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梁钢绞线加固施工方案

梁钢绞线加固施工方案

恒隆广场商务办公楼(塔楼二)《梁钢绞线加固施工方案》目录梁钢绞线加固施工方案 (1)第一节工程概况 (1)1.1 编制依据 (1)1.2 工程概述 (1)第二节施工部署 (1)2.1 组织准备 (1)2.2 技术准备 (1)2.3 物资人力准备 (2)2.4 施工现场准备 (2)第三节主要材料采购及质量保证措施 (2)第四节施工部署 (3)第五节结构梁加固施工方案 (3)5.1 材料要求 (3)5.2 施工方法 (5)5.3 质量检验及注意事项 (7)第六节脚手架安拆方案 (7)第七节质量控制 (10)第八节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10)7.1 保证施工安全的主要措施 (10)7.2 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11)7.3 成品保护措施 (11)梁钢绞线加固施工方案第一节工程概况1.1 编制依据《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规程》(JGJ337-2015)《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728-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恒隆广场商务办公楼(塔楼二)MC-AI-002图纸1.2 工程概述本工程梁加固方式主要包括梁钢绞线加固及梁面粘钢加固,主要为钢绞线加固方式。

梁钢绞线加固主要位于L3~L7层,以L5层居多。

第二节施工部署2.1 组织准备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由项目经理任组长,每周在现场召开一次办公会,具体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备、劳动力及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有关问题。

确保工程按业主要求,优质、高速、如期完成。

结构梁加固主要分布于三层至七层,以五层梁居多。

由于二层为中空层,需搭设10m高操作架,其余楼层高度为5.4m,采用双层门式脚手架施工,材料通过B3层卸货区和TC39~41电梯倒运进入相应施工楼层。

2.2 技术准备1、在获得施工图纸及相关施工文件后,及时组织工程部人员进行图纸会审。

2、核实工程所使用材料及设备的品名、规格、质量标准、气象条件、施工方法、施工程序、施工措施及工程质量等,从而达到了解设计图纸意图,领会设计精神,掌握技术标准、设计原则,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

3、对设计图纸中的漏、缺等事宜通过相关渠道及时与设计人员取得联系,完善设计条件,使设计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按期完成工程任务。

4、认真勘察施工现场,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及落实质量、安全的具体措施。

2.3 物资人力准备为满足本工程快速,优质的施工要求,机械设备材料必须按计划投入,完全能满足各工种全面展开施工要求,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应符合现场施工要求。

劳动力投入情况如下: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配备专业技术员一名,施工员两名指导钢绞线加固的施工。

各种工种操作工人如下:剔凿工10人,钢绞线工15人,壮工15人,共计40人。

2.4 施工现场准备1、全面了解加固改造工程的图纸,加固前进行施工现场堪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对加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第三节主要材料采购及质量保证措施公司材料部、项目部材料员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所需要的要求,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及检测体系。

根据工程总进度编制所需材料计划,分轻重缓急,保质保量供应,材料采购、运输、贮存、验收等按公司的规章制度执行。

所有材料均需先定样后订货,样品须符合设计要求,工程所有材料应和业主协商采购,材料样品与进货7天前提供甲方认可,确保备料及时;选择设备先进、技术过硬、重信誉的材料厂家,以确保所进材料的质量,供货时间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提前两天以上到场。

所有材料(结构胶粘剂、钢丝网片、聚合物砂浆原材料等)进场、检验均严格按照《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第4章4.2条钢材、4.4条结构胶粘剂、4.7条聚合物砂浆原材料等条文说明。

项目另设专职材料员1名,负责采购,应坚持“急工地之所急”的原则,尽快采购材料和半成品。

根据施工进度表和实际施工进度计划,制定阶段材料采购计划,提前采购,及时供应制作安装。

钢绞线加固使用材料包括rφ4.5钢绞线以及环氧类聚合物砂浆,钢绞线采用硫、磷含量均不大于0.03%碳素结构钢制丝,抗拉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100Mpa,厂内加工好后运到现场使用;端部拉环、锚板、压环、卡扣、U型卡具等附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检查,无损坏;材料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应提供产品质保书,材料使用前必须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第四节施工部署本工程梁钢绞线加固施工主要分布于三至七层,主要分布于五层。

梁加固施工前先进性大面积梁剔凿处理,在梁剔凿完成后进行梁加固样板施工,再进行大面积梁加固施工。

梁加固样板设置于五层,选择一道主梁,一道次梁作为梁加固样板,严格按照第五节梁加固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过程中做好影像记录,并进行样板会签工作,为后续大范围施工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实例。

具体位置如下:五层梁加固样板位置第五节结构梁加固施工方案5.1 材料要求结构梁加固主要分布于三层至七层,以五层梁居多。

由于二层为中空层,三层部分梁加固需搭设10m高操作架,操作架立杆纵横间距均设置为1500mm,横杆步距1800mm,设横纵向扫地杆,由第一步起,两步三跨设置连墙件,采用墙体植入螺杆连接,设横纵向扫地杆。

其余楼层高度为5.4m,采用双层门式脚手架施工:根据设计要求,采用rφ4.5钢绞线,梁底纵向间距30mm,梁侧纵向间距150mm,横向间距加密区100mm,非加密区200mm。

钢绞线采用硫、磷含量均不大于0.03%碳素结构钢制丝,抗拉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100Mpa。

结构加固专用界面剂乳液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游离甲醛含量应满足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要求。

砂浆采用环氧类聚合物砂浆,等级一级;端部拉环、锚板、压环、卡扣、U型卡具等附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检查,无损坏;材料技术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应提供产品质保书,材料使用前必须经抽样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2 施工方法梁钢绞线加固大样图如下:梁钢绞线加固示意图梁钢绞线加固节点图1、工艺流程混凝土表面处理→锚板安装→钢绞线网片敷设→清理加固部位基层→涂抹界面剂→分层进行聚合物砂浆抹灰、喷水养护砂浆层。

2、施工要求(1)先用角磨机清除梁表面的尘土、浮浆、污垢、油渍和抹灰层,对梁表面尚剔除其风化、剥落、疏松、起砂、蜂窝、麻面、腐蚀等缺陷至露出骨料新面;对裸露的梁钢筋还应除锈、脱脂并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再用聚合物砂浆将缺陷部位填补完整,填补前若表面处于潮湿状态,应先进行干燥处理。

(2)锚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在梁端头、梁与板相交的翼缘处安装角钢。

角钢安装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现场钻孔,以便穿钢绞线。

(3)钢绞线网片敷设。

根据现场实际尺寸进行网片下料,在网片主线一端安装拉环,另一端锚固螺栓拧紧,人工张拉使钢绞线至绷紧状态后,通过拉环将网片另一边固定。

再沿梁高方向用固定片固定网片。

(4)涂刷界面剂。

钢绞线网片敷设后,先用水冲去梁表面的浮灰,并保持混凝土表面基层潮湿,但不得有明水和油污堆积。

然后按照产品使用说明将乳液与粉料按规定配比在搅拌桶中配置,用毛刷将配好的乳液均匀地涂刷在基层表面上及网片上。

乳液要随配随用,2~3小时内用完。

(5)分层进行聚合物砂浆压抹。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配比进行砂浆的配置,采用小型搅拌机进行搅拌。

搅拌3~5分钟至均匀,倒入灰桶中进行抹灰施工。

趁界面处理未干将聚合物砂浆压抹于基层之上,一次施工厚度不宜超过15mm,根据现场情况调整分层施工间隔时间,总厚度控制在35mm。

必须控制砂的含水率小于0.5%。

拌制好的聚合物砂浆要在60分钟内用完。

(6)湿润养护。

抹灰完成面指触干燥即应喷雾或覆膜养护、潮湿养护3天后进行自然养护。

5.3 质量检验及注意事项1、基层处理是保证加固质量的关键工序之一,只有严格对梁面进行处理,才能保证接触面有效传力,保证新老构件共同工作。

2、网片尺寸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其幅宽视加固构件尺寸确定.最大幅宽不超过l米,搭接长度要满足设计要求。

3、张拉环安装于钢绞线端部后应仔细检查,如有松动或脱落必须更换;钢丝绳网片的固定与张紧工序中需严格按照工序质量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作业,不得出现漏销、悬垂现象。

4、网片安装完后应仔细检查,端头处、转角处是否按要求安装锚固网片、锚固长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5、网片安装过程中应保证网片与构件之间有4~5mm的间隙;钢绞线网片一定要达到预紧状态,保证加固后构件与基层的共同工作能力。

6、严格按配合比配制界面剂及聚合物砂浆,界面剂在钢绞线完成,聚合物砂浆配比成型后涂刷,在涂刷界面剂后的1小时内分层涂抹聚合物砂浆。

7、严格控制聚合物砂浆的涂抹厚度一定要达到25mm,提高加固后构件的耐久性、耐火性,保证与基层的共同工作能力。

8、水泥和砂浆应具有合格的检测报告,水泥应在保质期内使用,且不得有受潮、结块等不良现象。

9、依据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的检验标准留置试块,要求28天抗压强度大于25Mpa。

10、依据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2.3条对钢绞线安装全数检查,采用手压检查绷紧程度;用夹钳检查锚固件有无松动,确保其安装符合规范质量要求。

第六节脚手架安拆方案1、立杆搭设要求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他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两个相邻立杆接头不得在同步同跨内,且高度方向至少错开80cm。

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立杆顶部需要高出作业面至少1.5米。

2、横杆搭设要求大横杆设于小横杆上,立杆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杆连接扣紧,横杆采用6米钢管搭设,接头采用对接扣件扣紧,也可采用搭接,内外横杆接头错开设置,不得在同步同跨内,且横杆四周交圈。

大横杆的接头距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向的1/3跨。

大横杆在同一步架内纵向水平高差不得超全长的1/300,局部高差不大于5cm。

如采用搭接,则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作业层应曾加一道防护横杆,距离作业面600mm。

每一立杆与大横杆相交处(主节点)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大横杆上,该杆偏离主节点不大于15cm,小横杆间距与立杆等距,且根据作业层脚手板搭设的需要,在两杆之间等距离设置一根小横杆,间距80c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