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岛绣花机说明书_0

田岛绣花机说明书_0

田岛绣花机说明书篇一:2004年的田岛数字机使用说明田岛数字机使用说明0设定偏移原点3设定回原点1设定回停绣点剪线:按↓↑←→到D组6坐标,1设定剪底面线,3设定剪底线。

空走:按↓↑←→到D组10坐标,选择键切换→设定,‘口’表示空走状态,‘—’表示正常刺绣。

1设定:空走进针到下一个颜色;2设定→右显示器显示输入进针针数→设定键完成。

后退一个色:10坐标状态‘—’下→1设定。

即后退一个色。

读带:按↓↑←→到A组1坐标,按5→设定,开始读USB 花带。

用↓↑或+-键选择所需要的花带名,设定键读带,机器会默认一条内存编号,按设定即可,机器会提示是否更改花带名,不修改按设定键继续读花。

按↓↑←→到A组1坐标。

继续读带,或按恢复键退出。

换码:按↓↑←→到A组1坐标,4(内存花样)--设定,选几号花(同时右显示器会显示花带名和花样基本数据)--设定;方向P—设定;XY100%--设定;1设定。

如果要回刺绣起始状态重复上面一直按-设定键-即可。

换色:按↓↑←→到B组1坐标,口为自动换色,—为手动换色,选择键切换,设定键设定。

3坐(参数)显示1:第一次色序。

设定-设定-选择针杆-设定-+键切换到下一个颜色。

选完后-设定键设定-光标到10坐8设定为自动启动。

选择-设定为手动拉杆启动。

设贴布绣:按↓↑←→到E 组1坐标2设定,输入内存花样编号:8(2345坐P- -8)按1设定,输入转色号的针数(这一点田岛电控麻烦)按设定键-进入修改针位代码,设定-设定-将SP选择成OF设定后退出。

针位代码:JP 跳跃;SP停止码AT剪线OF出框到另外起点。

设置反复刺绣:→到E组1坐标1设定~设定- -X优先-设定-x或y反复次数- -设定- -输入反复距离(选择键切换+-数据)-设定完成。

2坐反复选择:0设定:水平反复;1是左右正反反复;2是上下正反反复;3是180度反复。

删除内存花样:按↓↑←→到A组2坐标,花样名闪动→按花样删除键→选择键→设定。

参数设定:按↓↑←→到E组1坐标4设定2设定,1跳跃针数剪线。

3、单头绣全头开关,ALL全头,数字是单头绣。

9设定9设定是开几个头绣花,912代表1-12个头绣花。

雕孔绣:4设定2设定,9,10项将第一个数设定成‘—’即可。

光标点亮表示该状态运行,1—10显示数字说明状态。

右小显示器提示详细信息说明。

2004年的数字键图↓篇二:田岛绣花软件学习资料Tajima DGML Designer 7.0精要第Ⅰ章基本操作花样设计数字处理包括:①规划花样设计②自动数字化③手动数字化④改进花样设计的刺绣质量⑤修改花样设计⑥检测和输出花样设计一一规规划划花花样样设设计计平衡;②细节定义清楚;③针迹按角度弯曲来与形状匹配;④针迹整齐、光滑和均匀;⑤用正确的填针和轮廓针迹刺绣;⑥形状正确刺变曲率;轮廓有拐角;轮廓从直线变为曲线。

②填针和轮廓输入法切换:按Enter 切换填针和手动,按Spacebar切换填针平针。

迹,输入法A B和C创建有不同特征的带状形的填绣形状,复合填针可用于创建几乎任何填绣的形状,最普遍使用。

①手动针迹:左击数字化单独的针迹,右击创建手动跳针,不能缩放和变换。

②平针:数字化线段,三次绣创建绣,没有不应出现的间隙;⑦文字清楚易读。

较租的线,典型用途是添加边框和单针包边,还应当有下述特征:①可以在机器上有效地绣多用于数字化轮廓及刻划细节。

平针、三次绣出。

②织物在刺绣区不应有皱摺。

③没有松线。

和C对象可相互转换。

数字化时,按Ctrl线段限定数目的单色和定义良好的轮廓图象(如剪贴画)最适合处理。

不要使用复杂、细节很多的和小的形状,或有花纹深浅效果的美工图。

要注意图象的版权。

插入复杂图前,在绘图程序中把复杂图形修干净:如,消除背景图形、大量充实的颜色区域、添加或改进轮廓或封闭间隙。

和刺绣顺序:①形状:最容易刺绣的形状具有不变宽度、光滑的边缘、没有尖拐角和小的、突出的细节。

②花样设计顺序:可以改变以改善刺绣质量,如,使换色减到最小。

细节最后绣。

③针迹类型:决定每个形状的针迹类型。

④花样设计尺寸:最好以大概正确的尺寸扫描图象,用电子方法修改易变形。

二二手手动动数数字字化化1增量限制在15;规则圆弧,右击标注三个点。

在连接曲线(连接到直线或另一条曲线)的地方,单击标注连接点。

针迹长度默认2.0mm,在对象的弯曲处选择较短的,例如较急转变或尖锐转折点减到1 .8mm 来使针迹跟随线段。

增加针迹长度减少平缓曲线的针迹数如直线2.5mm。

为模仿手绣花把三次绣的针迹长度设定为4.0mm(一般默认2.5,急弯1.8或2.0)。

弦高值是要遵循的数字化轮廓线和针迹间的最大距离,超过此值,针迹长度将减少以更好地跟随轮廓线。

弦高超过设定值,针迹也不会减小到低于指定的最小长度。

尽量使用默认值。

③输入方法A:数字化变化宽度和针迹角度的狭窄的带状形。

成对的参考点定义轮廓,连接成对点的线段定义针迹角度。

为得到平滑的旋转填针使用间隔均匀的角度。

有连续输入功能。

在轮廓线变化和要改变针迹角度的任何地方,标注一对参考点。

一对控制点的两个点可以是不同类型。

如果连接两个带状形,省略第一个带状形的最后一针,其出口点将靠近下一个带状形的入口点。

④输入方法B:数字化两边不相同的形状或大的不规则区域,特别是一边比另一边需要更多的参考点。

针迹遍及整个形状均匀地旋转。

创建有旋转针迹的、不对称的、对边是不同形状的带状形。

可以使用除主题花纹填针外的任何填针针迹种类。

可以通过“切割”形状的尖锐端点和使标注的第一参考点和最后参考点离得远些来控制针迹角度。

⑤输入方法C:数字化宽度不变的带状形或边线,专用于数字化较大形状的边框和轮廓及较粗的线段,通常和平包针一起使用。

拐角系数通过改变针迹转弯的距离控制针迹转弯的方式,系数越大,距离越长,转弯针迹越多。

C对象应用智能拐角特别帽状拐角可用整修尖拐角来整修尖点或圆点。

右击可为两边定位(设定不同的偏移)。

⑥复合填针:数字化大的和不规则的形状和复合的有固定针迹角度的填绣形状,大多数形状可以用此工具数字化。

通过数字化复合填针对象内部的边界,可以创建有洞的填绣对象。

也可以使用复合填针对象中已有的边界创建对象。

复合填针对象的轮廓不应当彼此重叠或交叉,边界自己不可重和间距减到最少。

添加重叠行防止在形状内部区段交界处织物伸缩导致间隙的产生。

米针三种基本针迹类型,其它类型是变种。

为对象使用的针迹类型取决于对象的形状、大小和要达到的效果。

?平包针:对每个针迹的长度构成带状形宽度的狭窄带状图形和形状,平包针最适用。

平包针针迹几乎平行,每相隔一针,针迹略倾斜。

三次绣平包针使用较粗绣线模仿手工民间刺绣, 最多1 5奇数次,大于10易断线。

带状形太宽针迹松散不能很好覆盖织物,太窄则密度太大损坏织物。

文字窄的地方用较少的针迹。

自动间距的设置:可改变变化宽度的对象间距使在该宽度处达到最佳密度,为减少针迹密度增加百分数如110%-115%,为增加针迹密度减少百分数如90%-85%。

75%通常质量很高。

①调整针迹设定:长度定义调整间距的增量值,每个长度值之间的距离越小,针迹从松散到稠密的变化就越快;每个长度值必须大于前一个长度值。

间距定义与每个针迹长度对应的间距。

②为不同绣线类型调整间距偏移设定补偿量:A型是平均值绣线,默认0.0 1mm;B型比平均值更粗,要求较大的偏移值如0.03mm减小密度;C型比平均值更细,要求负值如-0.03 mm 减小间距(增加密度);叠,且内部不可有第二个边界(即洞中的洞),D型是很细的绣线,要求更小的负值如-0.06 否则重叠边界将被忽略,在边界定义的最大面积范围内产生针迹。

封闭形状时,封闭与最后参考点同类型参考点的形状,只须按Enter ;封闭不同类型的参考点形状,在第一参考点的mm。

自动分割针迹和自动跳针功能可以控制长平包针针迹。

?他他米针:他他米针针迹由针迹行组成,适于填针大的不规则形状以得到针迹充满的外表。

针迹按行放置,跨过形状向后上方准确地标注最后的参考点,然后按Enter。

和向前进行刺绣,平行或稍微旋转。

每行中的在外部边界上把出入口点相对放置并使针迹角度与其连接线垂直,可把花样设计中的区段2针迹偏移用来除去水平分割线,可以指定每行是如何偏移的以便创建针迹点形成的图案。

针迹密度由各行针迹之间的距离所确定,间距设定值是两个前进行之间的距离。

在他他米针填针中针迹长度有少许改变,以确保在形状的边缘处不会产生短针迹。

返回针迹是他他米针填针中每个偶数行的针迹,有三种类型:①标准返回针迹:适用于针迹密度大的填针,各行大致平行,每个返回针迹行比前进行少许短些。

因为各行长度不同,在形状的边线有较少的短针迹,因此减少了对织物的损坏。

②边框线返?数字化不规则的形状:通过分成几个较小、规则、较易用具有不同颜色或针迹角度的针迹来填绣的形状来数字化大的、不规则的形状。

针迹角度保持不变可把美工图上分开绘制的一些图形作为一个对象来进行数字化,以节省时间,保证均匀刺绣和防止间隙产生。

而要求不同或旋转针迹角度的地方,则可把合成的形状作为多个绣花对象处理。

复合填针、A和B对象可用针迹角度添加多个针迹角度和用整回针迹:又称rapunto 方式,用较低密度填针,形对象工具调整针迹角度。

?设定刺绣针迹顺各行大致平行,可以创建平滑和良好定义的边线。

如果针迹间距小于最小针迹长度可能不跟随形状的边界,为此在针迹线与边界垂直的地方调整连接针迹使其比最小针迹长。

③对角线返回针迹:适用于弯曲的形状,返回行对角线直接连接向前的针迹行,和锯齿形边线一起使用可以得到很好的结果。

?锯齿形针:与平包针相似,用于要求较少针迹的地方,所有针迹都倾斜,一半用平包针产生,密度由针迹间距序:花样设计可以有几层,从后边的形状开始,并一层一层地向前进行。

最好以正确顺序数字化对象。

任何阶段都可以重排顺序。

使用复制、粘贴、复写和插入技术可以把对象和花样设计合成在一起。

?跳针:数字化跳针可以使用绣针离开,或者手工添加。

在同一颜色的绣层中,按照使连接针迹尽量短的顺序数字化形状。

可以改变入口点和出口点来使连接线最短,可以把决定。

?E字形针:创建长、窄、具有“木梳”对象“嵌套”(运行插入)在另一对象的中央来效果的带状形。

通常在镶绣中刺绣边框时使用,一般比平包针或锯齿形针针迹更稀松。

通过添加在E字形针针迹之间均匀分布的平针可以改变间距,其长度为E字形针迹间距除以平针针数目。

决定种类和顺序。

换色使机器减速且需停止和剪线,尽可能简化花样减少换色,在刺绣顺序中把同色对象放在一起。

数字化对象对象时考虑:①是否要把大的、不规则的形状分成较小的规则形状?②哪些形状在后面?哪些应当先数字化?③刺绣针迹顺序是否使连接线的数目和长度达到最佳的数目和长度?3避免产生长的连接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