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
1、对乡土小说的认识
“乡土小说”被认为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它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潘训、许杰、许钦文、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王任叔、黎锦明等。

对这一流派的认识和评析是从鲁迅开始的,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ž小说二集ž导
言》中,分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以后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

2、乡土小说兴起的原因: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文学现实主义已经不能再满足于主观性很高的“问题小说”,它必须在作家们所熟悉的生活题材上扎根,而当时青年作家比较熟悉又比较扎实的生活题材,是乡土题材。

这种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决定了乡土写实小说必然会趁时运而崛起。

鲁迅小说的示范与影响。

许多理论家的倡导。

3、乡土小说的主要特征:
作家们都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的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作家们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了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在批判的描绘故乡的愚昧习俗、麻木的人性和凄凉人生时,作家们仍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使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4、乡土小说的贡献:
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知识青年的狭小范围,第一次提供了中国农村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题材宽广、真实而多彩的生活画面,成为了解当时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状况的最宝贵的形象史料,具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影响和吸引了一大批新作家将关注的目光转向农村和农民,从而使新文学和社会生活联系得更为密切,也更贴近现实土壤。

自觉地开拓了风俗民情这个前所未有的小说审美领域,促进了新文学民族风格的形成,其中的圆熟之作具有意境美。

最大限度地打破了全知叙述角度,作家隐退,让画面和细节直接在读者面前显现,语言的个性化程度和地方色彩也都大大增强。

三、浪漫抒情小说
1、创造社的成立及其文学主张
2、浪漫抒情小说的兴起及其特征
“自叙传”抒情小说又叫“自我小说”。

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但作者并不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和以深刻的思想教育读者,而是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去打动读者。

在中国现代小说领域中,将“表现自我”的主观抒情倾向推至极端的,是创造社的作家郁达夫。

浪漫抒情小说兴起的原因:
①要求个性解放而又遭到社会压抑的年轻人,不能自禁地交要通过文学来表达其内心的激情。

②浪漫主义等西方文学思潮和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浪漫抒情小说的特点:
①以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

②侧重表现情绪、感受、心境。

③抒情性和散文化倾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