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2.1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
1.杨女士的这个诉讼有什么意义?
①杨女士的诉讼使自己的得到相应的 赔偿,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改进了民用航空业的服务,提升了 航空的良好形象。
2.这个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增强权利意识,寻求法律援助,依 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在实际生活中,积极维护自身合法 权益,不仅利己,而且有利于促进我 国法制完善和社会进步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 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注意:权利和义务是等价有偿 Nhomakorabea对等互利的。
判断:
• (1)师生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 • (2)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合伙组织都可以成为民事关系的主体。 ( ) √ • (3)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 √ • (4)税务机关向企业征税属于民法调整 的关系。( × )
答案:如果老李拒绝偿还 8 000 元欠款,小王将不能要回这笔钱。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 求。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法院不再支持其要求保护权利的主张。
总结提升: 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1.具备法律依据,学法,懂法 2.人们的实际行动,自觉运用法律来协调和解决 生活中的冲突。 3.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 益。 4.在实现自己权利,向他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 中,要注意民法对诉讼时效法规定。民法通则规 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 间是2年。
案例分析
P18页 小春爸爸能不能要回这5000元钱? 诉讼时效
本案的难点是如何确立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即是否从2012 年5月1日起算?如果是,则到2014年9月就已经超过两年的诉 讼时效期间了。 根据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是从当事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 利受到损害时算起,那么,上述借款的时间显然并不是起算点, 因为借款之日并不是债权受到损害之日。真正的起算点应当是 还款日。 但由于本案未写明还款日期,故应当以债权人要求还款的 日期为准,因而,本案债权并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典例提升
2012 年 2 月 1 日 ,小王借给老李 8 000 元钱 ,约定 1 年后还款。后来因 为老李失业,生活拮据,小王便没有在还款期限内向老李提出还款要求。 2015 年 3 月 ,小王结婚急需用钱,便向老李索要欠款,老李以生活困难为由拒 绝还款。 小王还能要回借给老李的 8 000 元钱吗? 诉讼时效
[解析]本案中买卖关系的法律构成要素: ①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张某和李某
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双方买卖的标的(物),彩电 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张某和李某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案例分析: 张某今年21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2500元 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 7 月份, 张某欲花 600 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 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 祸死亡。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 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1.分析本案中买卖关系的法律构成要素。 2.张某向李某购买彩电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时起,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力。( ) A.刚成立 B.筹资 C.合法成立 D.成立一年后 解析: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力。 答案:C
例3 4.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 ①甲买彩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 ②甲向乙借 100 元钱而形 成的债务关系 ③甲男与乙女的婚姻关系 ④甲赠与其 18 岁侄女乙一台 电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民法调整的是民事法律关系,是在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①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不属于民法调整的范 围 ,排除含①的选项,选 D 项。 答案:D
(一)民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
1.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民事法律关系必须具备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又称为民事主体,是指参与 的条件。任何民事法律关系都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 民事法律关系之中,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包括自然人,也可包括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如合伙)。 素构成。只要民事法律关系的任何一要素发生变化,具体 的民事法律关系就会随之变更。 (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 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核心 公民的民事能力和法人、其他社 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有:物、行 会组织的民事能力是否相同? 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和权利。
案例分析: 张某今年21岁,在本镇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2500元 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里租了一间房。 7 月份, 张某欲花 600 元钱从李某处买一台旧彩电,此事遭到了其父 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 祸死亡。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 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彩电。 1.分析本案中买卖关系的法律构成要素。 2.张某向李某购买彩电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
3.航空公司违反了义务应该承担 什么责任?
(三)违反义务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2.违反义务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1)我国法律保护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和财产权,要求人们尊重他人 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为了切实保障民事权利,法律对于侵权行为和违约 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 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 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这些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 可以合并适用。
(二)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 1.民事权利的实现(如何?) • ①具备法律依据——完善立法。 • ②人们的实际行动——民事主体具备良好的法律 意识(学法,懂法),利用法律自觉积极地维护 自己的民事权利 • ③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使社会健康协调的发展 • 2.积极维权的意义 • 民事主体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不仅利己,而且 促进法治的完备,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答案】 B
例25.小明在放学路上被王伟家的狗咬伤。王伟承担的责任方式应该是(
)
A.返还财产 B.消除危害 C.赔偿损失 D.停止损害 解析:小明已被王伟家的狗咬伤,故 B、D 两项不符合题意;A 项适用于侵犯 财产的行为;王伟应赔偿小明医药费,应选 C 项。 答案:C
例3 4 .法人和其他组织,自
•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 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 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 范的总称。 民法体现了对人从“摇篮到坟 墓”关怀!与我们息息相关!
•阅读教材第14页的探究材料 •问:请你从道德和法律两个层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道德层面看: “拾金不昧”是中华传统美德,应归还失主。 从法律层面看: ①得还: “拾金不昧”是公民的一项义务,须将“不当 得利”归还失主。 ②有获得报酬的权利:失主发布的声明明确报酬,构 成“悬赏广告”已具有法律效力,拾得人归还失物后, 可以要求失主履行承诺,从而获得报酬,所以小林父 母的说法是有法律依据的。 ③可以主张也可以放弃报酬,这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
案例分析
1.杨女士的这个诉讼有什么意义?
①杨女士的诉讼使自己的得到相应的 赔偿,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改进了民用航空业的服务,提升了 航空的良好形象。
2.这个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增强权利意识,寻求法律援助,依 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在实际生活中,积极维护自身合法 权益,不仅利己,而且有利于促进我 国法制完善和社会进步
例1 甲今年11岁.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钢琴演奏家”。
周末经常参加演出,平均月收入超过2000元,某日,一 演出公司打电话给甲请其前去演出,甲表示同意。但到 期却把此事忘了。请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可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甲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甲应承担违约责任 D.甲的监护人应承担违约责任 【解析】 A明显不对,B正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 合同行为是效力待定合同,其法定代理人并未追认,故 不发生效力,所以不产生违约责任C、D不选。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段的产物,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 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法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 志的体现,它所体现法公平正义, 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
2.1 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
民法
• 刑法,是规定什么是犯罪、犯什 么罪、应承担什么样的刑事责任 的法律。即规定何种行为构成了 犯罪、犯罪的种类、形态以及对 犯罪如何处以刑罚的法律规范。
[解析]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积极维护自己积极权
利的同时,必须履行应该承担的义务,违反义务要承担法 律责任。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案例分析 甲年过 30,未婚,暗恋同事乙。一日,甲在乙门外拾 得一本相册,发现正是乙的影集,如获至宝。甲将乙的 照片悬挂于室内欣赏,并利用电脑合成技术,将自己的 照片与乙的照片合成在一起,制作成画册,题名为“爱 的宣言”,向朋友炫耀。 甲有没有侵犯乙的合法权益?如果甲侵权了乙的合 法权益,应该以什么方式承担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解析】甲侵犯了乙的肖像权、名誉权。甲必须立即 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乙 一定的精神损失费。
3.航空公司应该负什么法律责任?
返还款项,赔偿损失
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问题导引
厚此薄彼
2014 年暑假 ,小洋的妈妈计划全家人到北戴河旅游,因此报名参加了当 地某旅行社的旅行团。 但由于小洋的学校进行夏令营活动,小洋的妈妈向旅 行社表示不去了,但被拒绝。之后,该旅行社要求小洋的妈妈支付相关费用, 遭到拒绝后,将小洋的妈妈告上法庭。 从民事法律关系角度讲,权利与义务存在什么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