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 山西省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 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75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 卷 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A .记录中华文明的起源B .具备汉字的构成方法,是比较成熟的文字C .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D .是世界上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2.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造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行省制D .中央集权制3.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下列古诗词中的唐诗 宋词 《出塞》 【作者】王昌龄《满江红》 【作者】岳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A .匈奴、契丹B .匈奴、女真C .吐蕃、女真D .吐蕃、契丹4.《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50余座……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一现象说明了宋代( )A .经济重心的南移B .达官贵人的需要C .城市商业的繁荣D .海外贸易的兴盛5.“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6.如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
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D .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民英雄纪念碑7.1953-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
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 )A .工业门类齐全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地区分布均衡D .工业技术领先世界-------------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统一③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④都在各自区域内享有高度自治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12世纪的西欧城市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市民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自由人身份。
下列表述与这些现象相符的是()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D.大学是“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10.王华同学以“俄国(共俄、苏联)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并对其所反映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A.图一:加强了沙皇专制权力,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B.图二:见证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成功,十月革命胜利C.图三: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苏联出现农业集体化的浪潮D.图四:标志者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1.《全球通史》二书中写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
”其“根源”是指()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2.“它遵循古代罗马‘法典’的传统,它所表现出来的启蒙和解放,对于任何地方、任何时代的寻求自由与解放的人民,都有极大的教育意义,对于任何想建立新的法律秩序的人民也其有极大的益处。
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文中的“它”是()A.《查士丁尼法典》B.《权利法案》C.《拿破仑法典》D.《人权宣言》13.张时同学搜集了有关“玻利瓦尔”“甘地”“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等资料,准备制作一个复习专栏,请为她归纳一个最恰当的主题()A.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C.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D.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太原市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展了“爱我家乡”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4,15题。
14.同学们走进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情况时,拍摄了下面的照片及说明。
由此可推断出()A.元杂剧最早起源于山西B.戏剧成为山西民众主要的文化活动C.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D.大量戏曲文物证明山西戏曲历史悠久15.同学们开展了社会实践调查,下面是他们拟定的实践调查项目。
据此判断,他们要撰写的调查报告关注点是()A.土地利用B.环境治理C.能源开发D.工业发展历史试卷第3页(共10页)历史试卷第4页(共10页)历史试卷 第5页(共10页)历史试卷 第6页(共8页)第Ⅰ卷 非选择题(共45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16.(10分)弘扬传统文化,重温民族精神,传播时代新声。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品。
从下面的历史遗址中任选两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
(4分)(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你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3)【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华民族实践探索的伟大旗帜。
写出下面年代尺上①②处会议确立的科学理论名称,并举出科学理论指导下对内改革的两例具体举措。
(4分)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10分)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美国人培理率领的黑船舰队叩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人深切感受到了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
培理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见到。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材料一中面对黑船来航的巨大冲击,日本是如何应对的?(2分)材料二 1840年以后,意识到落后的中华民族求知若渴,四处寻找老师,学习美国、日本、前苏联等不少国家,最后还是通过走“中国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足以表明,强调“中国特色”在解决自身问题上,不仅具有必要性,更具有可行性。
——摘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2)根据材料二,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观点的正确性。
(4分) 材料三 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接近,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
1945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削弱了自己,而且还削弱了欧洲。
于是由法德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洲共同体组织,由于形成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横空出世了。
——摘自《大国崛起》(3)根据材料三,简述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4分)-------------在--------------------此--------------------卷--------------------上--------------------答--------------------题--------------------无--------------------效------------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10分)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局面。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
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
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
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材料二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基础迅速发生了动摇,美国试图在整个战后世界建立起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而苏联则企求在本国周国建立起不容他人染指的势力范国;这两种战略目标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每一方都成了另一方实现自身自标的巨大障碍。
此种状态,加上它们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固有的冲突,使得美苏矛盾和分歧的尖锐化变得不可避免。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
(2分)(2)材料二中所述的会议召开后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格局?简要评价这一格局。
(3分)(3)根据材料三,列举二战后美苏矛盾尖锐化的具体表现。
(3分)(4)根据材料二、三,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个国际格局的相同之处。
(2分)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15分)人类对文明的追求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交流互鉴,推陈出新。
李老师以“文明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请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革新工具——见证经济文明】(2分)(1)对比下图反映的两种经济文明类型的不同特点。
任务二【解放思想一传承精神文明】(3分)(2)下面的材料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想想主张?概括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共同影响。
任务四【协和万邦——推动文明互鉴】(6分)(5)根据下面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河·和·合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历史试卷第7页(共10页)历史试卷第8页(共10页)谢谢观赏谢谢观赏历史试卷第9页(共10页)历史试卷第10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