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复习要点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复习要点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复习有规可循益阳市大通湖区一中刘艳球我们在高考语文迎考复习时,一般分“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辅导”等几大板块,在这些板块中,一般人认为最枯燥无味、心中最没底的是“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的复习,师生们曾经这样慨叹:“老师教之无味,学生学之无方,考试考完无底,只留哀叹一片。

”其实,基础知识的复习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难,它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纵观近年高考语文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统读字、方言字和生僻字的读音。

该考点重点考查的是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使用频率较高而又容易误读的字。

1.形近字误读。

有很多字字形相近,读音却不相同。

如06年湖北卷“湍、瑞、喘、揣、惴”字形相近,容易误读。

2.音近字误读。

有些字读音相近,只是声调不同,经常造成误读。

如06年湖南卷中的“参与(yŭ)”应为“参与(yù)”等。

3.多音字误读。

汉语中的许多多音字,往往“音随义转”,一有疏忽,就易误读。

如“拾级而上”的“拾”(shé)误读作“shí”.4.习惯性误读。

有些汉字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误读习惯,如09年全国卷Ⅰ中的“.梵文(fán)”应为“.梵文(fàn)”等。

字音的识记重在积累、辨析,复习时要注意音、形、义结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1.多音字可以音义结合。

多音字的读音往往与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所以,记忆多音字时,可以结合意义记忆。

应关注词义的区别(如“靡”表浪费时读mí,表倒下时读mĭ)、词性的不同(如“幢”作量词时读zhuàng,作形容词时读chuáng)、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如“血”在口语中读xiě,在书面语中读xuè)等。

2.形声字可以辨析声旁。

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许多汉字的读音与它声旁的读音不尽相同,所以要谨防因为形声字的声旁读错字音的情况。

如魑魅读chīmèi不读lí wèi.3.注意矫正方言。

由于我市考生受方言土语的干扰,有些字音容易误读其声母或韵母,如:贿赂(huìlù)读成(huìluò),刽(guì)子手读成刽(kuài)子手,复习时要十分关注这个方面。

再者语音题只要求认读,不要求拼写。

材料多取自教材基本篇目或课外读本。

备考时要重视积累,平时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建立自己易读错的词语表,在复习过程中对读错的字要随时发现随时记录,并分析自己读错的原因,然后再经常抽一些时间去读一读这些词语。

做题时一般用排除干扰项法,未见过的词往往是正确的。

二、识记现代常用汉字的字形字形考查对象主要是使用频率高且错误率高的词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常字”(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特别是其中的“常混字”(因音近、形近、义近或音义相近而相混淆致误的常见常用字)应高度重视。

1.读音相同或相近致误。

一些音同音近字往往成为命题人考查字形的焦点。

如09年安徽卷“波滔起伏”应为“波涛起伏”。

09年天津卷“坐阵”中的“阵”应为“镇”,意思是“亲自在某个地方镇守”。

2.字形相似而致误。

因为形似,所以往往为命题人的设伏点所迷惑。

如09年天津卷“振辐”中的“辐”应为“幅”,意思是“幅度”。

3.意思相近而致误。

因为意义比较接近,所以这类字判别起来难度很大。

如2005年湖北卷的“船仓”中的“仓”应为“舱”。

4.望文生义而致误。

一些词语,尤其是成语中的字,如果不了解其来源和意义,或把词语中的固定字随意变更,就会导致字形错误,如07年北京卷“祸福予共”应为“祸福与共”;“一言即出”应为“一言既出”。

字形复习要明确考查范围、学会归类辨析,特别注意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然后再对比理解,加强记忆。

复习时,注意下面几个方面:1.明确范围,把握重点。

高考字形题涉及的范围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复习时重点积累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同时关注难读难写字、生活中容易出错的字等。

2.注重积累,学会辨析。

字形题的复习重在平时的积累,读书时要查字典,对形近字要注意辨析,从词义上分析字形特点。

3.归类辨析,记同音字。

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但形、义不同的汉字。

特别是音同形异字、音同形近字、音同义近字等要学会记录,归类复习。

4.对比理解,记形近字。

有些汉字形状相似,差别很小,而意义却有很大不同,这类字在字形辨析题中的权重很大,注意对比记忆。

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考查对象主要是实词的选用、虚词的使用和成语(包括熟语)的正确运用等。

1、近义词的使用:词语适用的对象,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词义的感情色彩等。

2、虚词的使用:词语在肯否句中的使用;看词语所处的位置,如复句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用在主语的后面,反之,关联词用在主语的前面;看关联词的固定搭配;看词语的语法特点;看词语表达的意义;看句子之间的关系。

3、成语的使用:成语习惯用法。

4、其它熟语。

惯用语:如挖墙角、一锅端;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歇后语: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对词语的复习重点应是成语(包括熟语)的运用,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要理解大意,明白区别点和关键字。

如“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一字之差词义有别。

2、注重平时的积累。

从语文教材中、从课外阅读中、从测试题中(不仅仅是成语题中看到的)、从听广播、看电视、电影等媒体上积累。

平时常翻书看看,看一看成语词典,也可以摘抄一些。

3、积累是要抓住重点:①容易引起误解的一些成语。

如“弹冠相庆”容易理解为褒义词,其实是个贬义词。

②用法比较特殊的成语。

如09年湖南卷“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中“一挥而就”在这里属于用错对象。

因为“一挥而就”是形容才思敏捷,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

③别人或报刊文章在运用成语时出现错误的、自己在运用及在练习中做错的成语要归类整理,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如:目无全牛、首当其冲、空穴来风等人们在运用这些成语经常出现错误。

4、了解成语误用类型。

如感情色彩误用、形容对象错位、语法语意上搭配不当、成语的义项上用错、望文生义而错、成语运用不得体、成语意与语境意错位、成语与语境不协和。

四、辨析并修改病句病句考查主要有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前四种属于结构性语病,后两种属于语义性语病。

对语病考点的复习重点应抓住以下内容:1、用词方面的错误,包括用错实词(词与词的界限不明确、误用单音词、生造词语、选错同义词、词性误用等)、用错成语、代词选用不当、用错介词(滥用介词或介词结构、用错了介词、有介词但是缺少介词的宾语、有介词的宾语但是缺少介词等)、连词使用不当(选错连词、缺少连词等等),这一方面同前部分正确使用词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2、造句方面的毛病,包括成分残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修饰成分残缺、虚词残缺等)、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两面搭配不当等)、语序不当(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连用的动词语序不当,其中对单句来说主要是词序不当、对复句来说除了分句词序不当外,主要还有句序不当)、结构混乱(主要是句式杂糅,包括主动句与被动句套用、分合不当等),这是同句子结构的把握最密切的一类病句。

3、语意表达效果方面的毛病,包括重复赘余(主语、谓语、宾语、附加成分赘余等)、表意不明(一个是歧义包括词语多义、断句不当、指代不明当原因造成的歧义,另一个是生造词语令人费解等)等,这往往与修辞、语言规范、清晰、连贯、得体有关系。

4、逻辑错误,包括概念使用不恰当(用错了概念、暗中更换概念、大小概念并列使用等)、判断不合理(自相矛盾、一面与两面意思不协调、否定不当、判断当中前后的概念不能配合、主客倒置、强加因果等)、推理不正确等,这主要是从逻辑学来分析“病因”。

5、要明确高考病句题以下特点:一是语言材料时代气息浓厚,语料新鲜活泼,贴近现实生活,应留意生活中,电视、报纸上出现的一些病句;二是综合性,有时和标点等结合起来考。

所以我们在做这类题时要善于总结归纳。

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特点。

如句中的并列成分、正反词、介词等,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最后还要有适当的解题方法。

答题时常用方法有:通过语感进行检测,可很容易地审查出杂糅、赘余、语序不当等语病;主干压缩法(即划分主谓宾法),此法可很容易地解决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问题;同类比较法,感觉拗口而查不出病因时,可举几个相类似的句子或短语进行类比,从而找出病源。

五、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要明确用法,重在应用,对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的情况要特别关注。

有:顿号、逗号、分号使用层次出现错误,句末点号与引号的位置关系错误,内、外括号中标点符号错误,冒号错用,引号与书名号混用以及破折号与括号混用等。

标点符号的考查,在《考纲》中有明确的要求,但多数试卷中没有专门设题考查,是否进行专项训练,我们可根据《考试说明》来确定。

即使没有专门设题考查,对标点的复习也要予以重视,要明确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和意义。

因为写作中明确要求“标点正确”。

平时阅读都要注意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写作中,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注意书写的规范。

如果一篇文章的标点符号一塌糊涂,不仅影响内容的表达,还直接影响作文评卷的得分。

六、语言表达连贯该考点要求语言表达正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近年高考中,这一考点设题考查的试卷多放在主观表达题中考查。

但09年湖南卷是将连贯与对联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并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

对这一考点的复习重点应抓住连贯的基本要求,一是陈述对象的一致,二是前后内容的照应,三是结构形式的一致。

复习中,要了解这些基本要求,加强训练。

连贯的实质,是“言之有序”,阅读中,要关注语段内的连贯有序问题,写作中,也要注意这一点。

连贯题有衔接题,也有排序题,解答时,衔接的问题,要分析所给语境语段与所列选项语句的特点,进行排选;排序题,要先从打乱了语序句中找出第一句,这是关键的一步,找出这一句的方法,首先要辨别所给语句是记叙性的,还是议论性的,或是说明性的;再看它们是围绕一个什么话题或中心来写的,还可看有没有标志性词语;解决了这些问题,最后才排序。

复习中,要掌握这些基本的方法。

做题中,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呼应自然。

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

通过对以上复习要点的归纳,我们明白:只有抓住要点,坚定信念,坚强意志,“依法”复习,必能走出困境,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长足的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