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技术的巨大作用一、教学对象分析:高一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但一般都是零碎而非系统的,感性而非理性的,而且往往并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
让学生发现人类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繁荣和异彩,激发了投身技术创新行列,实现人生价值的热情,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1、知识目标:①让学生掌握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②让学生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③让学生理解技术的发展史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关注技术的新发展,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的意识。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技术的定义、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理解技术对社会自然环境伦理道德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难点:对技术史上的某一事件进行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如活动“展示与交流”中对火药技术的讨论);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学生比较熟识的案例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典型案例及图片的搜集,课件制作。
六、教学过程:由于这一堂课是通用技术课的第一堂课,因此上课时不必讲解技术的概念,而是应让学生对技术开始产生兴趣,从而对以后的课程更认真更努力地去学习。
一、技术概念的讲解:【教材讲述】技术的来源:1、最早远古时代人类为获得衣食的主要途径(石刀、石斧、骨针);2、14000年前技术变革人类学会了栽种大麦、小麦等农作物,学会了驯养动物,制作陶器;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推动了各国技术的进步和工业发展;4、第二次技术革命中发明出来了电机和电动机、电灯、变压器和远距离输电、无线电技术以及内燃机等;再进入信息时代的技术革命。
【教师阐述】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与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由此可见,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与愿望,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任务讨论】让学生从自身的发展进行讨论,举出一些你所熟悉的技术发明的例子。
试分析这些发明产生的原因。
【师】哪位同学谈谈一下自己从小到大所穿的衣服在面料款式上有何变化,自己吃的东西从数量到质量上有何变化?电脑、电视等等。
【生】回答//【师】技术的定义是什么?【生】回答【师】总结: 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这里的“大自然”即包括大自然(即不依赖人或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也包括已经打上技术烙印的人工自然(如现有的建筑、农业等),对它们实施改造以便于更有效地进行利用、控制、改变或创造。
其它技术定义(技术就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愿望,以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技能和技巧等的总和。
)二、技术与科学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师】在现代汉语中,很少有两个名词像“科学”与“技术”那样相随相伴、相互联系。
比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水平”等等词语,【讨论】科学和技术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讲述】技术与科学两者的区别:(1) 科学与技术的含义不同。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科学内容包括科学事实(概念)、科学原理。
科学方法和科学观念。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规律的事实、原理、方法和观念的知识体系以及创建这个知识体系的社会活动。
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或科学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材料、设备、工艺流程、协议等。
技术是一种变革世界的能力。
(2) 科学与技术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发现规律,提出理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
技术的任务是发明或开发出新的方法、手段、措施或途径,用于改造世界。
(3) 验证方式不同。
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4) 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不同。
科学成果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 此类成果一般不有商业性;而技术成果一般则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5) 科学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技术离开了实践, 就无法体现其价值。
结论:科学与技术之间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拓展:技术与其他学科有何关系?技术不仅与科学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当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就十分密切。
技术常常涉及工具、材料、技能、工艺、程序等, 而艺术则涉及人类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修养等。
艺术能触发智慧的火花, 激发技术创造的想像力, 而技术进步也会带来艺术创作方式的改变。
//三、技术的发展历通过阅读教材由学生进行简答;四、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目的:加深对技术发展历程的了解,以及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任务][讨论]针对典型的技术案例进行分析,该项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全班分成两个组,一组提出一项技术,并说出它的正面,另一组说出它的反面,每组提三项技术)讨论展示:实物电池师:电池的使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同时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呢?生:正:电池可以随时随地为人类带来光明和动力。
反:任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一粒钮扣电池就能污染6×105L水。
演示:农药技术图师:农药技术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同时又给大自然带来什么负面影响呢?生:正:农药技术的出现,可以保护农作物或促进农作物的茁壮成长。
反:污染环境,或长期吃了喷农药过多的农作物,如:白菜,瓜果之类将有害于人的身体健康。
演示:电技术图生:正:电技术的出现随时随地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动力。
反:不能正当、合理地利用电,将威胁到人们生命的安全。
网络技术正:方便人们工作、学习、交流沟通。
反:有人利用网络从事犯罪活动,如非法截取信息、窃取各种情报、复制与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犯罪活动。
2、汽车技术正:方便人们的出行。
反:汽车排放的尾汽、噪音污染环境。
3、B超技术正:可以发现人体内部是否有疾病反:进行胎儿性别鉴别。
(改变了人口男女人数的自然平衡,出现重男轻女的风气)4、克隆技术正:克隆人体器官,用于器官的移植。
反:可给人们带来灾难,破坏社会的伦理道德。
5、核能技术正:用于发电反:原子弹毁灭于人类预案:农药、炸药、电、网络技术、克隆技术、B超技术。
总结: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 技术也不例外。
两面性既然作为技术的一个性质,那他就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也就是说,它不是个别的和偶然的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它,认识它,想办法去克服它,减轻它的危害。
这也是我们学习“技术两面性”的根本目的。
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技术为什么会具有两面性?(提问)学生回答:技术的两面性是由于人为造成的。
五、举出一些非人为造成的技术的负面影响教师:那技术的负面影响仅仅是由于人们实用技术造成的吗?请同学们看以下几个案例:[案例一]1978年5月19日下午,成千上万的美国人,突然发现自己的传呼机和移动电话既发布出信号,也收不到信号,打开电视机,也是一片雪花。
不少人感到害怕: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要爆发了吗?是外星人对地球发动进攻了吗?人们一片混乱。
后来证实,这些都不是,那以上现象是什么造成的呢?原来是美国泛美通信卫星公司的一颗低轨道卫星——银河4号,偏离了正常的方位,无法向他所覆盖的区域传送信息,致使2700万人处于与信息隔绝的状态。
教师分析:卫星在太空飞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流星、太空垃圾、太阳的高温等都会损伤卫星的数据和仪器,因此,卫星在太空中出现故障是在所难免的。
至于说故障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在哪一个卫星上?这可能是偶然的,但故障的出现则是必然的。
这可以说是技术系统的工作环境的“不可控星”决定了技术负面影响的必然性。
我们再来看看飞机事故。
[案例二]据统计,飞机的事故率,比其他交通工具小得多,但空难事件还是有的(当然,这里并不是说9、11事件),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分析:因为,飞机是有上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复杂的系统,由于这些零部件的性能总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系统的协调工作,因而出向故障也就必然了。
——这是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决定的。
我们再来看看“千年虫”问题。
[案例二]计算机“千年虫”问题,是由于计算机问世初期,采用二位数而不是四位数表示年份可以节省存储空间带来的。
但是当日期从1999年12月31日进入2000年1月1日时,电脑就将2000年判定为1900年。
这么一个疏忽,就让人们付出了1000亿美元的代价。
这可以归结为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滞后性)的原因。
以上事例说明,由于技术设备的工作环境、几乎系统的复杂和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技术本身存在脆弱的一面,这是它必然产生技术负面效应的内因。
当然,技术的负面效应也有的是人为的,比如:核战争的威胁、网上色情泛滥、“黑客”的攻击等等,但这是技术负面效应的外因。
进行技术的两面性辩论:……总结:技术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 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
没有实用价值的技术,就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但是,如果实用性被发展到不恰当的地步, 甚至于不考虑技术对环境、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盲目地追求功利性, 这就违背了技术的本义, 走向了它的反面。
所以,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但是,必然有一面是主导的,这一面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性。
一个有用的技术项目或产品,只要它存在价值,仅管它还存在某种危机和隐患,我们仍然要使用它,这就是我们对待两面性的正确态度。
相信人类的理智和智慧,定能找到解决技术两面性问题的办法,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四、课堂小结:总结技术的概念、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能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生(总结):技术具有两面性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技术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