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体斜拉桥施工监理细则

转体斜拉桥施工监理细则

转体斜拉桥施工监理细则1.转盘及球铰施工监理(1)审核承包人的施工方案,注意要求承包人附基坑支护检算资料并予以复核,注意审核其安全施工部分,还应注意审查球铰安装方法,确认其科学、合理性,铁路部门需要审批的要督促承包人按规定报批,同意后承包人方可施工。

(2)审查承包人报送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其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因转盘为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从原材料选用、用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其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

(3)因本工程转体重量较大,因此钢球铰的加工质量必须达到较高水准。

审查转体钢球铰加工单位资质时,要看其是否满足本工程球铰加工的要求,特别应注意是否有类似的工程业绩,必要时与承包人及业主一起实地考察钢球铰加工单位,保证球铰加工质量(此工作宜尽早进行)。

(4)承台基坑开挖前,对其测量放线工作进行复核,确保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5)施工中注意检查承包人是否按照支护方案进行了基坑支护,坑内施工人员安全作业情况,以确保施工安全。

(6)转盘制作施工监控要点在桥跨径较大,转动体系重心较高的转体施工中,转盘结构一般采用环道与中心支承相结合的双支撑式转盘。

该转盘结构由轴心、中心支承及环形滑道组成。

①轴心一般用钢轴(或用球铰钢棒定位轴),直径视转体时两侧牵引力的差值大小而定,轴心控制转动体系的水平方向位置,其横截面抗剪须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钢轴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轴心按设计蓝图要求大部分固定于下转盘中,上半部分应车光镀铬、外套10mm的四氟管。

四氟管外再套钢管,钢管顶部用钢板封焊。

钢管内壁亦应车光镀铬,钢管下口与中心上支承器钢板焊接。

在外套钢管支承钢板中心上焊连接钢筋,并浇入上转盘混凝土中。

转轴顶端与钢管上盖板底面应留20mm空隙,以保证自由转动。

②中心支承中心支承为钢球铰,承受部分转动体系的重量,必须确保加工精度,与上球铰间应进行润滑处理(例如涂润滑剂),确保转体的顺利。

③环形滑道环形滑道直径一般为转动体系悬臂长度的1/6~1/10。

在下环道混凝土面敷设弧形镀铬钢板或平整度较高的钢板上加一层厚度为3-5mm的不锈钢板,转动时上环道的四氟板或四氟千岛走板与环道接触面滑动,如右图。

下环道平整度为D/5000,3m直尺检查,且平整度应小于1mm。

环道光面必须有较高的光洁度,以保证转体顺利。

(7)检查下转盘钢筋,其数量、型号、长度、位置等均要满足设计要求,同时由测量工程师配合检查球铰定位底座是否按照施工方案预埋,确认无误后方能同意下球铰就位及固定。

(8)模板检查完毕并满足规范要求后,承包人方能浇筑混凝土。

开始浇筑后,注意检查混凝土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试块数量及制作方法是否满足要求,振捣是否到位,尤其要督促施工人员振捣好球铰底座混凝土,确保混凝土密实。

浇注时还应督促承包人多次测量混凝土内部温度,如超出规范要求应采取有效降温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规范要求。

(9)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应督促承包人仔细清理上下球铰表面,并按施工方案进行润滑处理,满足要求后方同意上球铰吊装及就位。

球铰安装完毕后,督促承包人对周边进行防护,确保杂质不进入磨擦面内。

(10)走板施工监控要点①四氟板:在下环道不锈钢板上垫四氟板,上盘环道或上盘撑脚直接压在四氟板板上。

转动时,四氟板与不锈钢板摩阻力小于四氟板与普通钢板或混凝土表面的摩阻力。

②千岛走板:在上盘环道底面或撑脚底面钢板上,均匀密布钻孔(Φ20-25mm),四氟棒在车床上加工成蘑菇状,其上部尺寸与钢板钻孔同直径,下部大于钻孔直径5~10mm,将四氟蘑菇头装入钢板钻孔中,并在四氟蘑菇之间抹入黄油四氟粉即成千岛走板。

③润滑材料施工监控要点为减少摩阻力,转体施工常采用的润滑材料为:黄油、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黄油四氟粉、硅脂等。

聚四氟乙烯千岛走板和黄油四氟粉,摩阻系数应为0.03~0.06范围内,在大跨径、转体重量大的桥梁中为首选材料。

四氟板与不锈钢或镀铬钢板滑动时,启动摩阻系数为0.06~0.07,动摩阻系数可按0.03~0.05考虑。

四氟板与四氟板之间摩阻系数要比四氟板与不锈钢或镀铬钢板摩阻系数大。

(11)检查上转盘钢筋及预应力束(若有),确保按设计图纸安放,尤其要注意检查主塔预埋钢筋及劲性骨架位置正确与否,此项工作应由测量工程师配合进行。

钢筋验收合格后承包人方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监控同下转盘相关内容。

2.塔柱施工监理(1)审核承包人的施工方案,注意要求承包人附支架及模板检算资料并予以复核,并注意审查安全施工相关内容,确认其科学、合理性,铁路部门需要审批的要督促承包人按规定报批,同意后承包人方可施工。

(2)审查承包人报送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其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如施工时采用泵送,则配合比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满足泵送各项要求,确保混凝土质量。

(3)审查斜拉索及索道管生产厂家资质,看其是否满足本工程要求,必要时与承包人及业主一起实地考察生产厂家,保证施工质量(此工作宜尽早进行)。

(4)主塔钢筋安放过程中经常巡视,对照施工图纸检查安放是否正确,尽量避免返工,同时注意检查劲性骨架空间位置,防止其进入上部节段时偏差过大,进而影响钢筋及索道管定位及安放。

进入塔柱斜拉索锚固区后,在每个索道管安放前要对照图纸逐一检查,测量其直径、长度、管壁厚度、锚垫板厚度,确认无误后承包人方能吊装及安放。

索道管安装完毕后,由测量工程师配合检查索道管定位是否准确。

(5)钢筋验收时应检查其数量、型号、长度、位置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尤其应注意检查索道管与主塔钢筋连接情况及预应力管道安放情况,确认无误后方能同意立模。

(6)模板检查时除了测量模内尺寸、检查拼缝情况、固定情况及保护层、直顺度及平整度外,还应由测量工程师配合检查轴线位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7)模板检查完毕并满足规范要求后,承包人方能浇筑混凝土。

开始浇筑后,注意检查混凝土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试块数量及制作方法是否满足要求,振捣是否到位,尤其要督促施工人员振捣好斜拉索下锯齿块的混凝土,确保振捣密实。

(8)在主塔混凝土有关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后,监督承包人按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及张拉力张拉主塔斜拉索锚固区环向预应力束。

(9)张拉完成后,应尽快压浆。

3、主梁及斜拉索张拉施工监理(1)审核承包人的施工方案,注意要求承包人附支架及模板检算资料并予以复核,并注意审查安全施工相关内容,确认其科学、合理性,铁路部门需要审批的要督促承包人按规定报批,同意后承包人方可施工。

(2)审查承包人报送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其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3)主梁支架搭设前,注意检查支架地基情况,如承载能力不足应督促承包人予以加固。

为减少支架及地基变形给主梁带来的不利影响,将督促承包人按规定对支架预压。

支架搭设过程中,监理将经常巡视现场,检查承包人是否按已批准的施工方案搭设(如是否按规定设置剪刀撑、杆件间距是否符合要求等),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承包人整改,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4)主梁在主塔两侧各85m,并且其线型为曲线,因此测量复核时必须慎之又慎。

首先要复核承包人各种计算成果,确认无误后方可用于施工放样。

在现场复核时,也应注意用不同于承包人的测量方法复核,确保万无一失。

在主梁底模安放好后,要检查其各轴线及标高是否正确,确保转体一次到位。

主梁钢筋安放过程中应经常巡视,对照施工图纸检查安放是否正确,尤其应注意及时检查斜拉索锯齿块的钢筋,避免安放好后无法检查。

钢筋验收时应检查其数量、型号、长度、位置等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对预应力管道,要按图纸算出坐标,拉尺测量其位置是否准确,对长束尤其应注意测量其平面位置,避免预应力损失过大,还应检查接头处是否密封牢固,是否按施工需要设置了排气孔。

在临近合龙段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预埋了合龙锁定装置,确保顺利合龙。

索道管监控相关内容同塔柱部分。

(5)模板检查时应测量模内尺寸、轴线情况,检查拼缝情况、固定情况及保护层、直顺度及平整度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6)模板检查完毕并满足规范要求后,承包人方能浇筑混凝土。

开始浇筑后,要按照监控单位的指令,严格控制砼浇筑数量,对称节段的数量应保持一致,以保持梁的对称平衡,注意检查支架有无变形,同时检查混凝土和易性是否满足要求,试块数量及制作方法是否满足要求,振捣是否到位,尤其要督促施工人员振捣好斜拉索下锯齿块的混凝土,确保振捣密实。

如本桥采用飘浮体系,在0#块浇筑完成后,督促承包人按设计要求将其与下横梁临时固结。

支架上主梁浇筑将分节段进行,挂索应在节段浇筑完成且弹性模量及混凝土龄期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以减少砼徐变对预应力的影响。

注意督促承包人及时观测主梁标高,为后续施工积累经验数据。

斜拉索张拉时注意督促承包人按照监控单位的指令张拉,并监督索力测量及节段标高测量。

其间注意检查督促承包人按照设计要求张拉主梁预应力束,张拉及压浆监控参见前面11.2.6就地浇筑连续箱梁施工监理相关内容,确保结构受力满足设计要求。

4、转体施工监理(1)审核承包人的施工方案,确认其科学、合理性,注意其是否编制了各种意外情况预案及安全施工内容,铁路部门需要审批的要督促承包人按规定报批,同意后承包人方可施工。

(2)转前检查:①转盘上各类支撑点是否全部拆除,转体范围内各种障碍物是否全部清除。

②转体前应严格计算梁的对称平衡,如不平衡应采取压重措施。

③按监控单位的要求,相应的传感器、测量装置是否全部埋设。

④转体千斤顶应根据铁路批准的封锁时间选用适合的顶力及速度等,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一次转体就位,千斤顶是否在标定有效期内,是否与油表配套。

是否已按施工方案准确布置。

A、两台连续千斤顶分别水平、平行、对称地布置于转盘两侧,千斤顶的中心线必须与上转盘外圆相切,中心线高度与上转盘预埋钢轴(棒)中心线水平。

B、主控台通过信号与各泵站串联,泵站通过信号线、高压油管与千斤顶相连,另一端穿过带有OVM工具锚的千斤顶并被夹片夹持住。

特制拉锚器通过钢丝绳连接于转盘的钢棒上。

⑤千斤顶反力墩位置是否准确,预埋钢板的位置是否无误,外保险支腿是否安装到位。

⑥上下转盘球面是否涂抹润滑物,将转盘临时固定后,上下转盘四周是否密封。

⑦测量点、测量标志标记是否按要求布置。

⑧锚拉器及钢绞线是否已正确安装。

⑨转体前,承包人要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跨越铁路施工有关事项的交底,并请铁路部门检查指导,确保相关作业满足铁路部门的要求。

另外,还要参加转体前关于转体施工的会议,了解转体施工时须注意的各种问题,并了解要点的具体时间。

(3)转体施工监控:转动分试转和正式运转两个阶段。

①试转拉紧钢绞线,用千斤顶将钢绞线逐根预紧,启动泵站。

用主控台控制两千斤顶同时施力试转,使其正常为止。

②正式运转。

调整泵站油压,根据试运转最大油压调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