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训练管理办法
4作业流程
无
5作业说明
5.1培训课程设计
5.1.1培训课程内容选择要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反映生产经营实践要求,并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既要满足学员的兴趣,又要反映培训的需求。
5.1.2培训课程类型应多样化,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模块课程有机结合,以提高学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达到培训的效果。
5.1.5.5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
5.1.6当培训课程设计中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
5.1.6.1培训课程内容不适应公司的发展要求。
5.1.6.2培训课程内容不符合当前知识的发展趋势。
5.1.6.3培训效果评估显示课程内容不能满足提高工作绩效的要求。
5.2培训课程实施
5.2.1培训课程实施前期管理
5.2.4.3讲师授课效果评估
5.2.4.4培训支持效果评估
5.2.4.5学员评估方式
5.2.4.6口试与观察,由培训讲师对参加培训课程的学员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积极性、问题回答等方面进行评价。
5.2.4.7笔试。
5.2.4.8学习心得报告。
5.2.4.9举行座谈会。
5.2.4.10填写调查表。
5.2.4.11其它方式。
5.3.1.3.4薪酬福利制度
5.3.1.3.5培训奖惩制度
5.3.2各部门分工
5.3.2.1人事行政部
5.3.2.1.1拟定公司新员工培训管理制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
5.3.2.1.2编制新员工入职培训预算。
5.3.2.1.3设置新员工培训课程。
5.3.2.1.4审定培训大纲、教材、考题。
5.3.2.1.5负责培训实施过程的组织与管理。
5.1.5培训课程设计流程
5.1.5.1人事行政部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进行培训需求状况调查,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状况。
5.1.5.2根据培训需求调研情况、课程目标、课程对象等内容讨论确定培训课程大纲。
5.1.5.3按照培训课程大纲的安排选择培训课程开发的方式,完成培训课程设计。
5.1.5.4人事行政部审核课程大纲、培训师手册等内容。
5.5.2.2自请培训:员工为满足个人学习的需要,自行申请并与公司达成培训协议后,参加公司外部的培训及学习活动。
5.5.3参加外派培训资格
5.5.3.1申请参加外派培训的员工应首先满足外派培训项目对受训学员的学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5.5.3.2一般情况下,申请参加外派培训的员工,应至少已通过试用考核期。
门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5.4员工在职培训
5.4.1培训目标及政策
5.4.1.1公司根据在职员工的入司工龄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设置相应的培训目标。
5.4.1.2在职1~2年:员工无法独立完成工作,需要拟订个人培养计划,使其做到从需要主管辅助工作到能够自己独立开展工作。
5.4.1.3在职3~5年:员工能够独当一面,肩负公司或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需要拟订个人能力提升计划,使其掌握如何改进工作、提升工作能力及效率的方法和技巧。
5.2.1.5人事行政部人事课协助培训讲师做好教案开发工作,培训讲师有需求或必要时,提供教案编撰参考数据和相应技术扶持。
5.2.2员工培训课程实施管理及员工培训课程实施准备
5.2.2.1遵循“不遗漏、不损坏、不陌生”的原则,准备好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激光笔、教学模型、录音器、摄像机、麦克风等培训设备、设施。
5.5.8.1受训人员应严格遵守外派培训主办机构的报到时间、上课纪律、考勤管理等各项规定。
5.5.8.2受训人员在参加外派培训期间应注意自身言行举止,以维护公司形象。
5.5.8.3员工参加外派培训期间仅享受工资及绩效奖金。
5.5.8.4员工因故不能参加外派培训的,应将详细理由书面呈报部门主管审核,经总经理室主管核准备案后方能退训。
5.5.8.5员工擅自退出外派培训的,期间的培训费用及差旅费由员工个人自行负担。
5.5.8.6员工应在外派培训结束后将培训教材、书籍、学习笔记、培训记录、资格证书等有关资料送交人事行政部审核,部分资料由人事行政部归档保管。
5.2.5讲师评估方式
5.2.5.1填写调查表,由学员对讲师的授课技巧、授课内容、接收难易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5.2.5.2专家指导,由人事行政部人事课安排专业教育训练人员旁听或将录像提供给专业教育训练人员进行评价,专业教育训练人员的评价将反馈给培训讲师,促使其提高培训水平。
5.2.5.3对培训支持效果的评估主要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
1.8为了规范员工培训课程实施过程、提高员工培训课程实施效果,以有效达成员工培训目标。
2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本公司试用和录用的国内所有员工,凡适用于本规则的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各项规定,履行职责。
3组织与权责
3.1各部门负责组织开发与本部门专业相关的培训课程。
3.2人事行政部审核各部门的培训课程设计及监督各部门培训具体工作实施,总体负责培训的日常工作安排。
5.2.2.2遵循“项目全、内容全、数量全、表达准确”的原则准备好培训所需的教材、纸张、U盘等文本材料。
5.2.2.3培训讲师应具备一定的培训课程讲授技巧,根据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以调动员工积极性,有效达成培训目标。
5.2.2.4参加培训的员工必须按时签到、上课,因故不能参加培训课程的学习者需办理请假手续,对于旷课、迟到、早退的员工须参照公司奖惩规定进行相应处罚。
5.1.3培训课程设计方式
5.1.3.1本部门人员根据培训目的和要求组织设计课程。
5.1.3.2当各部门设计的课程无法达到要求,或自主设计成本太高、周期太长时,也可考虑通过人事行政部引进或委托外训机构进行培训课程设计。
5.1.4培训课程设计必须包含课程大纲、培训师手册等内容,确定后的课程大纲、培训师手册需交人事行政部审核批准后才可作为培训教材使用。
5.3.1.1.3产品性能、价格及销售情况介绍、竞争对手分析。
5.3.1.2部门岗位培训
5.3.1.2.1部门业务流程
5.3.1.2.2员工岗位职责
5.3.1.2.3上岗技术指导
5.3.1.3人事/总务制度培训
5.3.1.3.1日常行为规范
5.3.1.3.2考勤请假制度
5.3.1.3.3绩效管理制度
5.5.7.3员工参加自请培训的,其培训费用由公司按比例垫付,由财务部对垫付的培训费用造册备案。
5.5.7.4参加外派培训的员工从培训合格或取得相关证书之日起,须为公司至少继续服务3个月以上,具体服务期限由培训协按比例赔付公司垫付的相关培训费用。
5.5.8外派人员管理
5.2.3培训课程实施注意事项
5.2.3.1培训部门可根据天气、生产进度等状况适当调整培训课程实施的时间、场所。
5.2.3.2学员对培训课程内容、培训管理持有意见或建议,可向培训实施部门反映,培训部门对培训课程实施的不当之处应及时修改。
5.2.4课后评估管理
5.2.4.1评估内容
5.2.4.2学员学习效果评估
5.5.4员工具备外派培训申请资格的均可提出外派培训申请,报送人事行政部审议、呈总经理审批。
5.5.5员工外派培训申请须说明外派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培训时间和地点、培训费用及受训人员名单等内容。
5.5.6员工外派培训申请经审批通过后由人事行政部为其办理外派培训手续。
5.5.7培训形式及费用
5.5.7.1员工可通过以下形式参加外派培训。
5.2.5.4员工培训考试的成绩可作为考核和升迁的参考,员工因故缺席考试者,事后必须进行补考。
5.3新员工入职培训
5.3.1新员工入职培训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5.3.1.1公司整体培训
5.3.1.1.1公司发展历史、主要业务、经营现状及行业地位。
5.3.1.1.2公司组织结构、各部门职责及业务范围。
5.4.1.7凡参加培训项目的在职员工应由其所属部门相关负责人将其培训申请表报至人事行政部,经人事行政部审查核准后方可参加培训。
5.4.1.8每次培训项目的具体课程由人事行政部与相关部门共同设置。
5.4.1.9每次培训项目的具体实施时间由人事行政部根据培训计划和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安排日程。
5.4.1.10每次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和管理由人事行政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
5.4.1.4在职5年以上:员工可以胜任更高一级的工作,应为其提供适当的更高一级的工作机会,培养其胜任更高一级工作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并使其掌握培训候补人员的技能。
5.4.1.5在职培训计划根据人事行政部调查汇总的各部门在职人员培训需求制订和执行。
5.4.1.6一般员工每年度参加培训的时间应不少于20课时,其中,高层管理人员每年度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30课时,中基层管理人员每年度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40课时。
5.4.2培训评估及档案管理
5.4.2.1每次培训项目结束后,相关负责人应实施培训考核,以及时检查培训效果。
5.4.2.2培训考核方法包括随堂口试、笔试测验、现场操作等。
5.4.2.3培训考核成绩将于培训结束一周内公布,并作为员工年度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
5.4.2.4人事行政部定期调查培训效果,收集员工对培训的意见。
5.5.7.1.1由政府行政单位举办并核定的技术职业资格评定方面的培训。
5.5.7.1.2专业培训机构举办的特殊专业知识或技能培训。
5.5.7.1.3派赴国内外受训、参观或访问考查。
5.5.7.1.4大专院校进修、在职学历进修。
5.5.7.1.5MBA、EMBA进修培训。
5.5.7.2员工参加公派培训的所有费用均由公司全额垫付,由财务部对垫付的培训费用造册备案。
5.2.1.1人事行政部人事课于每月廾十日前依据年度教育培训计划编排次月教育培训开课计划并发布公告,当月月底前确定参加受训学员名单。
5.2.1.2人事行政部人事课通知培训讲师,同时向培训讲师提供以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