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一年级有趣的数学课堂
邯郸经济开发区爆台寺小学李丽静数学课其实是思维训练的场所。
数学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任,一套好的数学教材不在于它的封面设计得多么美丽,也不在于设计得多么新颖,关键是是否能给学生们广阔的思维训练空间。
那么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思维的训练就需要从一年级开始。
一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很弱,一节课最多坚持15-20分钟注意力集中。
在教学时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是值得探讨和学习的。
那么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一、创设有趣味性的情景
对于5、6岁的孩子来说对童话故事最感兴趣,我在教学时常常把课本内容变成小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20以内加法时,我以创建故事情节来引导学生学习
7+9=16.动物园里举行做手工比赛,小白兔做了7个,小熊猫做了9个,小鹿做裁判宣布小熊猫获胜。
小鹿想知道它们一共做了几个手工?请同学们用“凑十法”帮小鹿算一算。
学生很快给出答案:将小白兔的1个借给小熊猫凑够10个,再加上小白兔手里的剩下的6个,学生都争先恐后的回答16个。
例如:在教学“第几”时,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全班学生一起来参与活动,学生兴趣很浓厚。
先让学生一起准备好,我点到哪个组就让哪个组站起来,我说:“第一组”。
那么第一组的学生就迅速的站起来。
我点第一组第2个学生拍
拍手,那个学生站起来后就拍拍手。
在说第几排的时候,营造一种紧张的气氛,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中充分体会学习第几的乐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
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时,(猫咪咪一家开了一个快餐店面包房,店里有5个面包,猫妈妈又烤来了6个面包,这时小猪和小熊来买面包,小猪买走了8个面包,小熊把剩下的全买走了)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头饰、面包(用橡皮泥做的),在教室内办一个“快餐店”,找4名同学分别扮演“猫咪咪老板、猫妈妈、小猪、小熊”。
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对店里一共有多少个面包,小猪买走8个,剩下的几个是小熊的,能够很快的计算出结果。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
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让学生用“摸一摸”来感知长方形和长方体的区别。
再用“想一想”总结它们的特征,由表象发展到思维。
之后用:“数一数”把每人手里的图形放在小组内一起数,进行归类。
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
学生在玩耍中认识了图形的特点。
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四、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在教学“分类”前我留了一项作业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房间,学生很感兴趣并对房间里的东西进行分类,发现可以按颜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状分、按材料分等。
同时,学生又对分好类的东西放在哪里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例如:分鞋子时,把皮鞋放一层,凉鞋放一层。
分衣服时,把冬天的和夏天的分开。
学完分类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书包整理一下。
学生把分类思想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充分体验了分类的用途、好处和分类带来的方便。
五、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
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例如:
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找出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他们有的说出了自己家的家具、家用电器、日常用品,有的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超市、商场把自己见到的图形一一说出。
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
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
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只要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便会在浩如烟淼的知识海洋里乐学好学,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