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
过激活三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即神经内分泌、补体、 和血液凝固系统,从而启动了免疫介导的急性溶血 性反应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导致三个危险后果,即 休克、DIC、和急性肾衰竭。
18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机制
神经内分泌系统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因子XII,转而作用于激肽系 统以产生缓激肽,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扩张小 动脉,从而导致低血压
即时反应 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 生的反应
迟发反应 指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
5
输血反应的分类
按主要症状和体症可分为 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 应、肺水肿、 枸橼酸盐中毒、空气栓塞、含铁 血黄素沉着症等
6
输血反应类型
即时性免疫性输血反应
溶血反应(有明显症状) 红细胞血型不合
10
免疫反应
输血风险
输血传染病
红细 白细胞 血小 血浆
胞
板
急迟发 肺 G PP荨抗
性发热 部 V TT麻 I
溶 性 浸 H PR疹 g
血溶 润 D
A
反血
严
Hale Waihona Puke 应反重应休
克
乙丙艾 H C 其 肝肝滋 T M它
病L V V I Ⅰ
11
输血反应的相对发生频率
▪ 非常普遍 •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 荨麻疹 • 丙型肝炎 •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输血反应
1
一般来说,输注血液或血液成分是纠正血液缺乏 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 良的效果,有些副作用是可以预防的,而另一些则 预防不了,因此,医务人员应该了解输血的危险性, 并与可能的疗效比较,权衡其利弊。 输血工作是技术性、科学性、责任性极强的专业工 作,提高输血疗效,保障输血安全必须掌握输血治 疗技术、输血反应知识,包括识别输血反应类别、 类型、机理和预防、诊断治疗的能力,掌握配合性 输血的检查技术
迟发性免疫性输血反应
溶血
对红细胞抗原的回忆性抗体
输血后紫癜症 血小板抗体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植入有功能的淋巴细胞
同种(异体)免疫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或血浆蛋白的抗原抗体反应
9
输血反应类型
迟发性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多次输血(100次以上) 艾滋病、肝炎、梅毒 巨细胞病毒感染、血 多次输血(100次以上) 栓性静脉炎、疟疾等 相应的微生物传播
13
输血反应死亡主要原因分析
血型不合导致严重溶血性反应 责任事故: 标本弄错、发错血液 (护士、血库)
手术室或病床忙乱中输错血缺乏正确 的输血前检查方法 技术事故: ABO血型鉴定错误(不作正反定型) 交叉配合试验欠全面(只作盐水法)
14
输血反应死亡主要原因分析
对输血反应缺乏认识,处理不及时 (临床医生、护士、血库)
红细胞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变成珠蛋白、 血红素,珠蛋白在需要时贮存起来。血红蛋白刚释 放出来时可与亲血色蛋白结合而送至肝脏内,太多 时也送至肾脏。铁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白蛋白,也 可与血红素结合起作用,两者均送至肝脏,变为胆 红素。
23
血管外溶血的演变
吞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将其分解为血红蛋白, 后者释放出铁,一部分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与葡 醛酸结合,送至肠内变成尿胆素原,经粪排出;一 部分吸收入肾脏,经尿排出。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的原因
免疫性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大多数是因ABO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在血管内
被受血者的抗A或抗B破坏所致
非免疫性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少见,包括低渗液体输注、冰冻或过热破坏红细 胞等
27
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是由于存在针对红细胞的特异性血型抗体所致的 红细胞破坏。抗体可以是受血者血清中天然存在的 (天然免疫),或是由于以往输血、妊娠等免疫产 生的(获得性免疫),也可以是由于输入血液转移 的(被动免疫)
19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机制
补体系统 抗原抗体复合物同时活化补体系统,当补体完全
活化到C9时,就发生血管内溶血,游离的血红蛋白进 入血浆内;非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中,补 体活化不完全,只到C3为止,这种包被有C3的红细胞 为吞噬细胞所移除,故不发生血管内溶血
20
21
22
血管内溶血的演变
2
输血反应定义
输血反应
病
人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意外反应,即
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副作用或并发症。通常指
输血的不良反应。
3
输血反应的分类
输血反应按发病机理可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
是指由血液的抗体-抗原
免疫性输血反应
不相容性引起的输血反应
通常
4
输血反应的分类
输血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可分为即时反应和迟发反应
▪ 略为普遍
• 循环负荷过度 • 迟发性溶血反应 • 乙型肝炎(现少见)
或蛋白质抗原的同种免疫作
用
12
输血反应的相对发生频率
▪ 罕见 • 血管内溶血(ABO) • 血管外溶血(其它血型) • CMV传染 • 疟疾传染 • 输注红细胞的物理性损伤 • 输血后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非常罕见 • 过敏反应 • 非心源性肺反应 •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细菌污染
血库建设差 – 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检查方法不规范 – 仪器设备简陋
15
输血反应各论
16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
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引起的一系列反 应,可以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 血性输血反应两类
17
(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的机制 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
24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机制
凝血系统 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因子XII的活化或不配合红
细胞基质的作用,可以激活凝血系统,在体内发生 凝血连锁反应,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引起 (1)微血管系统内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因子V和因子VII消耗 (3)纤溶系统活化 (4)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产生 (5)无法控制的出血
25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机制
全身低血压、肾血管收缩和DIC的综合作用造成肾 缺血,从而引起肾衰竭。
临床上,急性肾衰竭表现分3种程度: (1)暂时功能性尿闭 常见于输入少量不配合血后发生 (2)急性肾小管坏死所致急性肾衰竭
常见输入200-300ml不配合血后发生 (3)双侧肾皮质坏死
不可逆性病变,患者往往死亡 26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血小板、白细胞抗体
过敏反应
IgA抗体
荨麻疹 非心源性肺水肿
血浆蛋白抗体 白细胞抗体或补体激活
7
输血反应类型
即时性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高热(伴有休克)
细菌感染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容量负荷过度
溶血
物理性破坏
空气栓塞
枸掾酸钠中毒
输大量ACD血
钾中毒、血液酸化、
输大量陈旧血
高血氨、出血倾向
8
输血反应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