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改革试点工作总结1 XX年2月,**市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市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试点工作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培育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力推进公共资源向社区服务中心集中,合理界定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进一步夯实区域化党建基础,加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功能,初步形成以社区为主的新型城市基层管理体制。
在新形势下,城市村(居)民的生活需求与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民主意识增强,社会的发展进步决定“社会管理” 并不是现代政府的唯一职责,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
如何履行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等四大功能提出以下意见:一、要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充分汲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积极拓展四大功能,有效促进农村民主管理。
(一)议事决策功能加强民主。
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以社区重大事项“一事一议” 、村“两委”联席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内容的议事决策制度,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大会,对社区重大事项组织村民进行讨论研究。
实现社区民主决策的公开化、透明化、合理化。
(二)事务公开功能凝聚民心。
坚持在社区服务中心定期公开党务、政务、财务,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保障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三)便民服务功能高效便民。
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设立“便民服务代理点” ,开展全程代理服务,推行村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及时接待来访群众,帮助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群众矛盾; 积极为群众代办宅基地审批、独生子女证、外出务工证等,切实方便了广大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二、创新管理模式:“四化”运作规范行政。
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大胆创新社区管理工作方法,采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人性化”管理,(一)完善四级网络。
纵向:建立社区、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组长、村(居)民骨干(党员户、文明户)“四级网络”,对社区管理工作的点、链、面进行了有机“焊接” ; 横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建立社区与辖区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党建议事协调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区管理网络。
(二)建立统一数据库。
以社区为板块,以村(居)为单元,对社区人口、社区组织、公共资源等基本内容设立台账,并建立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
(三)畅通信息渠道。
区、社区、村(居)三级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上下互通、左右相连、邻里互动的信息平台; 通过“便民联系卡” 、“社区网站” 、“公共电子信箱”、“村寨信息平台”等双向交流平台,把社区工作延伸到每一角落、每一户家庭,知民情、解民难。
(四)推行人本管理。
实行“五为”:一是制度为群众建。
坚持实施区、社区为民办实事和领导干部进村(居)为民排忧解难活动。
二是活动为群众办。
开展和睦邻里节、社区运动会、文艺专场等社区文化活动,以及医疗服务、法律咨询、再就业招聘活动,满足群众需要。
三是平台为群众搭。
充分发挥社区网站、社区图书室和活动室、市民学校的功能,为群众提供自我服务载体。
四是实事为群众办,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
五是利益为群众谋,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关心、爱护特困群众、弱势群体。
三、完善议事会工作机构的制度建设和履行职责工作。
进一步完善居民议事代表联系户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居民议事代表补选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使议事会成员及时了解和反映居民的意愿和要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同时宣传、引导村(居)民自觉执行各项决议。
XX 年7 月16 日改革试点工作总结2 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XX 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XX 年3 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一、工作完成情况(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XX〕++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XX〕++号)文件精神,在XX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XXXX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xxxx 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XXXX 街道办事处,精简1XXXX 。
涉及撤销的XXXX 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XX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XX〕++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XX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XX 年8 月底结束。
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xxxx ,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xxxx; 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xxxx, 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xxxx 。
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xxxx 减为xxxx ,精简7xxxx; 乡镇行政机构由8-1xxxx 减为1-xxxx ,精简8xxxx 以上。
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XX 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XX〕+=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XX年10月,就XX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
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 ,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
改革至XX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xxxx 减为xxxx ,精简7xxxx ,事业站所由++年的1xxxx 整合为xxxx ,精简5xxxx; 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xxxx 减为xxxx ,精简7xxxx 。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XX 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 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xxxx 。
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XX 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性服务机构。
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
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 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 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 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
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xxxx 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
对原有的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XX 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
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 ,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
“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XX 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
乡镇行政机构设置xxxx 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XX 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
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
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
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助性、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
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
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