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暗适应实验报告
执笔人:李辉
主试:胡剑波、李辉
被试:池伟锋、胡东
记录:李书兰、宋林甫
观察:朱旭、周强
【摘要】实验通过调节EP-404暗适应仪的亮度及(电流)来测量被试的视明度,实验中分两组,即确立两个主试,两个被试,两个记录,其他人负责观察。
主试通过仪器给
被试呈现卡片,被试报告其看到的确切的数字愿意求其平均值。
最后的结果是被试
在一定的光度下,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并成正相关,当达到一定的亮度时,
则趋于稳定。
【关键词】电流、视明度、暗适应
一、前言:
我们的知识是从感官外在世界开始的,而其中的80%信息都是通过视觉提供,所以研究视觉的感受性就极为重要。
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叫视敏度,也称视力。
一个人辨别物体细节的尺寸愈小,视敏度就愈高,反之视敏度愈差。
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为了证明暗适应现象的存在,我们设计了一下实验,并假设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到达一定的亮度,则趋于稳定。
二、实验方法:
1、主试情况:身体健康,对每个步骤熟悉,对被试做到了较为保密,可以进行实验操作和控制。
2、被试情况:在小组内随机抽取了两名视力较好的被试,男女各一名,身体健康,为合格的被试,可以进行实验。
3、实验材料:
(1)一台EP-404暗适应仪器,用于实验操作。
(2)四张A4纸,两支笔,用于记录实验获得的数据。
4、实验设计:
(1)先设计6个等级的电流数,即0mA、5mA、10mA、15mA、20mA、25mA主试先在EP-404暗适应仪器的插孔里放入卡片,然后启动仪器,让被试先进行2—3分钟的明适应,在此期间,设定初始亮度为0mA。
之后遮板打开,给被试呈现了一张10行的数字卡片,让被试报告所看见的数字,记录人员迅速的记下被试所报告的数字。
接着一次给被试呈现5mA、10mA、15mA、20mA、25mA电流强度时的数字卡片,其中每增加二等级,随机抽取另外一张数字卡片给被试呈现,以防止练习效应的产生。
(2)一轮过后,还被试和主试进行下一轮实验,下轮实验按照上轮实验的方法进行操作。
(3)观察者在旁边对实验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若发现问题就马上告知主试,即时提出意见,弥补不足。
(4)实验指导语:这是一个暗适应能力的测试,你须将脸部紧贴观察窗,睁大眼睛注视正前方白板,大灯熄灭后,前方窗口遮板下落,将暴露10行数字,尽你可能将数字由上至下分段读出,直在10行数字读完或遮板再次挡住数字板。
5、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被试应按主试要求,将脸紧贴观察窗口,不能轻易移动。
同时被试报告数字时尽量做到大声,以便记录准确。
(2)主试要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操作,不能对被试有所暗示。
三、实验结果:
1、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注:视敏度为被试报告正确行数数字。
据上图可做出暗适应曲线图:
2、结果:据被试报告进行统计,如上图所示,随电流的增加被试的视敏度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稳定。
四、讨论:
该用这种方法是可以测定锥细胞的暗适应过程,在实验方法上我们做了一些更改,因为时间是恒定的,30s会自动跳闸(这般会自动跳跃),所以我们采用了用电流的大小(光照的强度)来测试被试的暗适应。
最后所得的结果是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
五、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试的视敏度随亮度的增加而升高,在到达一定的亮度,则趋于稳定。
六、参考文献:
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北京大学心理学丛书)
范安平.主编《心理实验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