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精品课件


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④ F
F
f
折射光线为平行光线 ,
既不成实像,也不成虚像。
u=f 不成像
探究新知 作图研究

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F F
f u<f 倒立放大虚像
探究新知 作图研究
透镜被挡住一部分或透镜残缺,对成像的影响
F F
f
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变暗了。
巩固练习
例 A′B′是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你通过光路图确定 凸透镜的光心O,及两个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
素养目标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基本 研究方法。
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会用凸透镜 成像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回顾旧知 生活中的凸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倒立、缩小 的实像
倒立、放大 的实像
正立、放 大的虚像
探究新知 探究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提出问题 作出猜想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 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
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 ___A___(选填
“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 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 ___成__虚__像____(选填“成实像”“成 虚像”或“不成像”); (3)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___倒____(选填“正”或 “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__靠__近____(选填“靠 近”或“远离”)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 将相机的镜头向___远__离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 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A.40cm
B.25cm
C.16cm
D.12cm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5. 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
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
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D)
A.箭头指向右方
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探究新知
探究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探究新知
物距(u)
像的性质
倒、正 大、小 实、虚 像距(v)
应用
u>2f
u=2f f<u<2f
u=f u<f
倒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缩小 实像 f<v<2f
等大 实像 v=2f 放大 实像 v>2f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放大 虚像
A.蜡烛不动,像变小
B.蜡烛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C.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大 D.蜡烛远离凸透镜,像变小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 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 C.透镜不动,蜡烛向左移动,光屏向右移
素课养堂目训标练
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别置于凸透镜两 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的a、b、
c、d四点,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当把蜡烛位b于或_c_____点时,屏 上出现放大的像;当蜡烛位于d _______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a bc F d
实验步骤
①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
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 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照步骤②再做2 次实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A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
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 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
素养目标
5.把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0cm时,可以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 得到放大的像.据此可以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多少?
解:因为是光屏上的像,故像是实像,又是放 大的,所以必须满足:2f > u > f, 即:
2f >10(cm)>f 由于2f >10(cm) 得: f >5(cm), 综合10(cm)>f 得:10cm >f >5cm
人教版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 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所示,手持凸透 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将会观 察到不同大小的字体,而且有正立的也 有倒立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新课引入
以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他们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呢?
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透镜不动,将蜡烛与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 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 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 火虫的像( C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照相机 测凸透镜焦距
投影仪
放大镜
成像规律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当光 屏距凸透镜16cm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光屏不动, 将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要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O F B′
B
F
A′
巩固练习
例 在放映电影时,电影机的镜头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那么我 们从银幕上将观察到( D ) A.放大的飞虫的像 B.银幕上飞虫移动的方向与飞虫实际移动方向相反 C.飞虫的黑影 D.对银幕画面没有影响,但亮度减弱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1. 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
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B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3. 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
3.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厘米处,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
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B )
A、10cm
B、7cm
C、8cm
D、16cm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为20厘米时,得到一个 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3厘米,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D )
A、f > 20 cm B、13 cm< f < 20 cm C、10 cm < f < 13 cm D、6.5 cm < f < 10 cm
新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 、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锻炼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 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的兴趣. 【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难点】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联系.
探究新知
实验步骤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 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仿照步骤④ 再 做2次试验,分别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记录物距u和像距v;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 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 像的大小和正倒。
2f
素养目标
2.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与烛焰等大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清晰缩小的
像,他应该( B)
A.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 B.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 C.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 D.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
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A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