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出台背景2要点解读“禁止”(1)适用范围P4(2)销售禁止性行为P5(3)交易禁止性行为P8(4)结构化产品P10(5)证券类产品P12(6)资金池产品P15(7)投资顾问P16(8)投资范围P17(9)其他规定P18 3结语出台背景2014年9月“资产管理业务座谈会”(郑州会议)时任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讲话,提出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的重要性,要牢牢守住八条底线:一,不得有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老鼠仓等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二,不得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三,不得开展资金池业务;四,不得利用资管产品进行商业贿赂;五,资管产品的杠杆率不得超过十倍;六,不得投资于高污染、高能耗等国家禁止投资的行业;七,不得对业务人员、管理团队实施当期激励;八,不得不适当地宣传、销售产品,误导欺诈客户。
2015年3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2015年3月版)实施日期:2015年3月24日至2016年7月18日现已废止2015年8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2015年底讨论版)2015年下半年“股灾”后监管开始收紧配资并清理不规范私募产品,于2015年8月修改了《八条底线》并进行了小范围的内部意见征询。
2016年5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落实资产管理业务“八条底线”禁止行为细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修订背景:受前期股票市场异常波动影响,《细则》关于杠杆倍数的要求需要加以调整,违法从事证券期货业务活动以及违规聘请投资顾问等新的情况需要纳入规范。
同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增长较快,为避免监管套利,也需将其纳入统一自律管理范围。
2016年7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2016年7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规定》,《规定》内容与2016年5月征求意见的《八条底线》大部分保持一致,对个别内容根据反馈意见作出调整,《规定》于2016年7月18日起正式施行。
(1)适用范围《规定》第二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适用主体:7+2类机构①证券公司;②证券子公司;③基金公司;④基金子公司;⑤期货公司;⑥期货子公司;⑦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⑧销售机构(第三条);⑨投资顾问(第五条)·私募基金管理人按管理基金主要类别分为: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其他投资基金管理人·适用产品:新老划断2016年7月18日前存续的产品,不符合《规定》有关要求的,合同到期前不得新增净申购规模,不得提高杠杆倍数,合同到期后予以清盘,不得续期2016年7月18后成立的产品,应当适用《规定》·排除适用: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不适用《规定》(2)销售禁止性行为《规定》第三条第三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相关销售机构不得违规销售资产管理计划,不得存在不适当宣传、误导欺诈投资者以及任何方式向投资者承诺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等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一)资产管理合同及销售材料中包含保本保收益内涵的表述,如零风险、收益有保障、本金无忧等;(二)资产管理计划名称中含有“保本”字样;(三)与投资者私下签订回购协议或者承诺函等文件,直接或间接承诺保本保收益;(四)向投资者口头或者通过短信、微信等各种方式承诺保本保收益;(五)向非合格投资者销售资产管理计划,明知投资者实质不符合合格投资者标准,仍予以销售确认,或者通过拆分转让资产管理计划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提供短期借贷等方式,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注意:销售机构(主要指代销机构)也需遵守本条“内涵”:实质大于形式计划份额可以拆分转让,但应同时满足:①转让人、受让人皆为合格投资者②转让后转让人、受让人持有的份额都不少于100万(转让人可为0)③转让后计划委托人不超过200人(2)销售禁止性行为《规定》第三条(六)单一资产管理计划投资者人数超过200人,或者同一资产管理人为单一融资项目设立多个资产管理计划,变相突破投资者人数限制;·5月份《征求意见稿》表述为:“投资标的完全相同”《规定》表述为:“单一融资项目”·对“单一融资项目”的理解:①针对融资项目而非融资主体,可以和同一主体就不同融资项目合作多支资管计划;②是否仅限于“融资类”项目,“投资类”项目不适用?从案例看最好谨慎对待;③契约式基金或合伙式基金投资资管计划是否需要穿透计算人数?目前看,按照《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备案的产品,可以视为合格投资者不穿透。
但不排除后期调整规定或以实质重于形式的标准监督,规避监管套利。
(七)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工种传播媒体,讲座、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布告、传单、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载体,向不特定对象宣传具体产品,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销售机构通过设置特定对象确定程序的官网、客户端等互联网媒介向已注册特定对象进行宣传推介的除外;上海证监局2016年1月6日案例通报:A证券公司于2015年7月15日同时成立2只集合资管产品,投资者人数分别为123人、90人,2只产品均投向同一只基金子公司一对多专户,最终投资某并购基金。
2只产品成立时间、投资标的相同,产品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参与的投资者人数合计超过200人,具有私募产品公募化倾向。
证券公司进行资管产品结构设计时,不应通过“名为多个产品、实为同一标的”的方式滥用《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三条豁免条款,规避证监会的有关要求,变相突破200人限制。
(八)销售资产管理计划时,未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资产管理计划交易结构、当事各方的权利义务条款、收益分配内容、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服务、关联交易情况等信息;(九)资产管理计划完成备案手续前参与股票公开或非公开发行;(十)向投资者宣传资产管理计划预期收益率;投资说明书、推介材料至少要包含该5项内容第三方机构包括:代销机构、投资顾问等·不区分是否结构化产品,资产管理计划一律不得宣传预期收益率;·该条表述存在不同理解,都在摸索试探,等待官方进一步解释。
暂时做法:将“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等字样调整为“业绩比较基准”、“投资收益”,回避监管本意所禁止的“可能让投资者理解为保本保收益”情形;·注意:需要在合同中约定清楚,超出“业绩比较基准”的部分为管理人的业绩报酬,避免投资者产生错误预期。
实践中也有机构使用“收益计提基准”、“最高收益率”等表述。
(十一)夸大或者片面宣传产品,夸大或者片面宣传资产管理计划管理人及其管理的产品、投资经理等的过往业绩,未充分揭示产品风险,投资者认购资产管理计划时未签订风险揭示书和资产管理合同。
(2)销售禁止性行为《规定》第三条案例:九泰基金受罚2014年12月8日,九泰基金以三支资管计划名义向中投证券报价参与华东科技非公开发行。
12月10日,上述三支资管计划和另外三支计划备案成立。
后中投证券因询价时提供的计划名单和实际不符,取消九泰基金认购资格。
基金业协会认定九泰基金违反了资产管理计划备案成立前不得开展投资运作的规定,暂停其备案三个月。
(3)交易禁止性行为《规定》第八条第八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从事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得利用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商业贿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一)交易价格严重偏离市场公允价格,损害投资者利益。
不存在市场公允价格的投资标的,能够证明资产管理计划的交易目的、定价依据合理且在资产管理合同中有清晰约定,投资程序合规以及信息披露及时、充分的除外;二级市场产品需要着重注意该条规定严重偏离市场公允价格包括以明显低于或高于市场公允价格进行交易。
但如低价购买资产,未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应可以进行;对于不存在市场公允价格的投资标的的交易,建议在计划合同中提前约定交易目的和定价依据,履行规范投资程序,并及时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
第十四条(七)市场公允价格区分不同交易市场特征,采取不同确定方法,在集中交易市场,可以参考最近成交价确定公允价格;在非集中交易市场,应当在资产管理合同中事先约定公允价格确定方法,并按照约定方式确定公允价格。
(二)以利益输送为目的,与特定对象进行不正当交易,或者在不同的资产管理计划账户之间转移收益或亏损;(3)交易禁止性行为《规定》第八条第八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不得从事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得利用资产管理计划进行商业贿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三)以获取佣金或者其他不当利益为目的,使用资产管理计划资产进行不必要的交易;(四)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以及利用该信息从事或者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的交易活动;(五)利用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的资产为资产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或第三方谋取不正当利益或向相关服务机构支付不合理的费用;(六)违背风险收益相匹配原则,利用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向特定一个或多个劣后级投资者输送利益;(七)侵占、挪用资产管理计划资产。
向服务机构(如投资顾问)支付的费用一定要合理,包括:①服务机构具备相应资质②服务机构真实提供服务③费用符合市场情况或能够有合理解释、依据案例:东海证券受罚2013年3月27日,东海证券设立两只资管计划参与金瑞科技定增。
时任东海证券长沙市韶山北路营业部总经理杜维吾认购了资管计划次级,最终获得了近500%的收益。
认定杜维吾行为涉嫌违法违规,且东海证券对杜维吾上述行为的合法性未能进行谨慎论证,未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对杜维吾疏于管理,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4)结构化产品《规定》第四条第四条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设立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不得违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原则,不得存在以下情形:(一)直接或间接对优先级份额认购者提供保本保收益安排,包括但不限于在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合同中约定计提优先级份额收益、提前终止罚息、劣后级或第三方机构差额补足优先级收益、计提风险保证金补足优先级收益等;(二)未对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劣后级份额认购者的身份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充分适当的尽职调查;(三)未在资产管理合同中充分披露和揭示结构化设计及相应风险情况、收益分配情况、风控措施等信息;①对优先级本金和收益都不得保证②第三方差额补足也不可以③劣后只能以出资为限提供风险补偿④“强制平仓”、“劣后补仓”是否禁止?从效果上看,也是对优先级份额至少提供了本金安全保证,但是,平仓安排未违背劣后级以出资为限承担风险的要求,补仓的资金用于计划继续运作也非直接贴补给优先级,目前看似乎可以,有待进一步观察案例:四川信托因对劣后尽职调查不到位受罚四川银监局川银监罚字[2015]30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四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为:“未对结构化信托的劣后受益人是否为利益相关人进行审核作出制度规定,尽职调查对劣后受益人资格审查不到位,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