对白越少,画面感就越强,冲击力就越大,因为,只适合于读而不适合于看的便不是好剧本。
(3)故事太多枝节。
很多人写剧本容易使故事变得复杂化,写得枝节过多,在枝节中又有很多的角色,穿插了很多的场口,这样,就可能使观众看得不明白,不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主题。
试想在一幕电影短短时间里,同时有十几个重要的角色,角色之间又有很多故事,观众哪能把每一个角色记得这么清楚。
大凡优秀的影片,它们的剧情都是很简单的。
五、论述题1. 我们在讲改编时,是将电影和电视连起来讲的,其实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从容量上比较:电影篇幅很受限制,因此需着力于精练的画面和情节来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而电视剧由于篇幅比较自由,而且作为家庭观赏艺术,更强调观赏性,改编时就要注重于设置曲折的、复杂的情节线索,通过人物之间的纠葛、冲突,推动故事的发展。
由于“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电影自然偏重于影视语言的表现和画面语言的精致。
电视剧虽然也有画面语言的表现,但是并不以此为主要追求目标,主要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来展开。
因此,电视剧主要靠编剧起决定作用。
2)从侧重点比较:电影的改编偏重于吸收原作在人物性格刻画与思想主题方面的特点;而电视剧的改编则更偏重于对原作故事、情节的移植和发展。
有一定文化素质修养。
而电视剧更注重的是故事情节的曲折性而不是艺术性,主要考虑的是能否调动观众的兴趣,让其有耐心看下去。
2.所谓重写,是指改编完成后的影视剧作,一方面仍以原作为基础,受原作所提供的叙事框架和主题、题材、人物等限制;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改编者自己的审美理念、创作意图、艺术个性,对原作进行增改、删削、重组,形成与原作既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作品。
重写式改编,既可以充分吸收与发挥原作的成功经验,将其融汇于剧本创作中,又可以显示出改编者鲜明的主题意识与审美个性。
改编者在重写中可以充分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性、想象力。
将古典名著借鉴过来,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颠覆性改编比较明显的例子要数好莱坞的大片《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的原著描写的是两个家族由于上辈的恩恩怨怨,导致下辈男女间的爱情无法成为现实,迫不得已采用“死”的方式来解决。
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门庭观念、宗族观念对人性、对爱情的扼杀。
但在好莱坞大片《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却变成了意大利两个黑帮家庭,一个是这家的儿子,一个是那家的女儿,二人非常相爱,黑帮家族自然不允许他们相爱。
将黑帮的家族斗争,激烈的枪战交织在青年男女的爱情中,剧情曲折跌宕。
当然最后的结局是圆满的,两个青年男女的爱情,使两个黑帮的恩怨化解了。
此外,根据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改编的日本影片《乱》,根据《马克百斯》改编的《蛛网迷宫》都属此类。
第二章影视剧本的共通性【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 影视剧作有别于其他叙事作品的地方在于,它既要考虑到叙事作品的艺术规律,又要考虑到将来要拍摄成影像作品的特点。
()2. 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电影电视纪录的精确性和具体性取消了修饰语。
()3. 套层结构又称“戏中戏”结构,是时空交错式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
()4. 影视和电视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是采用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
()5.影视作品制约人的想象力,作品中人物个性是导演“定格”出来的。
()6. 文学和电影的关系必然是电影在前,文学在后。
()7. 悬念性、紧张性、曲折性是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就需要剪除枝蔓,使主要矛盾冲突凸现出来。
()8. 文学剧本是由导演完成的,分镜头剧本是由编剧完成的,完成台本则是由场记完成的。
()9. 文学作品激发人的想象力,作品中人物个性是读者“联想”出来的。
()10.编导故意采用变形的画面来丑化人物,揭露了灵魂深处的丑陋,表达了编导者的爱憎情感倾向,这也是“客观蒙太奇”的常用手法。
()二、选择题1. 在套层结构的作品中一般都有三层时空。
不属于这三层的是()A、现实时空C、过去时空D、将来时空2. 以下选项哪个不是影视空间的特征()A、是银幕本身所占有的空间,即长方形的二维空间。
B、银幕作为载体。
C、画内空间、画外空间D、通过放映机反射出来的影像,却具有深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