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 V5 V6直立, P avR倒置;
(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

(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

(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

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

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
4. P波
(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0mV ;(3)时间;正常<0.11s;
(4)PV1:正常>--0.03ms。

5.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6. QRS波群:
(1)QRS时间:正常0.6—0.10s;(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 V1<1.0 mV,R V5<2.5mV;
(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

(5)R V5+S V1<4.0mV(成年男子),<3.5mV(成年女子),
R V1+S V5<1.2mvV,R V5、R V6<2.5 mV
7. ST段:
(1)时间: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4-0.08s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3<0.3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

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


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

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

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

U<T,U<0.2mV
早搏(期前收缩)
1.典型房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前发生的房性P波(称P′波),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2).P′-R>0.12s;(3).
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
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0.12s),其后(R-Pˉ<0.20s)。

PˉavR直立,PˉV5.V6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

(2).代偿间歇常完全。

束支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组滞:
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

2. V1呈R’()“R”及“M”()型。

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

(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

4. QRS时限>0.12秒为完全性,<0.12秒为不完全性。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1.I,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

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

3.QRS时限0.12s为完全性,〈 0.12s为不完全性。

三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心电图(QRS轴)左偏-30度至-90度。

2.II,III,aVF呈rS型,S III>S II。

3.I,aVL呈qR或qRs或Rs型,R avl>R I>R avR
房室肥大
1.右房大(“肺型”P波)诊断要点:
P波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0mV。

2.左房大(“二尖瓣型”P波)诊断要点:
P波时间》0.11s,呈双峰,Ptfv1《 -0.04mm.s。

3.右心室肥厚诊断条件:
(1).QRS波群电压改变:R V1>1.0mv;V1R/S>1,V5R/S<1 ;R V1+R V5>1.2mV,R avR>0.5mV;(2).
电轴右偏>+100度,对诊断有较大意义;(3).V1室壁激动时间>0.03s(较左室V5AVT意义大);(4).ST-T改变:V1.V2导联。

4.左心室肥厚诊断条件:
(1).QRS波群电压改变:肢导:R I>1.5mV,R I+S III>2.5mV,R avl>1.2mV,R avf>2.0mV;胸导:R V5+S V1>3.5(女),>4.0mV(男)。

(2).心电轴改变:0-30度只有参考价值;(3).QRS时间延长:>0.09s,<0.11s,(只有参考价值);(4).ST-T改变;
(5).V5室壁激动时间(AVT)>0.06s.
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延长﹥0.20s(老年人P-R间期>0.22s)。

2.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P-R间期逐渐延长,有QRS脱漏。

3.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要点:P-R间期等长,有QRS脱漏。

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要点:
(1)P波与QRS波群无关;(2)房率﹥室率;(3)心室率﹤60次/分。

心房颤动诊断要点: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规则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2.心室率绝对不规则;平均心室率<60次/分称为慢心室率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100次
/分称为快心室率心房颤动。

3.QRS波多呈室上型。

心房扑动诊断要点:
1.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一致的“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
2. QRS波多呈室上型;
3.室率可快﹑可慢﹑可规则﹑可不规则,取决于心房向心室的传导比例。

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PavR倒置,Pv5、v6直立。

(2).窦性频率>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
(1).PavR倒置Pv5、v6直立。

(2).窦性频率<10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
(1)P-avR倒置,Pv5、v6直立。

(2)P-R间距差>0.16s。

急性心肌梗死
1.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
(1)“缺血型”改变:T波高而直立,T波倒置、倒置的T 波两支对称。

(2)“损伤型”改变:ST段弓背向上抬高,伴有T波高而直立或正负双向。

(3)“坏死型”改变:相应导联出现异常Q波(时间>0.04s,振幅)1/4R。

2.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是根据异常Q波﹑ST段和T波改变出现的导联决定,其中异常Q 波为主要依据:
(1)前间壁心肌梗死:V1﹑V2﹑V3;(2)前壁心肌梗死:V3﹑V4﹑V5.
(3)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2﹑V3﹑V4﹑V5 、V6;(4)侧壁心肌梗死:I﹑aVL﹑V6。

(5)下壁心肌梗死:II ﹑III﹑ avF。

阵发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三个或三个以上连续而频速的QRS-T波群,频率为160-250次/分;
(2)QRS波多呈室上型;(3)R-R间期均等。

2.室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1)三个或三个以上迅速而连续的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频率240-200次/分。

(2)R-R间期大致相等,略有不齐。

(3)常无P波,若有P波则频率<QRS波频率,但P-R不固定,形成房室分离;
(4)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