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陈祖冬
摘要:园林建设与发展对环保事业进步、生态防护具有较大的积极作用,生态
园林在近几年的建设规模、建设速度上不断提升,目的在于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
的保障。
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对于生态园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在配置措施、配置方案上保持健全,提高生态园林的可靠性,加强生态平衡的保障。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植物和景观是生态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方面的措施、方法运用必须以生
态园林的特点为基础来改善,继续按照传统的设计方式和生硬的植物配置,不仅
难以提高生态园林的可靠性、功能性,同时对于园林的价值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对于生态园林的长期改进会造成很大的损失,需要在未来保持高度关注。
一、生态园林的现状
随着环保事业不断加强,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也纳入到全面发展的计划当中,对于空气净化、生态重塑具有很大的影响。
生态园林建设的难度并不低,不仅要
掌握好建设的方向和规模,同时在内部的生态循环方面必须保持高度的协调性。
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有些城市盲目的扩大园林规模,并没有考虑到园林建设
以后需要投入的维护力度,尤其是刚刚建成的园林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缺少维护的情况下,必定造成园林的不断衰败。
生态园林的建设措施、方法
需要进一步的改正。
园林内部的自然防护措施、防护方法需要不断的优化,减少
对水资源造成的破坏,加强水土保护,坚持在水土循环过程中为各类植被的生长
提供更多的养分,加强自然恢复能力。
生态园林建设的内容当中,景观设计与植
物配置是比较重要的构成部分,需进一步改善景观设计的理念,减少无用的、庞
然大物的景观设计;植物配置方面加强易成活的植物运用,对植物的配置方式保
持多元化。
二、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对策
(一)优先选用乡土植物
由于生态园林的建造难度比较高,所以在植物的选用过程中尽量通过乡土植
物来完成。
乡土植物也被称之为本土植物,该类型的植物经过了长时间的自然选
择和物种演变,所以在自身的特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简单来说具
有易成活的特点。
生态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乡土植物的运用可以在病虫害的抵抗
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无论是小面积的应用还是大面积的栽种,都可以在养护
的难度上降低,而且本土的病虫害发生时,也可以及时的采取药物控制来完成,
并对于植物造成的伤害比较低。
乡土植物的文化和自身的外观具有相对浓厚的地
方色彩,按照规模化的种植方式来完成,可以在外部的形态上做出创新,实现较
高的观赏价值。
乡土植物的建设过程中,在生态多样性的塑造方面取得了更好的
效果,对于外来物种的配置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的去配合,相比其他类型的植
物配置而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关注植物生长习性
由于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关系到生态园林的综合塑造效果,因此在植物生长
习性方面需更好的关注。
针对植物的生态要求进行深入的考虑,草本植物、乔木
植物、灌木植物等具有不同的要求,无论是在形态上还是耐酸碱性方面都表现出
较大的不同。
结合植物的抗感感性、喜阴喜阳的特性在不同的土地位置上进行栽种。
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水分、土壤、温度、光照的多重因素帮助,但是不同因
素所占据的比例是不一样的,而且对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能够产生的效果非常突
出。
尽量在植物适合生长的环境上进行选择、塑造,由此可以对植物的长期规划
产生更好的效果,在景观塑造方面进行长期保持。
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自身所表
现出的速度差异比较大,很多植物都具有昙花一现的特点,因此在维护过程中,
一定要加强内部的景观防护网建设,禁止游人随意的摘取和破坏,要让植物按照
自然规律来正常的生长、凋落,否则很容易产生大量死亡的现象。
(三)优化景观设置
生态园林的长期发展与改变过程中,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需保持高度的合理性,尤其是在景观设置方面需做出科学的优化。
借景手法的运用,会在不同的建
筑群附近加强景观配置,不仅能够促使景观的绿化效果进一步提升,而且在景观
的欣赏方面达到了层次分明的特点,避免出现视觉疲劳的现象。
景观搭配的过程中,需要在人文景观、植物景观、科技景观方面做出多元化的塑造。
某公园设计
了茶壶浇水的景观,内部通过科技设备进行加压浇水,形成茶壶在半空中浇水的
效果,但是水体落地后会直接对周边的花草进行浇灌,保持充沛的水分供应。
内
部增加了过滤系统,可以在水体的清洁程度上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景观设计的综
合性提升,比较符合生态园林的建设要求。
植物景观的改进过程中,应关注不同
季节的具体表现,尤其是植物景观的果实、花朵、枝叶等等各具特色,应最大限
度的确保在不同季节能够拥有针对性的欣赏目标,这样才能在生态园林的内涵上
进一步增加。
(四)优化植物配置
随着设计水平的提升,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方式、方法正在不断的改善。
植物配置的优化在很多生态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自然方式的选择,能
够顺着植物的生长方式和路线来完成,呈现出的自然美效果比较好。
植物配置过
程中,也会考虑到大家的审美,所以会适当的通过规律的配置方式,呈现出现代
化的美感。
(1)孤植。
使园林中形成具有独立性的庇荫植物,并使其具有观赏性,促进景观设计艺术需要得到满足。
(2)对植。
必须将相同的树种分布于构
图中轴线的两侧,但不必刻意让树的姿态、大小完全相同,只要动势要向中轴线
集中就可以。
对植主要适用于道路、公园、广场的人口等。
(3)丛植。
丛植为
园林设计中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其主要被用作配景或者主景,也可将其用
作空间隔离或者背景。
三、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要点
生态园林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严格匹配国家的环保事业和发展目标。
在整
个过程中,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尤其是考虑到季节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气候的影响等,要最大限度的确保各项工作给出足够的依据。
景观
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成活率要进一步提升,反季节植物的选用要保持高度的谨慎,
当前的生态破坏严重,水土的营养不断下降,反季节种植的难度比较高。
景观设
计过程中,需加强精品设计,不要总是通过一个庞然大物来博取眼球,这并没有
实际的价值,反而会导致生态园林的空间占用严重,难以保持景观设计与植物配
置的平衡性。
植物选用过程中,尽量对特色植物进行应用,不仅可以在植物的效
果上进一步加强,还能够在植物的合理安排上更好的创新。
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
的体系需进一步健全,结合生态园林的打造目的和建设方法来改善,实现园林功
能的进一步提升。
总结
我国在生态园林的建设措施、方法上不断的优化,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很
多内容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而且在园林的推动效果上较好。
但是,景观设
计与植物配置的管理措施需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在植物的维护过程中,针对植物的病虫害问题、养分不足问题及时的解决,保持植物的茁壮生长。
生态园林的打造与调整过程中,一定要在园林的内部功能上不断提升,尤其是季节性表现出的生态净化效果要不断的加强,针对水体的循环利用、土地的保护等等,都要拿出一些可靠性的成绩来获得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牟晓菁.浅谈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20,(7):211.
[2]郭萌.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6):4353.
[3]叶婷.生态型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分析[J].环球市场,2019,(4):187.
[4]胡泽兴.生态型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与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9,(1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