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姓名:学号:试题共8 页加白纸2 张密封线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指标: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通过统计实践活动可得到具体数值的总称。
2.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它不仅能将事物区分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的差距是多少,能进行加减运算,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3.置信区间:在一定概率保证程度下,用样本指标推算的总体指标的可能范围。
4.统计指数:指反映由不能直接加总的多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特殊相对数。
5.长期趋势:时间数列中现象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所表现的沿着某一方向的持续增长或者持续下降的发展变化。
它是受某种固定的起根本性作用的因素影响的结果。
二、判断题1.某厂劳动生产率原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10%,计划执行结果仅提高5%,则该厂劳动生产率计划仅完成一半。
( × )2.若单位成本降低10%,产量增长10%,则生产费用总额不变。
( √ )3.权数的实质是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 √ )4.已知两变量直线回归方城为:y=-50.20+1.80x,则可断定这两个变量之间一定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 × )表示由于总体结构的变化,使平均数变动的程度。
( √ )6.在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时,的取值不宜离开过远,否则预测精度将会大大降低 . ( √ )7.数学研究的量是抽象的量,而统计学研究的量是具体的、实际现象的量。
( √ )8、某地区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按纯收入分组后计算的偏态系数。
这说明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的分布为右偏分布。
(√)9.在统计分组时,各组组距宜取5或10的倍数,而且第一组的下限应低于最小的变量值,最后一组的上限应高于最大的变量值。
( √ )10.若现象的发展都以大体相同速度呈递增或递减变动,则宜配合直线方程。
(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请将所选项填在下表中)1.在次数分布中,越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越少;越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越多。
这种分布的类型是( B )A 钟型分布B U型分布C J形分布D 反J型分布2.加权平均数的大小。
( D )A 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B 受各组次数影响最大C 受各组权数比重影响最大D 受各组标志值与各组次数共同影响3.某地区为了了解小学生发育状况,把全地区各小学按地区排队编号,然后按排队编号顺序每隔20个学校抽取一个学校,对抽中学校所有学生都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是。
( D )A 简单随机抽样B 等距抽样C 类型抽样D 整群抽样4.在人口普查中: ( C )A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B没有登记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C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D既没有登记误差,也没有代表性误差5.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 A )A 明确调查的任务和目的B 选择统计调查的方式C 制定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D 确定统计调查的对象和单位6.下列现象不属于相关关系的有。
( B )A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关系B 圆的半径与圆的面积的关系C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关系D 施肥量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关系7、按最小平方法估计回归方程中,参数的实质意义是使: ( C )A BC D8.某校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学习统计学的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经计算,方程为,该方程参数的计算:( C )A a值是明显不对的B b值是明显不对的C a值和b值都是不对的D a值和b值都是对的9.某地区1997年~2002年期间粮食产量配合的直线趋势方程。
式中,时间序号t=-5,-3,-1,1,3,5。
为预测2003年的值,代入的t值应当是 ( C )A 1B -3C 7D -110.在用按月测定季节比率时,各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D )A 100%B 120%C 400%D 1200%11.一组数标准差为50,平均数为60,试问各变量值对100的方差等于 ( A )A 4100B 174C 60D 608412.某企业1999年~2001年各年产值分别为100万元,120万元,150万元。
则该企业2001年增长1%的绝对值为( C )A 1万元B 1.5万元C 1.2万元D 0.3万元13.已知,则方差为 ( A )A 4B 2C 8D 614.对某产品开展重复纯随机抽样调查,在抽样调查之前开展了一次小规模的调查,得样本的方差为2克。
问允许误差不超过1克,在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下,至少抽取多少个单位数,才能满足精度要求。
( D )A 10B 6C 20D 815.按连续性变量分组,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0。
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750,则末组组中值为 ( B )A 2500B 2250C 2100D 2200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三者分别从分布和数值上看有什么关系?2.定时器在筑路爆破中用来起爆炸药。
你是定时器的购买者,你必须在两个供应商(分别用A和B表示)之间选择。
在两个供应商各自的说明书中,你发现由A供应商出售的导火线引爆的平均时间为30秒,其标准差为0.5秒;而由B供应商出售的导火线引爆的平均时间为35秒,其标准差为8秒。
你会选择哪一家供应商?为什么?3.对某集市贸易市场进行价格调查,猪肉上午每500克10元,下午每500克8.5元,平均价格为9.25元;鱼上午每500克7元,下午每500克6元,平均价格6.5元。
问这些平均价格有何假定条件?是否合理?五、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价格与产量资料如下:产品价格(千元)产量(台)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A B C 403060423368200800500240880480要求编制三种产品的:⑴ 产量总指数:⑵ 价格总指数:⑶ 产值总指数:⑷ 从绝对数和相对数这两方面验证三者的数量关系。
2、某企业2000年的产值为4000万元,计划到2005年产值达到10 000万元。
试计算:(1)每年应以怎样的增长速度进行生产,才能达到预期的计划目标?(2)如果希望提前两年完成计划,则每年的增长速度应较原来提高多少?(3)如果按新的增长速度继续生产,到2005年该企业的产值应为多少?3.某企业对职工用于某类消费的支出进行了等比例分层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职工人数(人)调查人数(人)平均支出(元)标准差(元)青年职工240012023060中老年职工16008014047试以95.45%(Zа/2=2)的概率估计该企业职工平均支出的置信区间。
参考答案:四、1.(一)从分布的角度看,众数始终是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值,中位数处于一组数据中间位置上值,而均值则是全部数据的算术平均。
则对同一组数据计算的三者之间有以下关系:(1)如果数据具有单一众数,且分布对称,则三者相等,即M0=M e=;(2)如果数据是左偏分布,说明数据存在极小值,必然拉动均值向极小值一方靠,而中位数与众数不受影响,则三者关系表现为:M0>M e>;(3)如果数据是右偏分布,说明数据存在极大值,必然拉动均值向极大值一方靠,而中位数与众数不受影响,则三者关系表现为:M0<M e<;(二)从数值上的关系看,当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不是很大时,三者在数轴上的三个点构成一定的数量关系:,所以,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2.答:我会选择A供应商。
因为我选择是希望定时器能够有稳定的引爆时间,由于两家供应商的导火线引爆的平均时间不一样,所以这里用标准差系数来评价: ; 由于,所以A供应商出售的导火索引爆时间更稳定,故选择A供应商。
3. 答:这些平均价格是假定各种商品上午与下午销量一样,所以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方法。
这种算法不合理,因为这些商品一般来说上午与下午的销量会有较大的差异,上午较大,而下午较小。
五、计算题1、解:⑴⑵⑶⑷相对数:1.1574=1.0452×1.1074绝对数:(71760-62000)=(64800-62000)+(71760-64800)9760=2800+6960分析:由于产量上涨4.52%使销售额增加2800千元和价格上涨10.74%使销售额增加6960千元共同作用使销售额上涨15.74%,增加9760千元。
2、解:(1)年均增长速度=(2)若提前两年完成,则年均增长速度=每年增长速度较原来提高35.72%-20.11%=15.61%(3)2005年该企业的产值=3、解:样本平均支出元样本方差抽样平均误差 (元)抽样极限误差 (元)故,企业职工平均支出的估计区间为:138-7.6,138+7.6即(130.4元,145.6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