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最感人的故事有何些范文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
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
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A.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从此,钱学森在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
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
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
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
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195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陈叔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这位父亲的好朋友写信求救。
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
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
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于是就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1954年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
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以回国的机会。
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
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
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闭幕。
为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1954年7月22日起,在日内瓦进行领事级会谈。
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中国作出的让步,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真实理由,一点不松口。
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
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
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
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个成员之一。
由他和冯·卡门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
他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
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
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了阻挠。
没收了他的书籍和笔记本。
还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何止的折磨。
在加州理工学校中,坚持正义和学生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冲破重生阻挠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
不断推出科研成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美国定居,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一切,在今天,有许多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
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是鼓舞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钱学森观后感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大自然孕育出盎然生机;光阴荏苒,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憧憬未来,人们这春的时节也充盈着无尽的希望。
恰逢此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我们在党组织的带领下观看了电影《钱学森》。
感触良多,绕梁之音久久回荡。
但凡听到钱学森的名字,每一个航天人都会为之一振。
他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国防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举世瞩目。
钱老当之无愧为中国航天事业的看开山鼻祖,值得我们后辈永世顶礼膜拜。
电影在一片掌声与质疑声中缓缓进行着,飞行器的速度可以突破跨音速,达到音速,甚至可以达到几倍音速。
熟悉理论的我们当然知道这已经成为成熟技术,但在20世纪初期,钱老就能首次提出这一在空气动力学内振聋发聩的课题,其科学造诣真的触发了我的无限景仰。
曾记得五年前的大学课堂上,孑然一身大师风范的王保国教授在书中慷慨的指出,钱学森就是从这个公式崛起,摘得航天科技的桂冠,并且充分展露了作为钱老弟子的无限自豪感。
我第一次切实的感觉到,钱老作为我们航天人的开山祖师爷是多么的伟大与崇高。
返回影片,钱老在美国事业鼎盛时期遭到无端质疑与飞来横祸,正是由于此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与生活得落差决定了钱老坚强的毅力和归国的决心。
伟大的科学需要国家这个载体来支撑,伟大的科学家更需要祖国赋予的归宿。
经过五年漫长的磨练与坎坷,钱老回到了中国,并从此翻开了辉煌的中国航天史。
两弹一星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单其研制过程中的困难与磨练使我们之前难以想象的。
感谢光影艺术为我们重现了那段历史。
面对问题的果敢坚定,面对战友的和善教诲无一不体现着钱老伟大。
不只是在航天、导弹领域,同样的在工程管理领域,钱老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贡献同样让人仰视。
且不论钱老的控制理论在西方掀起了多大的浪潮,单是一句“降低部件标准,惟求整体质量指标最优”,便为当时生产力底下的中国,完成世界一流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时也为我们后辈提供了看待问题的新思路与新高度,不求单体杰出、但求整体最优的思路,为我们新时代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指明了方向。
同时,钱老对待科学的态度尤为让我感动,曾记得一句“不要服我,要服科学”激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个人崇拜主义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不想赘述,但宣扬科学,崇尚科学,不正是如今我们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么!正因如此,我们得生活才能向更美好的方向进步,我们的世界才能向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在影片的尾声,钱学森的夫人蒋英在公园散步时这样说过:“中国可以没有蒋英,但不能没有钱学森!”声音柔和,但,这坚如磐石的语气感动着所有的人。
他们把深深的伉俪之情融入到了对祖国的大爱,一个他为了祖国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一个她为祖国奉献了无悔的韶华青春。
师母同样伟大,一同永享世人敬仰,誉满天下。
最后看到钱老逝世前的影像和师母蒋英为钱老送行的画面,眼泪因无法承受感情的负载,崩溃而出。
天不假年,一代巨星轰然陨落,祈愿钱老与师母在天国一切安好;但是,由钱老开创的航天、国防事业,却永远不会止步,我们新一代航天人肩负着历史使命,必将不负众望,再创辉煌!《钱学森》观后感电影《钱学森》观后感在看这场电影之前,对于钱学森的了解似乎只停留在“两弹一星”的丰功伟绩上,而在看这场电影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意识到是一个演员在演一步电影,而是在看一个叫钱学森的人如何渡过他光辉而又艰难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剧本,他也正是他自己人生戏的导演,在这场电影结束后,我才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钱学森——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所有的荣誉集于一身,“却又被他“无情”的抛之脑后,加州理工大学的终身教授不当,美国优越的生活不过,却偏偏“固执”到回到中国过清贫的生活,当时的中国与美国比起来,就像现在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与居住豪华别墅的商人富豪,只为了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完成自己的抱负,向中国实践自己的爱国之心。
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孩子般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
幕的开始与后面的接应的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因为成功对于他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了吗?是因为这种场面使他麻木了吗?……这在电影中似乎没有讲到,我想他是在为我们中国担忧,为后人担忧吧。
生活在美国的几十年,他始终有一个目标,就是学习最先进的知识,将之用诸于中国,使中国变得像美国一样强大,他刻苦钻研,一步步的紧追知识的步伐,却时时刻刻的关注着中国的发展状况,当学有...[钱学森读后感400字]钱学森读后感400字读了《钱学森》这个感人肺腑,流露着爱国和对祖国深深依恋之情的文章,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似泛起波涛的湖面久久不能平静,钱学森读后感400字。
一腔对钱学森爷爷的敬佩之情,一股要为祖国效忠的心情,从我心底油然而生,也增添了我对钱爷爷的敬佩之情。
和对那祖国的热爱。
文中说道,新中国成立时,钱学森已经是美国大学终身教授和实验中心主任,他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实验室,享有非常优越的生活,但他的心却向着祖国,想为祖国报效的心愿像一团燃起的火焰般。
1950年,他辞去了美国科学界的重要职务,打算绕道回国,来完成他一个身为中国人民应做的义务。
美国政府百般阻挠,像一只只扰人的魔鬼,挥之不去。
他们甚至制造借口拘禁了他,还说:“如果你坚决要回中国,我就让你死!”听到这儿,我不禁紧握双拳,牙齿咬得格格响……,一心为国的钱学森的心并没有被他们扣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