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
及质量卫生安全监管情况汇报提纲我局自正式接管食品生产监管职能后,认真贯彻执行市、区两级政府的指示要求,一年多来在时间紧人员少,装备不完全到位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工作,摸清家底,理清思路,制定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方案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依照“扶持帮助一批、整改提高一批、清理关闭一批”的工作方针,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先后进行15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检查900余人次,检查、巡查企业390家次;在严格“QS”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卫生证换证的同时,开展了有@@@区长参加的“共话食品安全、共建和谐社会”大型座谈和市府
@@@@秘书长参加的“万人进百家食品生产企业”大型市民巡访活动。
有效地推动全区食品生产企业自觉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有效提升了区食品生产卫生质量水平和从业人员乃至广大市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有效控制了我区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我局的工作方法因此在市局召开的宝山现场交流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概况
我区目前管辖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计50家,按管理分级,A级3家、B级43家、C级4家;按照行业分类,糕点15家、饮用水7家、茶叶6家、特殊膳食用食品3家、乳制品2家、肉制品3家、豆制品2家、糖果2家,蔬菜2家,其他8家。
国家对二十八类产品实施食品生产许
可“QS”证管理,先后共有17家企业获证,强制性产品获证率达100%。
这些获证企业硬件设施较齐全,质量管理制度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初步建立,具备了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有能力生产出合格产品。
但是,总体来看,一是生产技术水平整体不高。
生产规模小(10人以下23家;20人以下33家;200平方以下生产场地14家),硬件条件差,企业通过GMP、HACCP认证的为数甚少,品牌企业则更少。
个别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没有真正落实,生产随意性大,造成质量不够稳定。
二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强。
大部分生产企业只符合基本食品质量卫生要求,只具有一般甚至较弱的食品质量卫生控制能力。
三是质量安全问题仍较突出。
集中表现在微生物超标和滥用添加剂等方面。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基本情况
(一)质量技监部门的主要职责
根据市政府有关调整本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的决定,我局从去年1月1日起,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职责。
具体工作职责是:
1、编制本区食品生产监管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负责组织一般食品卫生许可证和临时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受理、审核、发证;
3、承担食品生产许可证相关工作;
4、组织实施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
5、指导组织实施食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
6、负责与辖区内相关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的协调;
7、开展食品法制宣传和培训;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监管整治情况
一年多来,针对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生产加工设备落后,管理制度和生产标准形同虚设,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小、散、乱特征明显的状况,我局紧紧围绕“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切实提高食品工业水平”的核心任务,从体系建设、机制建设入手,通过深调研、查源头、严准入、强监管、重整治五个环节的监管工作,全方位落实从源头抓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
1、初步建立监管体系。
在市局直接领导下,着重建设三大工作体系,即:食品监管工作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企业信用体系。
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新模式,提高了工作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为确保市民吃得健康、吃得放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专项整治突出问题。
一年多来,针对桶装饮用水、肉制品、奶制品及儿童食品等10余类高危食品或者质量安全“顽症”食品问题,出动500余人次,开展了连续多次不间断的专项整治行动。
特别是桶装饮用水整治,在05年连续7个月整治的基础上,今年3月起至8月中旬又开展了“以解决行业突出问题为为目标、以提高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为抓手” 的专题攻关整治活动,我区的7家水企业今年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质量监督抽查记录。
特别是从4月下旬开始,按照市局要求,结合人大执法检查,以桶(瓶)装饮用水为切入口,针对三类突出问题:无证生产加工食品;食品生产中滥用添加剂;委托生产加工食品不规范行为。
同时紧密联系区内实际情况,集中力量开展“打假治劣‘三进’并举、清理源头确保安
全”的食品生产安全夏令系列整治行动。
通过“进厂区、进社区、进校区” 的“三进”活动,围绕重点人群,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制宣传和各项整治行动,不仅提高生产者的食品生产安全意识,同时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4月至6月底开展的系列活动主要有:
(1)、以桶(瓶)装饮用水为切入口,在完成例行的巡查抽检任务的同时对夏令防暑降温食品,如区内的茶叶、包装绿豆汤、夏令糕点等生产企业和产品,进行重点监控、重点检查。
(2)、开展“消费者、生产者手牵手,社区、厂区共‘捉漏’”夏令食品生产安全巡访座谈活动。
(3)、举办食品生产企业法人、质量控制人员培训班。
除了宣贯相关的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将平时巡查监管过程中拍摄到的食品生产过程的实录场景制成光盘,请食品专家结合法律法规予以讲解点评。
(4)、成立食品生产企业行业协会。
(5)、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协同区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区教育局,针对中小学校园的饮用水质量安全问题:积极开展夏令校园学生课间饮水情况调查,要求各个学校认真负责、积极配合、严格把关,坚决制止无证无照和不合格桶(瓶)装饮用水进入校园。
质监局对提供无生产许可证桶(瓶)装水的单位,将一查到底,追究相关责任,从源头上防止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端窝点、查无证、严处罚,接管职能以来,我局对涉及食品质量问题的共立案查处15起(含执法科6起;质量不合格食品用塑料包装袋案1起);移交管辖一起,共计罚款67871元,没收违法所得2447元。
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不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4、强化企业日常监管。
在建立区域监管制度,分级分类制度,落实监管责任的基础上,以落实“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为保障,以“四图”即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食品安全警示图为载体,按照确定的监管频次,开展以巡查、回访为主要形式的日常动态监管工作,使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能得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早规范,将质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确保食品生产质量安全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状态。
5、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工作质量,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
到今年
六月为止,共新发及换发食品卫生许可证50张,A类企业3家;C类企业4家;B类企业43家。
我区已有17家(剔除联华16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QS”食品生产许可证。
通过一年多的监管工作,全面建立了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档案,摸清监管对象家底。
掌握了全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使全区的食品生产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处于可控状态。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监管对象的问题:通过一年多来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质量安全隐患:特别是我区的食品生产企业普遍由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整体不高,20人以下、200平方以下企业达40家;10人以下小企业23家。
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没有真正落实,个别企业管理松懈,操作人员能力不高,生产质控点环节控制不严、记录不全,尤其是出厂检验环节松懈以及部分企业获证后放松管理等,给市民的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监管手段的问题: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加上现有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整和监管方面的硬件设施,比如车辆、快速检验检测设备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比如,在建立区域监管制度,落实“四图”(即企业变化动态图、食品行业分布图、监管责任落实图和食品安全警示图)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我区以共和新路为纵轴,以广中路为横轴的区域图上,共和新路以西,广中路以北的地域内集中了我区一半以上的食品生产企业,达27家。
同时通过一年多的梳理式监管,一般的小作坊式的食品生产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的安全隐患在于出厂食品的合格检验关把关不严,不仅食品生产企业没有常规检验室,委托检验也仅仅是个形式,或者说是个摆设 ……
1、 今年工作安排
1.严格准入。
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监管,严格确保工作质量。
2.进一步开展无证查处工作。
集中力量查处无证生产的违法行为,按照市局精神,凡发现既无卫生许可证又无工商营业执照的,立即报请当地政府依法取缔;凡未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一律责令停止生产。
3.加强对生产企业的巡查工作。
根据分级分类管理原则,对不同级别的企业,进行不同频率的监管。
质量管理好的A级企业,每年最少1次
巡查,对B级和C级企业,每年进行4次甚至6次的巡查监管。
4.深入开展各类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按照年初市局制定的专项整治计划,结合闸北区巡查计划做好06年的各项专项整治工作。
5.开展工作研讨。
A:针对小作坊式食品生产企业的现实存在以及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开展调研、分析,按照“既要管住,又要便
民”的监管思路,形成创新的监管措施和办法。
B:根据最新《食品安全法》的修改进程,拟订、完善分级分类分色发放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的具体方法,切实加强监管实效,真正落实从源头控制食品质量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