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总结精选集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蕴涵着中华人文精神的基因,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是创造性人才所必备的精神底蕴,是优质教育的宝贵资源。
下面给大家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那但是数不胜数,而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春节了。
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期望的佳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构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其中有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吃饺子。
吃饺子之前当然要包饺子啊。
我为了能吃上美味的饺子,便自己动上手。
想吃饺子就要包饺子,这饺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
包饺子之前首先要和面。
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进去。
刚开始水倒少了,揉出来的面拿起来向下掉面渣。
又加了点水之后,面又都粘在我手上。
哎,水总是加的不适宜,光和面就这么难,等到吃上饺子要等到什么时候啊!又加了一点干的面粉,面总算弄好了。
但是一听妈妈说面还要放半个小时,真等的我不耐烦了。
面好了我等不及的冲到面旁边,拿出一小块面学着妈妈以前包饺子的动作把面揉成一个细长条。
结果揉的一节粗一节细的还好揉了好长时刻最后揉好了。
我突然想:既然饺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了下来,饺子就必须很美味,但是肯定有必须的制作难度。
为了吃上美味的饺子发奋!接下来开始把面切成小块,再继续擀皮。
擀皮是最难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
如果皮薄了饺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饺子馅熟了皮没熟。
我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按成了可爱的小柿饼大小,便准备擀皮了。
我一手拿着小饼,一手拿着擀面杖擀饺子皮。
哎,像妈妈那样擀皮好难啊,我实在学不会最后我就像擀大饼一样擀了饺子皮。
虽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还是不错。
该包饺子了,妈妈给我做了我最爱吃的猪肉大葱馅。
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妈妈的旁边学着包饺子。
包出一个饺子之后突然觉得包饺子不是那么困难。
最后包好了开始煮了,我在锅的旁边盼着饺子煮熟。
看着饺子在过的翻腾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鱼在欢乐的游戏。
饺子煮熟了!嘴里吃着饺子心里说不出的开心。
霎时,我觉得我离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近了一步。
1、奋发、立志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有志者事竟成。
但这志唯有以天下百姓,以国家民族为出发点、为归属,才符合传统的民族精神,才能宏大高尚。
奋发立志既要从大处着眼,更要从小处着手,从自我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人生途中不断地砥砺操行,完成大志。
这就要求我们胸怀鸿鹄之志,奋发图强。
2、改革、创新中华民族虽遭受过外族的入侵和列强的蹂躏,但她却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保持自己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大民族。
原因很多,其中与中华民族跟随时代潮流、勇于改革创新的传统美德是分不开的。
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面对北宋中期以来积贫积弱的现状,大胆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与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正统思想是何等的针锋相对。
王安石这种反对守旧,勇于进取的思想及大胆变法、勇往直前的精神,使他大大领先于时代,为后人推崇和尊敬。
中华民族同时又是一个善于不断吸取其他民族、国家先进文化,勇于创新的一个民族。
近代的林则徐从中国反侵略战争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出发,组织翻译成《四洲志》,成为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书籍。
策划海防时也先着手调查西方情况,这对打破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的封闭愚昧状态,为中国人认识世界和学习西方长技,迈出了坚实一步。
直至 ___开创的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民主”和“科学”。
历史告诉我们,要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既离不开生养、哺育我们的这块黄土地,也离不开及时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
这就要求我们锐意进取,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
3、勤俭、廉正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勤俭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导致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古人云:“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表明中华民族对勤俭与奢侈鲜明的善恶态度。
不为金钱或物质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的节操,这就是廉正。
明北京保卫战中的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为人间留下了两种清白,其一是为民族为国家不计个人安危的“清白”之心;其二是平时严于操守,廉正不苟的“清白”之风。
由于北京保卫战有功,他受到赏赐还加官进爵,但都被他坚决推辞,后遭谗陷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
于谦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天也深有启迪。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4、知礼敬长即尊敬长辈。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___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又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
“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
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
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
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
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让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端午节为我校带给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利用学生对过节的兴趣,不仅仅能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好处所在,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构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还灵活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一、端午节的活动我们侧重于“溯”源。
从三个环节展开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1、师生互动墙报。
(在3-4年级开展)透过教室整个的外墙布置,以小报、手工制作、绘画作品等形式反映师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体会与成果。
2、师生互动演出。
(在5-6年级开展主题队会)队会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再现了屈原投江的一段历史文化,师生们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义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所折服,全场深情地吟颂起怀念屈原的诗词。
我们尝试以时装表演和舞蹈的形式向师生展示了端午节的时令食物、物品文化和民间主要活动,在齐心协力擂鼓接龙、赛龙舟的演绎中师生们感悟昂扬向上、齐心协力的中国精神。
3、师生互动活动。
端午节的活动室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单杠,有粽子制作室、时令饰品制作室等,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有的学会了制作粽子、有的会做香袋、有的会编蛋网、有的会做菱角,有的学会一段武术操、有的还明白了与一些节日习俗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从而较好的体现了我们的活动主旨:全员参与,共同体验、各有收获。
二、在实践中,我们欣喜的发现学校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1、校园生活生动起来了。
节庆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仪式和形式、我们还加强了节庆教育后续工作的研究,如建立了家校跟踪联系卡,学校社区活动联系单、反映了学校在教育学生工程中的独具匠心,全方位勾画出孩子天地的纯真、烂漫、生动、富有情趣,每次活动后的照片、班级交流展示等资料,往往又构成了是校园橱窗最美的风景线,让学生为自己的表现喝彩,这一切恰恰构成一团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焕发生命的灵动,令学校生动起来。
而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2、教育资料丰富起来。
教师们对“空洞的说教”的认识深刻了。
就事论事的教育、言而无物的纸上谈兵就是空洞的说教。
节庆教育实践使教师们觉得言之有物,和学生说的话题多了、话题广了,了解学生更生动了,师生间的情义更浓了,和学生交流的基础更扎实了,因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
3、学生参与的意识强了。
学生不仅仅对于节庆活动,倾注很高的热情,而且对于学校其他活动也予以必须的关注。
在学校的许多活动中,都能看到有的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有的设计编排活动方案、有的动手操作……,自然中体现出自信。
4、规范的养成更自觉了。
节庆活动的开展往往牵涉到整个班群众,不强调一些纪律是不行的,在整个的参与过程中,可能还要牵涉到一些学生的个人“牺牲”,学生的群众观念得到了强化,群众的职责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因而也更自觉的履行职责,遵守规范。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传统文化对向进行教育,我们有职责去弘扬,而这个职责,就赋予我们下一代,让我们从传统节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一个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不热闹,反而有点凄凉。
革命先烈们,你们牺牲了多少阿!这几天,我看了电影《《两个小八路》》,他们很勇敢,在无数战争硝烟的洗礼中,留下了那感人的故事。
他们在布满了硝烟的战场上为八路军们通风报信;在充满危险的鬼子的军营,不,是凶残的豺狼的老巢前获得敌情,传递给战士们;在火焰蔓延和子弹飞过的战场上奋不顾身……他们为了革命,和鬼子、当 ___的二鬼子拼搏着。
抗日战争的胜利凝聚了多少他们的血汗!这两个小八路年龄只有十几岁!发出的子弹,是战士们发出的呼喊;手雷中冒出的巨火,是战士们对日军的憎恨;大炮中冒出的巨烟,是战士们内心为革命而奋斗的志向长城。
一个个烈士们倒在了通往胜利的道路上,赢在了革命战场上,他们用血抹亮了自己闪耀的名字,用生命换来了此刻完美的生活,用高声的呼喊换来了解放后和平秀丽的祖国……烈士们,你们在说什么阿!我听见了!你们在说:“为了革命,为了下一代,冲阿!”你们走了,但留下了无数后人的思念,留下了血染红的 ___!“烈士忠魂千秋在,英雄浩气万古存”,烈士们,你们安息吧!我们必须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更加繁荣!做一个礼貌少年,抛开不该想的东西,尊重先烈们。
经常听到有同学说不礼貌词语,还改编先烈们的故事,这怎样行呢做一个好少年,好学生,佩戴好红领巾,干干净净、开开心心迎接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