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上好专题复习课

如何上好专题复习课

如何上好高三数学专题复习课
高三专题复习,也是第二轮复习。

这个阶段,最紧张的资源是时间,倒计时的日历一天天变薄,学生的练习资料堆一天天变厚,教师日以继夜地教,学生起早贪黑地学,大家都在无涯的题海里作悲壮的搏斗,而心里却似乎越来越没有底。

如何上好专题复习课,我们在一块认真研究、博采众长、精心整理了以下十点意见,望能抛砖引玉。

一、讲课要有目标。

知识目标、方法目标,能力目标要明确。

知识是基础,方法是关键,能力是核心。

必须让课堂教学上升到能力培养的高度。

事实上,每一个题目的解决无不渗透着数学思想的内涵,只是有意无意而已。

讲课时要有意识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分析,要特别对各种题型的做题规律、方法不断总结,逐步提高做各种题型的能力。

我们在下面做了一个调查:学生考试失分,非知识性错误就占80%左右,有的同学漠视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将他们简单的归结为粗心大意。

这是很严重的错误想法,他们的错误都有其必然性。

事实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实践能力等一些能力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发挥。

因此,明确教学目标,渗透科学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

二、选题要适宜,有针对性。

千万不要以为“高考以能力立意”,就是要去钻难题、偏题、怪题。

这里的能力是指:思维能力,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分析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探究性的实验动手能力,理解运用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的应变理解能力,其重点是概念的观点形成和规律的认识过程,它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基础的题目和事实之中。

不是钻牛角尖能钻出来的能力。

三、要实事求是,重在落实。

我们常听到有些教师非常气愤地说:与某试题相类似的题目我已讲过多遍,你们怎么还是不会。

其中除了学生的原因外,与我们的复习方法有什么关系,应该思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三数学复习成败的关键在落实,教师在学生身上落实了多少,学生就考出多少。

因此,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定好位。

要了解班情,要吃透学生。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落实,我们组做法是这样的:在办公室设立一个版面,版面上有以下几点内容:(1)明示本周的教学任务。

具体到事,明确到人。

(2)聚集本周集体备课的内容。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等。

(3)汇总学生易错知识点。

全组动员,把每个人发现的易错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记录到一个错题本上,然后制成单页,用来矫正反馈。

这个措施可以了解大纲、明确任务、直击高考。

四、分析问题要有高度。

要站在系统的高度用联系的观点把握知识。

主动将有关知识进
行必要的拆分、加工重组,找出某个知识点会在一系列题目中出现,某种方法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上转变。

注意知识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同时做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八方联系、浑然一体。

这样学生的眼前不在是茫茫无垠的戈壁沙漠而是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一片汪洋。

五、板书要非常规范。

俗语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学生因书写不规范而扣分这是常有的事。

所以大家务必将解题过程写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这样不但给学生展示了规范的解题过程,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感受到了数学的严谨性。

六、促使学生的学习模式要转型。

上课引导学生记重点笔记,下课让学生找题训练,凡不懂之处不要等着老师去讲,要主动找同学讨论弄清楚,或请教老师。

让学生由“做题型”的劳动变为“研究型”的学习。

七、课堂上要突出一个“新”字。

专题复习时,由于题目难度大,知识重复多。

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具有新意。

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

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便具有相当的难度,它却象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又象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那迭起的悬念、丛生的疑窦正是它的诱人之处。

“山重水覆”的困惑被“柳暗花明”的喜悦取代之后,学生又怎能不赞叹自己智能的威力?
八、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心理调节。

专题课难度大,题量多,可能给学生带来很多心理困扰。

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以平常心对待高考,提高学生面对高考的心理抗压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