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艺术差异
中国音乐艺术即中国民族音乐,狭义上指中国各民族的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
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由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五声在中华文化中与许多元素息息相关。
如分别在五行理论中对应五行、五色、五脏、五季(春、夏、长夏、秋、冬)等,说明中国音乐注重每个音的关键性和整首乐曲的整体性。
相对而言,中国音乐与其他艺术乃至其他传统文化联系更为紧密,“意会”性也更强。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音乐是人类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的独特语言,也是外交实践和国际传播中经常出现的符号。
对外传播如何超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隔膜,增进理解,抵达“琴瑟和谐、民心相通”的境界?音乐,尤其是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的民乐,可望在其中发挥独特而深远的作用,增进中国与世界的融通。
美国音乐起源于印第安人的音乐,经过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融合了多样的音乐风格。
在发展初期就融合了不同的地区的不同风格。
而在戏剧方面,美国音乐的表现形式就要比中国音乐单一一些。
普通的音乐剧并没有借助繁多的乐器,也并没有唱、念、做、打等形式,选择的题材与器乐、服装、表现形式也没有很强的地域性。
美国音乐在初期大多外来,且在二十世纪以后有了爵士、摇滚、嘻哈等种类,多为美国本土与欧洲音乐元素混合,节奏轻快,表达感情自由。
如爵士等也喜欢运用即兴的表演形式。
中国的流行音乐也是中西混合,有着多种形式,但编曲较简单。
大多数的中国流行歌手在唱高音和低音时候都没有用到腔体,使之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或者就是靠喉咙硬“喊”上去的,给听着的感觉音没有支撑力,漂浮不定,摇摇欲坠。
欧美流行音乐在歌词的表达中具有高超的水平,有的充满哲理、如诗如画,有的针砭时弊、警醒世人。
但同时也有些歌曲在歌词中大量地描述暴力、性、种族和性别歧视。
许多发声方法和技巧都是借鉴了早期教堂福音歌曲和灵魂音乐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