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少年有梦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少年有梦 教案
8、相关链接:“中国梦”的含义。
二、努力就有改变
1、探究与分享二:“梦想与现实”的几个观点
2、小调查(学生自由发言)
3、视频:《一个考研人的故事》
思考:刘小平为了实现自己的考研梦想,他是怎么做的?你能为你的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呢?
3、总结: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4、探究与分享三:《莱特兄弟的故事》
1.2少年有梦教学设计
课题
1.2少年有梦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有梦就有希望,努力就有改变,并能为实现梦想付出自己
的努力。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努力,初步具有辩证思维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拥有梦想的重要性,知道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梦想,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
2、小组活动:说说你的梦想
思考:(1)你是否也曾有过梦想?是怎样的梦想?(2)梦想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总结:梦想的含义。
4、观点对对碰:如果梦想不能实现,梦想是否还具有意义?
5、总结:少年的梦想,是人类天真无邪、美丽可爱的愿望。梦想总是和现实有一定距离,有时甚至甚至不切实际。
6、探究与分享一:故事一:《瑞恩的故事》
重点
梦想的重要性;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
难点
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关于高考志愿》。
2、想一想:你看完这个视频有什么感受?
思考。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有梦就有希望。
1、展示材料:“我的梦想”
过渡语:“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现实”
思考: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的梦想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什么?你从他的故事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故事二:《陈冬——从天空到太空,为祖国飞得更高》
思考:陈冬的梦想有着怎样的特点?他是如何确立自己的梦想的?从他的故事里,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编织自己的梦想?
7、总结: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少年梦想的特点)
借助两个人物故事,将少年梦想的特点贯穿,更容易让学生明白,梦想的树立不仅需要考虑个人,还需要考虑国家、社会的需要。
学生自由对“梦想与现实”的观点进行辨析,然后由“小调查”、“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现实”作为辅助理解,帮助学生认识到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唯有行动和坚持才能实现梦想。
此处引用一个学生相对陌生的概念,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并借此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努力”是需要方法的。
总结:努力,需要立志。
(2)材料二:190次失败之后的成功
思考:从屠呦呦的故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
当你的梦想实现过程中遇到阻碍,你会怎么做?
总结:努力,需要坚持。
(3)材料三:“四象限法则”
思考:按处理顺序,你会怎么排序?从这个法则,你得到什么启示?
总结:努力,需要方法。(附具体的方法)
(4)知识点总结:怎样为梦想而努力
课堂小结
进入中学的我们将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旅途,让我们在这旅途中敢于追梦,相信有梦就有希望,有努力就有改变。
总结提升
板书
1.1.2少年有梦
1、什么是梦想?梦想有何重要性?
实的关系?
4、什么是努力?我们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思考: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但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吗?从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中,你得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到怎样的启示?
5、总结: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6、探究与分享四:
(1)材料一:各名人的梦想
思考:他们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吗?你认为努力的前提是什么?
努力,需要立志;努力,需要坚持;努力,需要方法。
4、拓展空间:在生活中,你会为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前采取一个小组讨论,引出学生关于梦想的初步认知。接着观点的辨析引导学生思考梦想的意义。
辅助理解梦想有“能实现的梦想”和“不能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