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第五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② MODS的界面过程 在MODS中,系统之间存在着多种界面。以土壤与大气介 质为代表的相互作用界面更具有特色。土壤是一种具有复杂孔 隙系统的自然体,其中的孔隙为水和空气所充满,土一气界面 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土一气界面上的水分通量向上传递表 现为土壤水分的蒸发,向下则表现为水分的入渗。土气界面具 有相对简单和物理属性相对稳定的特征,
水分经由土壤到达植物根系,被根系吸收,通过细胞传输, 进入植物茎,由植物木质部分到达叶片,再由叶片气孔扩散到静 空气层,最后参与大气的湍流变换,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 互相反馈的连续系统,即SAPC系统。
1. SPAC系统的提出及原理分析
水分是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因 子,水分持续不断地循环和运动,维 系着生命体的生存和发展。
LUCC直接引起了植被外貌的变化,人类活动也自然成为影响 干旱区MODS耦合类型的重要因素。区域气候类型、土壤状况、 下垫面性状以及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组合,都对MODS关系具有重 要影响。
① 水热状况 在中国西部干旱区,特别是以天山、昆仑山、阿勒泰山和祁连 山等为依托的地貌构架,直接影响着干旱区的水热状况。
型单根的径流量,假定此单根可以看成无限长、半径均匀、具有 均匀吸水特性的圆柱体,作为整体的根系用一系列这样的单根来 描述
根系吸水宏观模型又叫根系模型,它把整个植物根系看成是 每一深度的土层中均匀分布而整个根区的根密度随深度而变化的 扩散吸水器,整个根系统以速率S从不同深度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
经验模型以假定植物根系分布均匀,土壤水势均一为基础,物 理学与生物学意义正确,但是参数南移测定,不便于实际应用
第一节 全球变化背景下MODS的特征与规律
一、水—气耦合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水—气耦台强调的是水文要素与大气要素之间复杂的联系, 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宏观上更侧重于海洋系统与大气系统之 间的联系,在微观上即使在陆地系统内部亦存在诸多水一气耦 台的实例,土壤孔隙及土壤水分组成的微系统正是这种关系的 反映。
在中亚干旱区,气候效应与植被覆盖变化有直接联系,下垫 面生物和环境物理属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局地或区域 性气候,建立气候系统和生物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过 程的模式,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区域NPP的变化以及生态系统的耦 合关系
1.2 MODS的变化规律 ① MODS耦合关系的一般特征 在地球特定的区域上,由基本要素所蕴涵的地质、地貌、气
②景观带谱 在干旱的背景下,气候条件和地貌格局的特异性,形成了干 旱区植被与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在MODS的山地系 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构成了山地丰富多彩的垂直景观带谱
③气候效应 干旱区的气候因子的差异必然导致植被类型和水文特征等的 差异,了解区域气候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总体上可以把握MODS 耦合特征
2.2 植物因素的影响 在SPAC系统的水流运移中,植物是联系土壤中优先的水源和 周围大气内具有无限容量的水分的主要环节
2.3 气象因子的影响 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决定着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并由此而 调节了SPAC系统内部的水势梯度
三、 SPAC理论与实践研究
1. 植物根系吸水模型 根系吸水微观模型又称单根径向流模型,研究流向和进入典
气候作为人类生存环境和重要的生产资源,其中光、温、 水、气等气象要素是物种进化,种群演替、景观与植被形成和 迁移等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生态系统与气候系统通过地面与大气之间能量平衡、水汽 交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SPAC研究的作用与意义
SPAC(Soil-Plant-Atmosphere Continum) 即土壤-植物- 大气连续体
3. SPAC系统的研究展望
SPAC系统的研究已达30余年,但依然是方兴未艾 SPAC系统的复杂性不仅在于自身,而且在于由点到面的尺度 扩展
四、MODS特征及规律
1. LUCC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1.1 MODS的一般特征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状况直接反映了区域性的响应特征, LUCC的过程及特征,与景观格局密切关联,指示区域性的环境 变化特征。
第五章 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学习的目的与任务
弄清全球变化背景下MODS的特征与规律; 了解SPAC的理论与意义; 弄清流域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与特征; 了解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反馈机制; 弄清生物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初步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结构与组成; 了解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生物资源保护的意义。
水分循环和热量输运是在土壤、植被、大气统一体内的两个 基本交换过程
将SPAC分为三个层次,即土壤层、植被层和位于一定参考 高度的大气层,水分和热量在SPAC中的传输就可以分为以下几 个过程:土壤中的水热迁徙(遵循土壤水动力学的原理);土 壤表面和植物冠层大气间的水热交换(即地表蒸发和湿热交换 );植物冠层中的水热迁移(叶面向植物冠层大气的蒸腾和显 热交换);冠层大气和参考高度大气层之间的水热交换。
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人为活动状况,是区分和判定耦合 关系及其类型的重要因素。
表1 MODS中各系统的特征和耦合关系
在MODS的耦合关系中,各系统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般而言,地貌类型与气候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基础和框架,水 文特征决定耦合类型的空间格局,植被类型反映耦合类型的外貌 ,土壤状况影响耦合类型的功能,人为活动制约耦合类型的演变 过程。
理论模型以电流的产生与电压差成正比的相似原理为基础,利 用根系吸水速率与土壤和根系水势的差的关系进行建模
半经验半理论模型则较好地考虑植物生长对水分吸收的影响, 以及植物根系阻力与土壤-植物-大气中的水热传输(SVAT)是一个相互关联、相 互作用的整体。
SPAC系统
SPAC是有几个系统组成的不同制度上的耦合系统,系统耦 合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系统界面,植物与大气、土壤与大气 、土壤与根系、潜水层与土壤层等之间的多个界面,水分在 SPAC中运行时往往通过系统的界面来实现其过程。
2. 影响植物根系吸水土壤水分的主要因素
2.1 土壤因素的影响 土壤对植物根系吸水的影响主要包括不同土壤水力特性对于水 分在土壤、土壤-根系间传输的影响,以及不同的土壤物理特性对 于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