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桃花源记》有感
如果《三峡》《陋室铭》是仙境般的地方,那么我相信《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绝对是一个人们想象却又不能实现的乐园。
在我第一次接触到这篇文章时。
也就只能在老师赞叹的语言中去体会,等真正开始学习时,我不禁陷入进去。
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陶渊明,就是他创造了这一奇文。
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因为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好“五柳先生”。
他长写诗词歌赋,语言也具有独特的风格,被称为“田园诗人”,这篇文章构思巧妙,语言优美,他虚拟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的和平安宁的理想世界,那里的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
文字的字里行间还夹杂着作者对当今社会的不满与憎恶,但他无法改变,也干预不了这种社会现状,只好避世隐居,借助创作来抒发自由的情怀,寄托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和情趣。
当然,吸引我的不只是文章的写作背景,而是文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它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感受那份美好和平与宁静。
但令我最为着迷的还是那描写桃花源的美景的句子。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它为下文埋下伏笔,有神秘色彩,给读者留下的好奇心。
“初级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这句倒是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着一样的韵致,就相当于一个案件终于水落石出的感觉。
文中描写了一个安静祥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理想的生活境界,这正如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其乐融融,和平美好。
这与当时外界社会的战乱作出了对比,令人悲叹。
这不仅让我们感叹,现在生活的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只不过桃花源是个虚拟的,靠作者的想象力才有的桃花源,或许只是一个作者美好的期望,现实是改变不了的,只能悲叹了。
《桃花源记》不只是环境优美,平静,安和的地方。
他更是代表我们现在的生活现状,其中还有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现在的桃花源将不再是梦想,而是现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