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船舶的重量性能与容积性能 一、概述1. 船舶货运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海上货运流程:受载、配载、装船、途中管理、卸载、交付 2)海上货运要求:安全、优质、快速、经济 2. 本课程教学安排与要求。
1)知识理念 2)学习方法及要求 二、船体基础知识 1. 船舶主尺度1)主尺度的内容、种类及用途 内容:长、宽、深、吃水种类及用途:型尺度、登记尺度、最大尺度 2)型尺度的定义2. 船用坐标系、船舶基准(剖)面◆ 船舶基准面:中线面:过船宽中央的纵向垂直平面。
中站面:过船长中点的横向垂直平面。
基平面:过船长中点,龙骨板上缘且平行于设计水线面的平面。
◆ 船体基准剖面:中纵剖面:中线面上船体剖面。
中横剖面:中站面上船体剖面。
设计水线面:过设计吃水且平行于基平面的平面上船体剖面。
三、船舶浮性 1. 船舶平衡条件重力与浮力平衡: 9.819.81W V g ρ⨯=⨯⨯=⨯∆2.重心G :Gravity(X g ,Y g ,Z g )i ig iP X X LC GP ∑⋅==∑…… Longitudinal Center of Gravityi i g i P Y Y TC GP ∑⋅==∑………… Transverse Center of Gravity()i i g iP Z Z VC G K G P ∑⋅==∑…… Vertical Center of Gravity浮心B :Buoyancy (X b ,Y b ,Z b ),船舶排水体积形心,其位置可从资料中查取。
常用:浮心纵向坐标B X 、垂向坐标()B Z K B 3. 船舶浮态:四种(取决于重心与浮心的位置关系)理论推导计算时常取正浮状态,实际航行时一般要求适度尾倾。
四、船舶重量性能1. 排水量∆:船舶所排开水的重量。
V W ρ∆=⨯=(总重量)空船排水量L ∆(Light ship displacement):即空船重量,由资料查得,定值。
L D W∆=∆+2. 总载重量D W (Deadweight):船舶在某一水线下装载的所有重量。
DW Q G C =∑+∑+式中:Q ∑:船舶载货量。
G ∑:航次储备量。
指船上船员、行李、备品重量1G 和油水重量2G 之和。
C:船舶常数(Constant)。
营运后的空船重量与新出厂时的空船重量的差值。
变量,某一时间段内(如具体航次)取为定值。
总载重量用途:统计船舶的重量拥有量。
如:我国8000吨远洋货船,8000吨是指设计状态下的 总载重量 3. 具体航次最大装货量:净载重量N D W (Net Deadweight) max N D W D W G C =-∑-maxD W :最大总载重量(最大装载量),由多种因素决定。
五、容积性能 1. 船舶总舱容 Vch1)散装舱容(Grain Capacity)2)包装舱容(Bale Capacity):一般为散装舱容的90%~95% 3)液货舱舱容(Liquid Capacity)2. 舱容系数(Coefficient of load):每一净载重量所占有的货舱容积。
3(/)ch V m t N D Wμ∑=理解为:船舶能为每吨货物提供的体积。
μ较大,该船该航次适合装较轻货物; μ较小,该船该航次适合装较重货物。
3. 船舶登记吨位:registered tonnage根据船舶吨位丈量公约或《法定规则》丈量确定的船舶容积。
1)总吨位(Gross tonnage):GT ,总容积总吨位用途:统计船舶的容量拥有量;分级依据;收费标准等。
如:甲类一等:无限航区、3000总吨及以上船舶。
2)净吨位(Net tonnage):NT ,有效容积 净吨位用途:港口费用或税金的基准。
3)运河吨位(Canal tonnage):CT 4. 总吨位和总载重量的关系第二节 船舶吃水 一、概述1. 水面与船底之间沿铅垂线的距离。
正浮时:水线面与基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此时船舶吃水处处相等。
实际吃水=型吃水+平板龙骨厚度2. 吃水意义:船舶排水量大小的直观标志。
1)航行安全性:如最大吃水限制,干舷要求等: 2)航海性能:水下形状,阻力,浮心位置等: 3)船舶浮态:各处吃水3. 水尺标志(六处)1)公制:阿拉伯数字,字高和间距均为10 cm 2)英制:罗马数字,字高和间距均为6 in例:水线位于水尺标志“VIII ”字体高度一半处,则该处的吃水为8英尺3英寸。
二、基本概念1. 首吃水:首垂线上的吃水,水尺标志读出的吃水需进行修正。
尾吃水:尾垂线上的吃水,水尺标志读出的吃水需进行修正。
舯吃水:型长中点处的吃水,水尺标志直接读出。
2. 平均吃水:同等排水量条件下,对应于船舶正浮时的吃水。
船舶小倾角范围内,是指漂心处的吃水。
漂心F :Floatation (X f ,Y f ,Z f )水线面的几何中心,常用漂心纵向坐标X f 。
其位置可从船舶资料中查取。
三、平均吃水的计算 1. 正浮 2. 仅有横倾: 2P Sm d d d +=3. 仅有纵倾:2f F Am BPx t d d d L ⋅+=+4. 既有横倾又有纵倾: 6Fp Fs M p M s Ap Asf m BPd d d d d d x t d L +++++⋅=+5. 有横倾纵倾和纵向变形 68F M Af m B Px t d d dd L ⋅++=+式中:,,F M A d d d :船舶首、舯和尾部左右平均吃水(m)。
四、吃水修正计算 1. 少量载荷增减每厘米吃水吨数TPC :平均吃水变化1厘米时,船舶排水量的变化值(t/cm)。
0.01wTPC A ρ=⨯⨯T P C 可从船舶资料中查取。
当船舶有少量载荷P 变化时,其平均吃水的变化量δd 为:100P d T P Cδ=⋅式中:P :改变的载荷重量(t),加载时取“+”,减载时取“-”。
2. 舷外水密度变化1)舷外水密度由1ρ变化到2ρ,设排水量不变:21()100S S d TPCρρδρρ∆=-⋅式中:S ρ:标准海水密度,31.025/S g cm ρ=T P C :31.025/S g cm ρ=水域中的值。
2)近似计算2211d d ρρ⋅=⋅3. 淡水水尺超额量FWA船舶由标准海水水域31.025/S g cm ρ=驶入标准淡水水域31.000/g cm ρ=时,平均吃水的增加量。
1.0251.025()0.025()100 1.0001.0251004000FW A d m TPC TPCTPCδ∆∆∆==-=⨯=⋅例:某轮装货后将相应载重线上缘没入水中28cm ,泊位舷外水密度ρ=1.003t/m3FWA=0.34m ,则该轮 。
A .已经超载B .船舶不适航 C.没有超载 D .不能确定解:将上述数据代入公式可得δd =22×0.34/25=30cm ,即本船在该半淡水港可将载重线上缘没入水中30厘米,而实际上该船只将载重线上缘没入水中28cm ,所以该船没有超载,选C 。
五、作业(一)1. 船舶在甲港装载后,首吃水为8.30m ,尾吃水为8.50m ,排水量△=10200 t ,TPC=20.0t/cm ,然后驶往乙港(ρ=1.000),航行途中消耗油水200 t ,问:船舶由海上进入乙港时的平均吃水为 m 。
8.425 m2. 某轮某航次△=18000t,TPC=25.0t/cm,计划由标准海水港装货后,驶往一半淡水港(ρ=1.010),抵达目的港的平均吃水限制为8.0m ,预计途中消耗油水200t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问出发时的平均吃水为 m 。
7.97 m3.为保持某轮在密度为1.008的水域中与在标准海水中的吃水不变,需卸下货物322t ,则该轮在标准海水中的排水量为 t 。
19414.7 t第三节船舶静水力资料一、概述实际工作中,由于船舶装载状态的变化等,需经常计算和校核船舶的浮性、稳性等各种航海性能。
为减少计算量,方便实际应用,船舶设计部门根据船舶型线图预先加以计算(计算机)并汇集成资料,这就是船舶静水力资料。
它包括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参数表和载重表尺。
二、静水力曲线图1. 静止、正浮、标准海水2. 船舶平均型吃水3. 浮性和稳性要素1)浮性曲线:7~8条 (1)船壳系数k :=MV k V实际排水体积型排水体积一般取1.003~1.007。
大船较小,小船较大;吃水大较小,吃水小较大。
例:某轮的船壳系数K=1.006,在某一吃水时其总排水体积V=12500m3,则其水下外板及附体的排水体积为 75 m3。
(2)浮心距舯距离X b 和漂心距舯距离X f :查取时以船舯为坐标原点,舯前取“+”,舯后取“-”。
2)稳性曲线:3条 3)船型系数曲线:4条 三、静水力参数表将静水力曲线图转化为数值表格的形式,查取方便、准确,常需内插。
四、载重表尺以平均实际吃水为引数。
五、小结六、船舶在纵倾状态下排水体积和浮心位置的计算 1. 邦戎曲线1)某一站号处的横剖面自船底到最高一层连续甲板(即上甲板)在不同吃水下的横剖面面积,如图(a);2id S A y dz =⋅⎰2)以吃水为纵坐标,横剖面面积S A 为横坐标,作出曲线如图(b); 3)将各站处的横剖面都进行如上计算,得邦戎曲线图。
4)作出具体状态下的水线W 1L 1 ,用积分法或近似计算求出排水体积和浮心坐标。
2. 费尔索夫图谱第四节载重线标志一、干舷和储备浮力1. 干舷:船中处从干舷甲板边缘上表面(甲板线上缘)向下量至有关水线的垂直距离。
=-+F D dδ式中:δ:干舷甲板边缘的厚度。
2. 储备浮力:满载水线以上水密部分的体积所能产生的浮力。
1)储备浮力用来保证船舶在水面的漂浮能力,是确保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指标,对稳性和抗沉性等有很大的影响。
2)储备浮力通常以夏季满载排水量的百分数来表示,其大小根据船舶类型、航行区域以及载运货物的种类而定。
内河船的储备浮力约为其夏季满载排水量的10%~15%,海船约为25%~40%(有资料为20%~50%),军舰的储备浮力往往在100%以上。
海面上风浪冬季比夏季大,要求冬季有较大的储备浮力。
二、载重线标志1. 以《国际载重线公约》和我国《法定规则》规定的最小干舷作为依据,堪绘在船中两舷,表明该船在不同航区、不同季节中航行时所允许的最大吃水线,以此规定船舶安全航行的最大吃水和所需的最小储备浮力。
2. 若《公约》和《法定规则》规定的最小干舷不一致,应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最小干舷。
3. 国际航行非木材船的载重线标志(右舷)甲板线1)组成:载重线圈及横线各载重线颜色:与船壳颜色明显区分。
2)各载重线方向、缩写、位置关系和间距海水载重线间距:148S d ,淡水载重线与海水载重线间距:()40S cm T P C ∆⋅W N A 仅堪绘于船长不超过100m 的船舶,而且比W 载重线低5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