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四川省种猪遗传改良体系建立和配套系选育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铁骑力士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省乐山牧源种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江油新希望海波尔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内江市种猪场、绵阳明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巨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李学伟、朱砺、李明洲、冯光德、曾仰双、唐国庆、姜延志、刁运华、陈方琴、帅素容、蒋岸岸、白林、刘海峰、王讯、马继登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9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在四川省建立了种猪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人工授精技术体系,推动了全省常规育种技术体系的完善、更新和升级。
利用遗传算法开发了QTL辅助选择的优化决策,应用双变量混合线性模型开发了综合GEBV和常规EBV信息的基因组预选择新策略,实现了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在猪遗传改良中的创新应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
经过近20年的持续选育,利用梅山猪和约克夏杂交培育了合成母系,与长白和杜洛克杂交配套,培育出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天府肉猪配套系。
该配套系产肉性能高、繁殖性能好、肉质优良,在以四川为代表的西部省份推广了祖代种猪4.63万头,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建立了在全国具有特色的四川省种猪遗传改良技术体系,6家项目承担企业中4家被遴选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结合四川省人工授精体系建设,所选育的优质种公猪在四川各地推广面达80%以上。
该成果技术难度大、研究时间长、覆盖面广,创新性强,成功培育了天府肉猪配套系,完善了全省种猪遗传改良体系,对西部地区生猪产业有显著推进作用。
该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领域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杂交稻根蘖优化及定抛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要完成人任万军、杨文钰、周虹、陈勇、黄光忠、段志康、杨波、李季航、王丽、胡剑锋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13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创建了高产高效兼顾的杂交稻优化定抛栽培技术针对四川稻田前作秸秆还田、轻简高效和高产的技术需求,按“免耕高桩抛秧→定抛栽培→优化定抛”三台阶分步创新、综合集成的方式,创建了杂交稻优化定抛栽培技术,实现抛栽均匀度87%~97%,充分发挥了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多次创造区域高产典型,实现了秸秆还田、高效与高产的协调统一,成为杂交稻增产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集成了定抛杂交稻根蘖优化的关键技术在阐明了优化定抛杂交稻根蘖发生和生长生理生态特性的基础上,创建了杂交稻无盘早育、带泥拔秧、氮肥后移、钾肥中移等根蘖优化关键技术,明显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颖花结实率,使群体质量和产量构成得到同步优化,突破了“弱光、寡照、高湿”稻区杂交稻分蘖成穗率低和颖花结实率低的瓶颈。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构建了“二主三协同”推广模式;制订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4项,取得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表论文91篇,SCI收录论文4篇。
丰富了水稻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理论。
优化定抛技术近5年被列为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
2000年以来,在成都、眉山、乐山等13市累计推广2895.3万亩,平均增产8.3%,最高达40%,新增稻谷121.8万吨,新增经济效益40.26亿元,同时促进了秸秆还田、保育土壤,减轻了环境污染,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高产与轻简栽培技术相结合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花椒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洪雅县幺麻子食品有限公司、金阳县林业局、越西县林业局、冕宁县林业局、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叶萌、蒲彪、张志清、朱天辉、杨德富、李德荣、罗成荣、赵跃军、陈安均、罗松明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15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首次系统研究了竹叶花椒的无融合生殖现象,完善了花椒发育生物学理论,为花椒良种繁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一次明确了在商品经营和广泛栽培的被称为“青花椒”的植物并非植物分类学的青花椒(Z .schinifolium),而是竹叶花椒(Z. armatum)纠正了长期存在的栽培品种同各异物的现象;彩用系统选育方法。
选育了“滕椒”、“金阳青花椒”、越西贡椒三个花椒品种,并通过审(认)定。
针对花椒种子萌发率极低和根腐病危害严重两大技术瓶颈,研究了提高种子萌发率和防治根腐病的核心技术,构建了花椒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系统研究了川渝主要产地青花椒的营养成分、风味成分、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确定了四川青花椒的香气、麻味的特征成分、功能成分的分离提取方法;确定了四川青花椒的香气、麻味的特征性成分;系统研究青花椒采后褐变的生物学基础,建立了青花椒保鲜技术;明确了不同产地来源、提取方式的青花椒挥发油抑菌谱及其抑菌特性。
获得授权专利2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
针对花椒地方品种品牌运营中的主要问题,明确了突破形象遮蔽的产精干发展对策和技术路径,推动了多品种多区域多品牌协调发展。
该成果在全省推广65万亩,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该项目系统性、创新性、实用性强,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农村饮水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示范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水务局主要完成人倪福全、邓玉、卢元敏、胡玉福、张莹、刘小容、龙开泉、郑本泽、胡业权、刘朝勤、沈远祥、胡建、卢修元、曾赟、康银红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16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简介课题组以雅安市名山区为示范区,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和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开展了农村饮水健康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及相关应用示范,确定了本区居民暴露参数,建立了数据库,解决了农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重大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主要创新点:1、系统调查了雅安市名山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综合方法体系,建立了该区农村饮水安全数据库,解决了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健康风险评估中人群健康暴露参数缺乏的问题。
2、揭示了示范区农村水质健康风险的耦合成因机理,创造行性提出了该区原生水土环境主导风险、次生环境恶化诱发风险和突发事件加重风险的农村水安全风险成因模式。
3、改进了美国的健康风险评价“四步法”,首次制作了该区致癌、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动态时空分布图,构建了农村饮用水水质健康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雅安市名山区20个乡镇的36个供水站的改扩建净水工程、管网延申工程、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等,对保障该区饮水安全、人群健康,有效控制介水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等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显著。
该课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方法先进,结果可信,是一项创新性与实用性强的科技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山丘区农村水质健康风险成因机理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基因工程技术创制新型饲用植酸酶及纤维素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主要完成人陈惠、王红宁、吴琦、邹立扣、赵海霞、韩学易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20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饲用植酸酶和纤维素酶耐热性差和pH作用范围窄的技术瓶颈,筛选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酸性植酸酶、中性植酸酶),纤维素酶(内切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外切葡聚糖酶)的天然高产酶菌株5株,并在国内首次克隆了植酸酶phyA和PhyC基因,纤维素酶End、pgl 和cbhB等基因。
采用定点突变、结构延伸突变、DNA改组等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对植酸酶和纤维素酶基因进行改造和定向进化;建立了植酸酶和纤维素酶高通量定向筛选技术平台;首次获得了酸性植酸酶突变体(F43Y、1354M/L358F、144E/T252R、 Q172R、Q172R/K432R和Q368E/K432R),纤维素酶突变"~(K91E、K369R和K91E/K369R),显著提高了酶的活性和热稳定性(17%~47%),并拓宽其pH作用范围。
开展了酸性植酸酶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和内切葡聚糖酶巨大芽孢杆菌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研究,发酵酶活为出发菌株产酶活性的921倍和48倍,试制了酸性植酸酶和内切葡聚糖酶酶制剂。
共发表论文57篇,其中SCI收录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件,获授权发明专利1件。
该项目技术先进,结果可信,创新性突出,研究成果对于新型饲用植酸酶和纤维素酶的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成果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狗牙根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与利用研究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时代创绿园艺有限公司、温江区天府草坪园艺场、巴南区绿冠草种经营部主要完成人刘伟、张新全、干友民、凌瑶、张小艾、彭燕、徐杰、陈艳宇、杨江山、邱常兵、罗崇勇、杨烈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26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总体国内领先、部分国际先进成果简介该项目历经20余年,系统收集保存我国西南区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432份,并建立狗牙根种质资源库。
通过形态学、分子标记和坪用价值等方法建立了狗芽根草坪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体系。
首次报道海拔3080m的西藏有野生狗牙根种质资源的分布。
选育出我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狗牙根草坪草新品种-南狗牙根(Cynodondactylon CV.Chuannan)(品种登记号:354);选育出一个新品系‘川西’狗牙根进入国家区域试验网;筛选出具有抗性和坪用价值优异的9份狗牙根种质材料;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中筛选出适合西南地区的优良品种5份。
研究形成了狗牙根新品种种苗快繁、草皮生产、草坪建植与管理等关键技术7套,获授权专利3件,广泛用于生产,建成优良狗牙根种苗基地1200余亩、销售种苗429.9万公斤,种子500吨,累计建植各类草坪1540万余平方米,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出版专著教材4本,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人,培训人员2000余人。
该项目目标明确,技术先进,在狗牙根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新品种选育方面具有创新性。
成果总体达国内领先水平,在DNA分子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地理来源人析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果名称无线遥控喷施机关键技术的研宄与应用完成单位四川农业大学主要完成人许丽佳、康志亮、邹志勇、谭雪松、庞涛、周曼、陈晓燕、刘明丹、陈霖、温洪、封雨鉴定组织单位四川省科技厅鉴定时间2014.4.26鉴定形式会议鉴定成果水平国际先进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我国农药喷施装备自动化程度低的现状,研发了一种无线遥控喷施机,可用于大中型喷施机无法作业的丘陵地区、大棚、果园等环境,实现了精确配比、避免喷施液浪费、多角度灵活喷施及最大限度减少作业人员与喷施液的直接接触,有利于农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