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国地理总复习提纲
(一)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1.中国的疆域
(1)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特殊纬线)穿过南部,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③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辽阔的疆域:
①领土四端:
最北端A: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多)
最南端B: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4°N附近)
最东端C:黑龙江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多)
最西端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73°E附近)
②中国疆域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中国的行政区划
①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②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之最: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分别是黑龙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南、黑龙江;面积最大邻国最多的省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广东、澳门特别行政区。
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中国的人口
①人口数量第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
②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迅速增长。
小结:人口特点:数量大,增长快。
③人口的分布特点:东多西少,人口疏密的界线是黑河—腾冲,原因是气候温暖湿润,多平原和低缓丘陵,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④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中国的民族
①民族构成: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②民族分布: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其中,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地区。
③满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高山族台湾,傣族云南。
④民族风情(举例)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
(三)中国的地形
1.主要山脉(P21图)
(1)东西走向的山脉:
北:A天山—B阴山;
中:C昆仑山—D秦岭;
南:E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
③巫山—④雪峰山;
中:⑤长白山—⑥武夷山;
东:⑦台湾山脉
(3)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⑧阿尔泰山⑨祁连山
(4)南北走向的山脉:⑩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F喜马拉雅山脉,最高峰a珠穆朗玛峰。
(6)主要界山
①省界山脉:太行山是河北和山西的分界线;巫山是重庆和湖北的分界线;武夷山是江西和福建的分界线;祁连山是青海和甘肃的分界线;昆仑山是新疆和西藏的分界线。
南岭位于湘、赣、粤、桂四省交界处。
(填简称)
②国界山脉:阿尔泰山位于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四国交界处。
③地形区界线:大兴安岭是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太行山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巫山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天山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昆仑山是塔里木盆地和青藏高原分界线。
2.主要地形区(P24图)
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②内蒙古高原
③黄土高原④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平原:E东北平原
F华北平原 G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③
④
⑤
⑥
⑦
C
D
A
B
E
F G
H b f
丘陵:⑤辽东丘陵⑥山东丘陵⑦东南丘陵
(1)四大高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地面最平坦的是内蒙古高原,
地面最崎岖的是云贵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的是黄土高原。
(2)四大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塔里木盆地,海拔最高的是柴达木盆地,
位置最靠北的是准噶尔盆地,最湿润的是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中,黑土广布的是东北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4)我国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3.地形特征
(1)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耕地少,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2)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对河流的影响: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阶梯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4.阶梯及阶梯分界线:
(1)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①昆仑山
②祁连山③横断山;
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④大兴安岭
⑤太行山⑥巫山⑦雪峰山。
(2)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平均海
拔1000~2000米,地形以高原盆地_为主;
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四)中国的气候
1.气温和温度带
(1)气温分布特点:①冬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大,原因是纬度因素和冬季风的影响。
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普遍高温。
②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夏季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原,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
(2)我国的温度带:
热带一年三熟水稻
2.降水和干湿地区
(1)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我国一月0°C等温线吻合,穿过秦岭-淮河线。
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则是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2)时间分配规律:①季节分布特点:不均匀,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就南北来看,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河流汛期长),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雨季短,河流汛期短)。
(3)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3.气候特征
(1)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名称及特征。
A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B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集中
在夏季
E高山高原气候
(2)特征一:①中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
带和干湿地区,使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特点。
②特征二:习惯上,把我国境内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非季风区。
其界线大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东以南的地区为季风区,面积广大。
由此可以得出中国气候特征二:季风气候显著。
③特征三:中国大陆面积广阔,西部深入亚洲内陆,因而中国的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
4.我国的特殊天气与气象灾害
①寒潮:常发生于秋末至初春(冬半年),过境时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有雨雪天气。
②梅雨:夏初,江淮地区出现的阴雨连绵天气,易形成洪涝灾害。
③台风:常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但带来的丰沛降水能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情。
④沙尘暴:主要影响我国西北、北方地区,常出现大风、沙尘、能见度低等恶劣天气。
⑤旱涝灾害: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常在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范围最广的气象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