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平面镜成像特点讲解
4正立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
二应用作图
5.3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目的
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虚像的概念,并会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我国古代的平面镜,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具
演示用:平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白纸一张、火柴。
课时安排
课后思考题:从平面镜中看到电子钟数字12:01,那么实际时间是多少?
答案:10:51
小结
1平面镜能成等距、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2虚像位置在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上。
作业
市监测P42 1-7题
板书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大小相等。
3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应用特点画图、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难点:虚像的概念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什么是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举例说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什么是光路的可逆性?
(二)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镜子的反射面是平的,叫平面镜。还有一些表面是平滑的反射面,例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都可看作或近似看作平面镜。照镜子可以看到一样的自己,这就是像。从平面镜中我们可看到镜中物体的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先来看一个实验。
二应用作图
例1 A A’
A A’
B B’
练习:P71 1、2(用尺画,源自意规范)例2 A’是物体AB中A点在平面镜中成的像,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物体AB的像。
(同上右图)让一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再强调规范。
练习:一位1.6米高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他在镜中的像有多高?(1.6米)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有多远?(4米)如果他向平面镜前进0.2米,他在镜中的像是变大还是变小?(不变)人和像之间的距离有多远?(3.6米)。
问:1当人离镜面越远,像到平面镜距离越大,像越小,这种说法对吗?
析:不对,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总与物大小相等,决定于物的大小。所以,不管人离镜多远,像总是大小不变与人的大小相等。这只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2当物体以3m/s的速度远离镜面匀速运动,则像相对镜面以多大速度向什么方向运动?相对于人呢?
析:像相对镜面以3m/s的速度远离镜面,相对于人以6m/s的速度运动。
(三)进行新课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让学生先看书上的实验步骤: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刚好压在白纸正中间平分白纸),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可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了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后一支蜡烛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蜡烛的像的位置。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比较它们的大小。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白纸上做的两组记号连线。
教师引导式讲述,提问让学生们自己找出答案。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提问:由玻璃前后的蜡烛完全重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像和物大小相等。
教师:把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有什么关系?
3像和物体的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
4正立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显示,只能用眼睛直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