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梳理
介词,表原因,
因为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 介词,因为
7.以③今介有词一,言用,来可以.解燕国之患
④使工以.药淬之
介词,用
⑥⑤以不.次 敢兴 进兵以介.拒词大,王按照连词,表目的,来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介词,被
8.为② ③ ④乃 乃 为.令 为 变.秦 徵装武 遣 之阳 荆 声轲为.动副词动,动词发词,出,整做理
1.形容词作名词 其人居远.未来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群臣怪.之 ②太子迟.之
远方
以……为怪 以……为迟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表判断) ③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 ④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乃”表判断)
《荆轲刺秦王》 文言知识梳理
1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3 一词多义 5 词类活用 6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 ,译为 “喜欢,高兴”
2.往而不反.者 “反”通 “返” ,译为 “返回”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 “震” ,译为“震颤,惧怕”
4.卒.起不意 “卒”通 “猝” ,译为 “突然”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 6.诸郎.中.执兵 古义: 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8.复为慷.慨.羽声 古义: 激愤,激昂
今义:不吝惜;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9.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 宽容、原谅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5.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 “环” ,译为 “绕”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走投无路,陷入困境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 有心意,同意
今义:故意
3.终已不.顾.
古义: 不回头 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4.左.右.乃曰 古义: 皇帝周围的侍卫
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5.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可以用(它)来
退出
2.定语后置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太子及知 其事者宾客”) ②群臣侍殿上者(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侍殿上者群臣”) 3.状语后置 ①燕王拜送于庭(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燕王于庭拜送”) ②使毕使于前(按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使于前毕使”) 4.被动句 ①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⑤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介词,替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进兵北.略地 ②函.封之 ③发尽上.指冠
向北 用匣子 向上
2.名词作动词 ①士皆垂泪涕.泣 ②又前.而为歌曰 ③前.为谢曰 ④樊於期乃前.曰
(二)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流泪 上前 上前 走上前
使……听到
(三)形容词的活用
④人难之道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5.穷③① ②复樊 图前将 穷.行军而,以 匕欲首穷.穷 见 困.来 其林归极(丹,《尽桃走花投源无记路》) 走到尽头
6.乃① ②太 乃.子 今丹 得恐 闻惧 教,乃.副请词荆,卿才曰
副词,于是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代词,你的,你们的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三、一词多义
1.兵②①不不及得召持下尺兵兵.. 士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军队
兵器
2.使①②使使..使毕.以使.闻于大前王 让;使命 派遣;使者
3.诚①②诚燕.能王得诚.樊振将怖军大首王之威
副词,果真 副词,实在
①顾.计不知所出耳
连词,表轻微 转折,不过, 只是
4.顾② ③顾 将.军 笑宜 武枉 阳驾顾.之(回《头隆看中对》) 拜访