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说明(适用于DB42/T559-2013)
1.工程概况
1.1.建筑物特性:□住宅□宿舍□住宅式公寓□幼儿园□托儿所1.2建设地点:
1.3气候分区:
1.2建筑面积:地上平方米、地下平方米
1.2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1.3建筑主朝向:(含偏角度)
1.4结构体系:
1.5 外表面积:
1.6 体型系数:
2设计依据及引用标准
2.1通用标准及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5
《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2/559-201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外墙内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T261-2011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2选用标准及图集
《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10J121
《外墙内保温建筑构造》11J122
《建筑节能构造用料做法》13ZJ002
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规范、标准、规定
1
3计算方法及计算验证
3.1 计算方法:
□完全符合规定性指标
3.2 使用节能计算软件验证
□采用经论证PKPM《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
□采用经论证斯维尔《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
□采用经论证天正《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
□采用其他经论证的《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分析软件》验证
4围护结构热工设计指标
2
3
各热桥部位保温措施(根据具体设计表述相关说明)7 7.1屋面构件热桥部位太阳能集热器与采暖空调设备等金属构架的混凝土支座的保温断热7.1.1
构造详
屋面变形缝墙体的外侧面和顶面,排烟道、排气道、太阳能热水系统7.1.2
管道井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填塞深度应不小于,屋面变形缝内应填塞密度≤40-60kg/m3的岩棉板7.1.3 屋面梁或板底标高处。
混凝土柱(装饰构架、花架、太阳能集热器支架等)的的保温断热构7.1.3造详
女儿墙(包括墙体、抗震构造柱及压顶梁板)部位:7.1.41女儿墙的内、外侧面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2 伸出女儿墙的构架柱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外墙和楼面热桥部位7.2门窗套(包括外窗水平遮阳板和窗侧垂直遮阳板)及窗台保温断热7.2.1
构造详
7.2.2 凸出外墙面的壁柱及装饰线条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7.2.3挑檐、外天沟(檐沟)的屋面梁外侧面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7.2.4固定式外遮阳板,空调器搁板雨篷板等的保温断热构造详
的墙体变形缝内应粘填深度不小于墙厚的密度≤150mm宽不大于7.2.550mm150mm的墙体变形缝缝口处应胶粘不小于的岩棉板;缝宽大于
40-60kg/m3缝口的外、内墙面金属盖板内,应分别胶粘厚度不小厚的岩棉板并压弯成弧形,4
于60mm的密度≤40-60kg/m3的岩棉板。
7.2.6楼面变形缝缝内应满填密度≤40-60kg/m3的岩棉板,变形缝楼板面或顶棚面应铺设与楼面保温做法相同的保温板。
7.3内保温系统的以下热桥部位
7.3.1与外墙交接的钢筋混凝土内墙、混凝土梁的保温具体构造详
7.3.2与外墙交接的楼板板底顶棚及屋面板底顶棚的保温具体构造详
7.3.3内保温外墙的内门窗套及窗台、凸出内墙面的壁柱的保温具体构造详
页151第145页—:提示可参考13ZJ002
8保温系统防火设计(应根据具体设计表述相关说明,以下为示例)
8.1外墙外保温
8.1.1本工程为建筑高度大于27米但不大于100米的住宅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B1级保温材料,在保温系统中每层设置(提示:燃烧性能为A级)水平防火隔离带,水平防火隔离带的高度为 mm(。
300mm)提示:不应小于8.1.2 外墙外保温系统采用(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应为不燃材料)提示:防护层将保温材料完全覆盖。
防护层首层厚度为 mm,其它层为 mm。
(提示:当采用B1、B2级的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首层不应小于15mm,其它层不应小于5mm)
8.1.3 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装饰层之间的空腔,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防火封材料封堵。
8.2外墙内保温
8.2.1外墙内保温系统采用(在其表面设置防护层。
应为不燃材料)提示:防护层首层厚度为 mm。
(的保温材料时)B1提示:当采用
8.3 屋面外保温
5
8.3.1 屋面板为 mm后钢筋混凝土板,耐火极限为 h。
8.3.2 屋面采用 mm厚不燃材料作为防护层。
当采用B1(提示:、)10mmB2级保温材料时,防护层厚度不应小于8.3.3 屋面和外墙之间设置宽度为 mm (的)宽度不小于500mm提示:作为防火隔离带进行分隔。
(提示:当屋面和外墙外保温系统(提示:需为不燃材料)级保温材料时)、B2均采用B1
9 可再生能源利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垃圾分类与利用系统
施工过程控制10凡进场材料必须抽样复检,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10.1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及现行行业JGJ14410.2 保温系统应严格执行标准。
,应分步验收及GB5041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0.3 严格执行备案。
应遵守並执行在施工期间政府新发布的新规范、新规程、及新标准。
10.4
6
附:各热桥部位可按如下方法处理:
一、出屋面构件热桥部位应按下列规定做保温断热处理:
1 太阳能集热器与采暖空调设备等金属构架,应通过混凝土支座与屋面结构连接。
混凝土支座及屋面检修孔的周边侧面和顶面,屋面变形缝墙体的外侧面和顶面,排烟道、排气道、太阳能热水系统管道井(不包括楼梯间和电梯机房内的管道井)的周边外侧面,应采用屋面主体部位相同的保温层(含保温板及其保护面层,不含找坡层)或热阻值相当的其它保温层包裹(其中:排烟道、排气道、管道井周边外侧面的保温层应包裹至盖板底面)。
2 混凝土柱(装饰构架、花架、太阳能集热器支架等)的周边外侧面,应采用屋面主体部位相同的保温层(含保温板及其保护面层,不含找坡层)或热阻值相当的其它保温层包裹至不小于2.0m高度处(自屋面板板面算起)。
4 女儿墙(包括墙体、抗震构造柱及压顶梁板)部位:
1)女儿墙的内、外侧面应设置与外墙外保温或内保温系统相同的保温层或热阻值相当的其它保温层(包括女儿墙中的出水口、溢水口等洞口周边),采用内保温系统做法的外墙,女儿墙外侧面也应设置外保温,且保温层应自屋面梁的底面标高处做起(包括门窗套上口)。
2)混凝土女儿墙、高度(自屋面板结构檐口标高至顶面的尺寸)小于1.10m的页岩砖和煤灰砖墙女儿墙、高度小于1.3m的灰砂砖女儿墙,其顶面也应设置与外墙相同的保温层或热阻值相当的其它保温层(也可设置在压顶梁板底面)。
3)采用热桥部位外保温与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自保温做法的复合外墙,其女儿墙各部位的保温层应设置与热桥部位相同的保温层或热阻值相当的其它保温层。
4)当有构架柱从女儿墙上伸出时,女儿墙的内、外侧面和顶面均应按上述1)~3)项要求设置保温层(其中,顶面保温层应置于压顶梁板顶面),且保温层应沿柱周边侧面延伸至不小于2.0m的高度处(自屋面板板面算起,宜延伸至柱顶面)。
二、外墙和楼面热桥部位应按以下规定做保温断热处理:
1 外保温外墙的外门窗套(包括外窗水平遮阳板和窗侧垂直遮阳板)及窗台、凸出外墙面的壁柱及装饰线条、挑檐、外天沟(檐沟)的屋面梁外侧面,内保温7
外墙的内门窗套及窗台、凸出内墙面的壁柱,应采用与同朝向外墙相同的外(内)保温层或热阻值相当的其它保温层包裹。
2 楼面变形缝缝内应满填阻燃型低密度(不大于15kg/m3)EPS板,变形缝楼板面或顶棚面应铺设与楼面保温做法相同的保温板。
3与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计算相吻合的外墙其它热桥部位(如檐口、天沟及檐沟梁板,固定式外遮阳板,空调器搁板雨篷板等),应采用与同朝向外墙相同的保温层或热阻值相当的其它保温层包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