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
引发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
据《今日美国》3月20日报道,美国一份最新政 府报告显示,儿童自闭症患病比例可能远远高 于之前的预期。报告发现,每50名学龄儿童中 就有1名患有自闭症,即每辆满载的校车上就有 1名自闭症学生。并且,男孩患病率是女孩的4 倍。该比例远远高于2012年另一家政府机构公 布的1:88. 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球有3500万 儿童孤独症,且以每年10%~14%的速度递增。 而中国现在也已有180万自闭症患儿。对于这种 疾病,人类目前所知甚少,更无有效的治疗方 法。人们只好把这样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 他们仿佛都经过上天的选择一样,一个个都异 常的纯洁、漂亮。可是,他们却对这个世界上 的一切缺乏应有的反应,就像天上的星星,一 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孤独症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 疾病。
(20%的自闭症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 的。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染色体脆弱症。)
1.2、感染与免疫因素
•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 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 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 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 • 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 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
1.5、其他
• 新陈代谢疾病: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 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传递的功能, 而造成自闭症。
2.1、临床表现
• 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 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 为方式。
具体表现为:
社会交往障碍 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 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 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 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 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 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 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 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 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 往的兴趣和行为。 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 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 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 系和结婚。
•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 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 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 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 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 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 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 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 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 其他症状 • 约3/4该症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约1/3-1/4患儿合并癫痫。部分患 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 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被称为“白痴学者”。
孤独症
•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 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 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DSM-IV-TR》将PDD分为5种: 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 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 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 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 为常见。
儿童孤独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 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①行为训练和心理教育 ②感觉统合疗法(听觉、视觉、触 觉等) ③家庭治疗 ④其他治疗 音乐疗法 食疗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
自闭症:海豚疗法
• 海豚作为一种具有高等思维能力的动物,能和孩子进行心 灵沟通。海豚能发出2000赫至100000赫的多种波长的超声 波,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研究表明海豚音能对自闭症、 脑瘫、唐氏综合征等患者神经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刺激作用。 美国佛罗里达海豚研究中心主任认为,海豚发出的独特的 高频率的声音在治疗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它能使儿童 有一种放松感。据了解,人类无法听到海豚回声定位所发 出的超声波,徐光兴说,自闭症的孩子却能听到海豚发出 的声音。
英自闭症画家凭借惊人记忆手绘纽 约全景(组图)
3.1 诊断与治疗
• 孤独症治疗原则: • ①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② 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患 儿本人、儿童保健医生、患儿父母及老师、心理医生和社 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 • ③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 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 • ④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根据患儿病情因 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 ⑤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 病; • ⑥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 1、疾病病因 • 遗传因素 • 感染与免疫因素 • 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 器质性因素 • 其他 • 2、临床表现 • 社会交往障碍 • 交流障碍 •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 其他症状 • 3、诊断与治疗
1.1、遗传因素
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目前已知的相关染色体有7q、 22q13、2q37、18q、Xp。 某些性染色体异常也会出现孤独症的表现。如47、XYY以及45、X/46、XY嵌 合体等。 较常见的表现出孤独症症状的染色体病有4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 性硬化症、15q双倍体和苯丙酮尿症。 近年来新报道的孤独症候选基因有clock,PRKCBl、CNTN4,CNTCAP2、 immune 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 JARDlC、Pax6。另外,在汉族孤独症患者中,NRP2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
• 全球最著名的白痴学者是美国盐湖 城的一位名叫金 • 皮克( Kim Peek ) 的自闭症患者。他在历史、文学、 地理、体育、音乐等15个不同领域, 都有着超凡的天赋。据报道,皮克 有过目不忘本领。他甚至能将一本 电话号码簿上的名字和电话号码一 字不差地记住。直到如今,皮克几 乎能一字不漏地背诵9000本书的内 容,不过,皮克在其他方面却显得 相当“低能”,不能料理自己的生 活,连穿衣服这类简单的日常工作 都不能做。皮克的故事给了好莱坞 导演灵感,1988年奥斯卡获奖电影 《雨人》( Rainman )就是以他为 原型拍摄的。因此,白痴学者又被 人们俗称为“雨人”。
1.4、器质性因素
• 本症患儿有围产期损伤者较正常少年为多,包括 早产、难产、窒息、伤产等。出生后患过脑膜炎、 脑炎、脑外伤者,本病发生率高。近年来通过核 磁共振研究发现,本症患儿第四脑室扩大,小脑 蚓部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 英国科学家通过研究 人类脑部疾病的样品, 发现人脑中一种“突 出后致密区”(psd) 的神经组织含有1461 中蛋白,该组织病变 会导致痴呆等130多 种脑部疾病。最新研 究有望为科学家治疗 脑部疾病指明新的方 向,也有利于科学家 研究人脑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 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加。 • 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12.5 d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 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 • 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 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 代也表现出孤独症的行为学特征。
• 交流障碍
• 1.非言语交流障碍 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 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 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 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 2.言语交流障碍 包括: • 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 • 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 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 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 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 重音等也存在异常; • 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 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 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 “自闭症孩子不是异类,他们只是生活在世界上的另外一 群人。他们在另外一个宇宙里是孤独的,我们不妨做一个 友善的'外星人',试着用诚意敲敲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